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飲食:越營養,越危險!?(10年經典全新增訂) | 如何做好生意 - 2024年11月
救命飲食:越營養,越危險!?(10年經典全新增訂)
疾病,100%是食物造成的!
經典中的經典,熱銷200萬冊,
史上最重要的預防醫學聖經!
★ 坎貝爾博士父子,全新增訂逾4萬5000字。
★ 全新封面設計,慶祝十週年熱銷200萬冊,經典珍藏。
4大健康學術機構跨國聯手的大調查,
關心健康者必讀,
每個家庭至少都該備有一本!
★蟬聯亞馬遜網路書店預防醫學書籍NO.1長達250週,連續10年營養學暢銷書書籍Top20,累計逾3000名讀者5星好評
★博客來網書連續5年100大健康暢銷書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6個月內戰勝病魔、甩肉11公斤的救命祕笈
★版權售出逾18個國家、超過500家電視廣播、報章雜誌等媒體爭相報導
★全球最受敬重的健康權威柯林.坎貝爾博士經典鉅作,歷時40餘年代表作,參考逾750項書目,影響全世界75億人
收錄顛覆全球、影響每個人,甚至許多企業、醫療體制、學術界、媒體都不願讓你我知道的健康真相,並以一連串廣泛全面而精密的調查研究為科學基礎的營養學鉅作,告訴你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事實──吃對食物,90%的致命重症都是可以預防的!
★身體有致癌物不一定會發作,但若每日攝取15~16%的動物性蛋白質,就可能啟動癌症。
★罹患肝癌的孩子,都來自吃得最好的家庭!
★8星期的高纖低脂蔬食療法,就讓21名糖尿病患不用再接受藥物治療……
★300名平均22歲的軍人,竟然有77.3%都罹患了心臟病!?
★全國學校午餐計畫竟然將炸薯條列為蔬菜!
★我們會接觸到環境賀爾蒙,90%至95%是因為我們吃肉。
★沒有任何手術和藥丸可以有效預防或治療任何慢性疾病!
坎貝爾博士不僅將許多專業的健康論述以每個人都能了解的方式讓我們知道,還揭露了相關企業如何與學術界及醫療體制呼應合作,隱瞞真正健康資訊的黑幕,使整本書讀起來更為精彩而震撼人心!
21世紀最震撼、最全方位的健康研究
《救命飲食》已經改變全世界人們的飲食
本書特色
★ 最完整,2018年全新增訂:作者新增內容逾4萬5000字。
★ 最突破,挑戰營養學歷史的偉大鉅作:揭露營養學黑幕,原來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健康概念都是錯的。
★ 最公開,研究資料出處全收錄:完整收錄讀者&專業醫師、營養師都在問的醫學證據、研究資料,讓有需求者可進一步研究。
★ 最專業,歷經40年心血的營養學研究:最頂尖的專家團隊(康乃爾大學、牛津大學、中國預防醫學院),花了40餘年的時間研究調查出來的成果,其研究範圍甚至橫跨美、歐和亞洲。
★ 最良心,不只告訴你做法,更讓你知道真相&來龍去脈:本書不是要說服你,而是將事實的真相呈現在你眼前,絕對震撼。
★ 最暢銷,不可思議的學術營養學書籍:不枯燥,將專業論述以深入淺出的方式道來,好看、易讀、深入,又發人省思。
★ 最重量,營養學界的愛因斯坦&二十一世紀最震撼的預防醫學讀物:坊間類似書籍或論點,都是在《救命飲食》的研究實驗結果上作發揮。
★ 最客觀,中立的研究立場:坎貝爾博士並無為單一食材請命,也不牽涉特定產業的商機炒作,難能可貴地以中立的學術立場,進行十分完整且全方位的飲食大型研究計畫。
得獎記錄
◎ 2013年AltaMed遠見獎(AltaMed Visionary Award)(坎貝爾博士個人)
◎ 2009年國民健康局健康好書
◎ 2004年天然營養食品協會頒發:「伯頓.卡曼科學獎」(坎貝爾博士個人)
◎ 1998年《自我》(Self)雜誌:「與食品相關的二十五名重要人物。」(指坎貝爾和其研究團隊)
◎ 1998年美國癌症研究中心表揚:「終身致力於飲食、營養與癌症的科學研究,獲得重大成就。」
銷售佳績
◎蟬聯亞馬遜網路書店預防醫學書籍NO.1長達250週,五星推薦超過3000位,版權售出18個國家
◎2012年博客來網路書店,100大最佳暢銷書
◎2011年博客來網路書店,100大最佳暢銷書
◎2010年博客來網路書店,100大最佳暢銷書
