西藏的黃金和銀幣:歷史、傳說與演變 | 如何做好生意 - 2024年5月

西藏的黃金和銀幣:歷史、傳說與演變

作者:(法)布爾努瓦
出版社:中國藏學
出版日期:2015年08月01日
ISBN:9787802534759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51元

布爾努瓦夫人是法國著名的漢學家。布爾努瓦編着耿升編譯的《西藏的黃金和銀幣(歷史傳說與演變)》是一部有關亞洲,特別是西藏貴金屬的專着。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它都是在該學科中一部很稀有的著作。此書並非一部專門論述黃金和銀幣本身的書,而是一部以黃金和銀幣為線索,縱橫論述西藏(特別是18世紀)與中央政府、新疆,以及尼泊爾、印度等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關系的人文科學著作。

譯者的話漢譯本序導言有關常衡制和貨幣體系的幾點說明黃金和白銀名稱對照表告讀者第1章 西藏的黃金1.西藏黃金的歷史和傳說2.西藏黃金的產量3.西藏黃金生產的技術和信仰4.黃金在西藏的用途與這種財寶的命運5.西藏的黃金廉價嗎?6.又一個虛構的黃金國——尼泊爾第2章 17—18世紀的西藏銀幣1.18世紀的西藏貿易2.尼泊爾與西藏銀幣3.清朝與西藏鑄幣4.為西藏制幣的白銀來源第3章 葉爾羌的黃金。彼得大帝與西域的黃金1.勘探俄國黃金2.西域可汗的黃金3.葉爾羌與阿姆河4.從青海湖返回5.亞歷山大•貝科維奇對基輔的遠征6.布赫霍爾茲與葉爾羌防線7.馬特維•彼特羅維奇•加加林的責任8.尼布楚的駱駝隊與中國黃金9.佛羅里奧•貝內維尼出使布哈拉10.能以計謀和實力直達西藏嗎?11.翁科夫斯基出使准噶爾汗12.失望、誤解和現實13.突厥斯坦的黃金14.新疆的黃金15.富礦區阿爾泰注釋參考書目