◎2009年金石堂網路與實體書店,熱門暢銷書
◎2009年度博客來網路書店,100大最佳暢銷書
◎2009年5月1日《圖書館期刊》:列入20大暢銷營養書籍
◎2008年度博客來網路書店,100大最佳暢銷書
◎2008年金石堂網路與實體書店,熱門暢銷書
佳評如潮
尹長生,財團法人康寧醫院院長
王志中,奇美醫學中心教學副院長
王進崑,中山醫學大學副校長、臺灣營養學會理事長
王輝明,臺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
王德芳,國軍臺中總醫院院長
王志堅,三軍總醫院小兒科部主任
吳映蓉,《營養學博士教您吃對植化素》作者、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兼任助理教授
呂斯宇,敏盛綜合醫院核子醫學科主治醫師
李鳳山,梅門一氣流行創辦人
李豐,李豐病理中心負責人
李飛鵬,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
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李豐裕,臺中縣中醫師公會理事長
林佳儀,衛生署臺北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林俊龍,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
林銘昭,前衛生署南投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永安中醫診所主治醫師
林淑姬,臺安醫院營養課課長
林鴻池,立法委員
邵蘊萍,三軍總醫院營養部督導、中山醫學大學兼任講師
邱雪婷,臺灣素食營養學會秘書長
邱逸榛,長庚大學護理系所助理教授
姜淑惠,身心靈整體健康專家
胡志強,前臺中市市長
胡雅美,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
胡懷玉,三軍總醫院營養部督導、中國文化大學兼任講師、康寧醫護暨管理專科學校兼任講師
夏嘉璐,知名主播、主持人
凌雲琪,富享生物科技技術總監
許文林,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
許達夫,《感謝老天,我得了癌症!》作者、許醫師自然診所負責人
許尚文,敏盛綜合醫院腎臟中心主治醫師
陳君石,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資深研究教授
陳建中,世新大學觀光學系餐飲管理組助理教授、臺大食品科技研究所博士、營養師
陳慶餘,臺灣老年學暨老年醫學理事長
陳興漢,桃園敏盛綜合醫院(經國院區)傷口照護暨高壓氧治療中心主任
梅襄陽,全球華人防癌長鏈倡導人
張坤漳,彰化基督教醫院內科總醫師、合濟診所副院長
張德明,國防醫學院院長
黃建勳,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安寧病房主任&倫委會執行秘書&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家庭醫學科兼任講師
楊榮森,臺大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黃國晉,臺灣醫用營養醫學會理事長、臺大醫院預防保健科主任、臺大醫學院家庭醫學科臨床教授
鄭金寶,臺大醫院營養室主任
鄭耀明,南投縣中醫師公會理事長
潘懷宗,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教授、臺北市議員
歐陽英,生機飲食傳道人
歐陽瓊,中華自然療法世界總會總會長
譚艾珍,資深藝人
蘇起銓,格蘭英語董事長
顧敏,國家圖書館館長
Alan Goldhamer,《愉快的陷阱》作者
Alicia Silverstone,搖滾歌手
Bradly Saul,OrganicAthlete創辦人
David Klein,Living Nutrition Magazine雜誌發行人
Dean Ornish,美國預防醫學研究中心創辦人暨總裁
Douglas J. Lisle,《愉快的陷阱》作者