本着是於1976一1981年間用法文撰寫成書的,於1983年由國立科研中心出版社出版。大家當然會理解,作者希望補充某些資料.並指出近11—12年間發生的某些變化。這些新資料將在需要的情況下逐漸補充闡述。對於作者來說.看到自己的著作能被譯成中文出版,實為一大快事。這樣一來,我長年閱讀寫作、翻譯文獻和研究地圖的工作.便獲得了最廣泛的回報——中國讀者的評論。對於這些中國讀者大眾(當然,他們在中文史料和中國史方面,要比我知道得多得多)來說,我希望本書能特別為他們提供整整一大批在西方和印度獲得的資料,它們可能不太為中國讀者所熟悉。我應該就此問題而提醒讀者注意,本人對於西藏的黃金及其古銀幣的調查.並非是在西藏進行的,我們在歐洲無法得到有關經濟史的藏文資料。對於西方來說,西藏在1800一1980年間是一片森嚴壁壘的堡塞。直到1980年之前,外國的藏學家們都很少撰寫有關西藏經濟史的著作。本着並非一部藏學家的著作。非常奇特的是.我於此研究的是一種外國人的觀點,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外國人觀點的一種集合,這些外國資料往往都是由曾在西藏居住並懂得其語言的人搜集的,如17世紀和18世紀的某些傳教士或商客。因此,這是外國史料的一種集合。作者或直接地,或間接地通過譯文(法文、英文、俄文、中文、拉丁文和少量的尼泊爾文資料),根據不同時代,而得以利用了希臘文和拉丁文、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尼泊爾文、印度文、英文、法文、中文、俄文、葡萄牙文、意大利文、亞美尼亞文史料。這些史料的集中及其多樣性本身就是一種客觀性的保證:這是一種多維視野,從多種角度的審視,可能使人更直接地觸及現實。為了撰寫本着而使用的全部文獻,基本上都收藏於巴黎的各家圖書館:國家圖書館、東方語言文化學院圖書館、礦業學院圖書館、國家科研中心的喜馬拉雅研究中心圖書館。因此,本着所缺乏的恰恰是純藏文史料。巴黎圖書館並不缺乏藏文特藏。第一部被運人法國的藏學著作,是於1777年由一名自俄羅斯返回的法國醫生獻給國立圖書館的。從1835年起.巴黎亞細亞學會就擁有一套完整的納塘版《甘珠爾》。19世紀,一批重要收藏被饋贈或出售給法國國家圖書館。該館從未停止過獲得新資料,特別是自1965年以來更是如此。但從專家們的觀點來看,卻沒有能在這些文獻中找到經濟和金屬資料.這些文獻絕大部分都是宗教性的,或者是很古老的和頗難閱讀的,如伯希和(PaulPelliot)特藏中的某些敦煌藏文寫本。當然,還必須使藏學家們對此感興趣,而實際情況卻絕非如此。因此,我希望一名西藏史學家來填補這項空缺,希望他能以一種在國際范圍內比藏語流傳更廣泛的語言來發表其著作,以使西藏之外大批的讀者能夠利用這些作品。自從藏學研究誕生以來,它就幾乎是排他性地集中到宗教、哲學和政治史方面了。西藏的文明確實未曾促使科學、技術和物質生活的諸方面取得過特別大的發展。但對於金屬及其經濟的研究卻並不像某些人相信的那樣,僅僅屬於物質領域。人類對於貴重金屬和普通金屬的態度,在西藏就如同在其他地方一樣,包括了地質學、技術、宗教信仰、社會制度、藝術、貿易、政治史。換言之,它覆蓋了文明的諸多方面。我對於世人未曾更多地關心西藏的金屬史頗感意外。三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重復說,該地區擁有兩種財源,即其畜群和礦藏。其金礦資源為可以上溯到周考王皇帝時代的傳說提供了內容。因此,本着作只不過是有關這些問題的綜合資料的一部文集。從某種意義上講,它僅是一部宏觀著作的序篇,以我那微不足道的資料和淺薄的學識寫成。一部綜合着作應由一個懂多種語言和多學科知識的研究者來從事,我再重復一次,其中當然應該包括西藏的研究人員和從事實地考察者。匯輯與西藏黃金有關的資料之思想,出自我在18世紀、17世紀和16世紀的文獻中不斷會遇到這一內容的事實;其次,隨着我對於自古以來所有時代的這一問題的研究,我更迫不及待地想弄明白這一切:在這些荒誕的流言背后,到底隱蔽着什麼樣的真實要素呢?黃金的幻影欺騙了多少人啊!在尋求黃金時,人們冒着很多危險,並試圖征服全球……直到18世紀時,情況依然如故。這同一種幻影——必須尋找發展其經濟所必需的黃金,導致沙皇彼得大帝(LeTsarPierreLeGrand)在其毀滅性的冒險中,一直推進到中國西藏的邊境。只是由於其早逝才阻止了俄羅斯大軍因在西藏高原陷得太深而全軍覆沒。對於這一點,我在《葉爾羌的黃金》一章中做了研究,此文同樣也寫於1976一1981年間.原准備作為本書的一章,但最終卻於1985年發表在《人類學》雜志上,現又收入《西藏的黃金和銀幣》一書的中文版本中。但西藏的黃金確實是真實存在的,至少是在整個舊大陸的范圍內來看。其產量絕非是微不足道的。本書的第二編是有關從17世紀(也可能是從16世紀)到1793年間。在西藏流通使用的銀幣之歷史過程。銀幣並非在西藏制造.而是由尼泊爾王為西藏特制的,開始時是尼瓦爾(Newar)族的王,其后是廓爾喀(Gorka)部的王。這種情況在鑄幣史中非常奇特.它說明了西藏一尼泊爾之間政治和宗教關系史中的那些含糊不清的特征。在該領域中的情況也一樣,並不僅僅是指物質史。鑄幣的社會和宗教表現形態在這些文明中也占據着一席重要的地位。此外,古錢幣學由於它帶有的徽識而形成了一種珍貴的歷史資料,錢幣屬於特別持久和絕大部分都被作了斷代的物品。語言的多樣化使一半世界失去了了解另一半世界所作所為的可能性,今天的人也無法了解古代人的工作。不過非常幸運.有些翻譯家使民族和時代之間的差距縮小了,將多種觀點匯集起來並進行比較。我們應該感謝他們的學識與毅力,翻譯往往是一項艱巨的、吃力不討好的和令人掃興的工作。筆者於此特別感謝多年的摯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的耿舁先生。他一直在科研和將法文著作譯成中文中不知疲倦地工作。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