Frank Rhodes,康乃爾大學榮譽校長(1978-1995)
Hans Diehl,暢銷作家與冠狀動脈健康促進計畫之創辦者
Howard F. Lyman,《紅色牧人的綠色旅程》作者
Jeff Nelson,Vegsource.com總裁
Jennifer Hudson,歌手(美國偶像第三季選手)
Joel Fuhrman,《Eat to Live》作者
John Allen Mollenhauer,MyTrainer.com創辦人
John Mackey,Whole Foods執行長
John Robbins,國際知名作家《新世紀飲食》作者
Kathy Freston,《一點小改變,簡單醫百病》作者&(紐約時報)暢銷作家
Kris Carr,《去你的癌症》作者
Marilyn Gentry,美國癌症研究中心所長
Neal Barnard,《糖尿病有救了》作者&責任醫療醫師委員會主席
Robert C. Richardson,諾貝爾獎得主
Robert Goodland,世界銀行環境首席顧問
Sanjay Gupta,CNN首席醫療線記者
Sushma Palmer,美國國家科學院食物與營養委員會前執行主席
媒體好評
◎ 報紙雜誌:《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今日美國》(USA Today)、《週六晚報》(Saturday Evening Post)、《健康科學雜誌》(Health Science magazine)、美通社(PR Newswire)、《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日本時報》(The Japan Times)、《聯合報.讀書人》、《聯合報.元氣週報》、《財訊雙週刊》、《大紀元時報》、《長春雜誌》、《醫健趨勢》、《有機誌》、《中國時報》、《30》雜誌、《聲洋防癌之聲》、《慈音雜誌》……
◎ 電視:「國民大會」、「生活大不同」、「TVBS新聞」、「中天新聞」、「華視新聞」、「閱讀浮世繪」、CNN「Wolf Blitzer專訪美國前總統柯林頓談《救命飲食》」、「奧滋博士秀」(The Dr. Oz Show)、HBO「 馬赫脫口秀」(Real Time with Bill Maher)、EXTRA!「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凱西.佛斯頓專訪柯林.坎貝爾」、「麥克尼爾.雷爾新聞時間」(McNeil Lehrer News Hour)、AOL、WNPR……
◎ 廣播:〈臺灣廣播公司.耕讀園〉、〈北宜產業電臺.下班蘭陽有約〉、〈警廣.網路書海〉、〈正聲廣播電臺.湘琪的桃花園〉、……
◎ 網路:《Elle》官網「Elle.com」、美國「Yahoo! Sports」、「Yahoo! Finance」
作者簡介
T.柯林.坎貝爾(T. Colin Campbell)
美國康乃爾大學榮譽教授,柯林坎貝爾營養研究中心創始人,被譽為「營養學界愛因斯坦」。40多年來,坎貝爾博士一直位居營養研究的最前線,並撰寫超過300篇的研究論文。在營養這門科學的領域上,每個人都是站在他這位巨人的肩膀上!他,是全球最受敬重的營養學權威,由他所主持的「中國營養研究」,是生化研究史上,涵蓋範圍最廣泛的一次關於人類飲食、生活型態和疾病的調查,而根據這項調查所完成的《救命飲食》,則是健康和營養領域中,最全面而完整的研究著作。
著作:《救命飲食》、《救命飲食2:不生病的祕密》
湯馬斯.M.坎貝爾二世(Thomas M. Campbell Ⅱ)
羅徹斯特大學醫學院和牙醫學院臨床家庭醫學講師。湯馬斯•坎貝爾與被譽為「營養學愛因斯坦」的父親──柯林•坎貝爾博士合著有《救命飲食》,暢銷逾百萬冊,並啟發了二○一一年的紀錄片──《餐叉勝過手術刀》。同時,他也是非營利機構「T.柯林.坎貝爾營養研究中心」的主任,與康乃爾大學線上教學課程(eCornell)合作,提供科學的營養教育、宣傳和研究。
著作:《救命飲食人體重建手冊》
各界讚譽&迴響
全新的感謝˙《救命飲食》之後
序言˙正直且堅強的坎貝爾
前言˙對自己的健康負責
引言˙打破營養的迷思
Part 1 中國營養研究
Chapter 1 什麼問題?如何解答?
Chapter 2 蛋白質王朝
Chapter 3癌症不要來
Chapter 4 到中國取經
Part2 有錢人的富裕病
Chapter 5 破碎的心臟
Chapter 6 吸金黑洞肥胖症
Chapter 7 老少通吃糖尿病
Chapter 8 頭號殺手──癌症
Chapter 9 自殺的自體免疫疾病
Chapter10吃植物防病痛
Part3 最佳營養指南
Chapter11 吃得對活得好
Chapter12 怎麼吃才健康
Part4 為什麼你以前沒聽過
Chapter13科學的黑暗面
Chapter14 科學簡化論的死胡同
Chapter15 嗜錢如命的產業科學
Chapter16 愛民或害民的政府
Chapter17 醫療帝國暗黑心
Chapter 18 失去自由的學術界
Chapter19 歷史重演
後記
附錄
附錄A大鼠實驗中的蛋白質作用
附錄B中國營養研究的實驗設計
附錄C維生素D的作用網絡
序
我在整理本書的第二版時,最顯著的問題是:在保健的領域裡,沒有什麼比「營養」一詞更讓人困惑,以及更容易被誤解和濫用。儘管我們常常提到營養,但很遺憾的,人們仍難以理解這個詞彙的含義。我了解這茲事體大,因為沒有任何藥物和療程的醫療計畫,能夠比營養為人類提供更多的健康。但奇怪的是,醫療同業甚至不將營養看待成一個醫學上的專業領域(在二十六種官方認可的醫學專業領域中)。
更令人費解的是,在各大醫學院裡,也只有某些學院安排了極少量的營養課程。全球最大的生醫研究資金補助機構──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由二十八個機構、中心和研究計畫組織而成,卻沒有一個致力於營養研究。在我的專業研究訓練和營養科學的教學裡,我們甚至到現在還在努力為營養找出它的定義!
在這個領域經過六年之後,我的定義很簡單:營養是促進健康的食物的生物表現;「營養失調」則是它的反義詞。但其實問題並不像營養定義那樣簡單,因為我們都誤解了營養的作用。在傳統上,我們多專注於個別營養素的個別機制、專注於它們的功能和個別結果,以這樣的方式去做調查研究、教學,然後銷售營養;但這是一種簡化論,舉例來說,當抗氧化的β-胡蘿蔔素在食物中與其他營養素發生作用時,它會與肺癌的較少發生有關,但當它被分離出來以藥丸的方式攝取時,它不僅不會發生效用,甚至還會增加肺癌的發生率和總死亡率。近年來,關於好幾起維他命及其致病效應的報告中,已有類似的發現。
針對個別營養素做詳細研究是有助益的,但卻遠遠無助於了解當營養做為食物形式攝取時的健康效應。我們應該以整體的概念來看營養的效用,而整體代表著強而有力的和諧,這種和諧裡涵蓋著無數的營養素和類營養化學物質,透過無數的機制而產生一種高度動力,那種動力是幾乎無接縫的一連串結果—當運作良好時有好的結果,運作得不好時,結果就不那麼好。
若以整體健康的觀點來解釋,營養是一項自然要素。這觀念不管說幾次都不夠,因為自從本書第一版問世以來,人們對於營養的理解並沒多大改變,這也是我們那麼難以聽到全食物蔬食所提供的營養的原因──事實上,連它的起源,一般營養的概念,也不被健康或衛生相關單位重視!
幾乎每一天,我都會聽到一些令人心情沉痛的故事,但只要對營養有更佳的了解,結局可能就不一樣了。就在今天,當我正在紐約州伊薩卡市的家中寫著這段文字時,我的妻子和我在我們的市鎮小報上看到的首頁特別專刊上,看到了一位小男孩以無比勇氣抗癌的故事。
這位小男孩在兩歲時就被診斷出罹患相當罕見的癌症,因此過去七年來,他花了不知多少時間進出醫院進行放療、手術,或口服「化療」藥物,直到有效為止(但只是暫時的)。現在他九歲了,在勇氣的支持,以及家人、市鎮和各地許多人諸多的愛與關懷下,繼續堅持下去。
每次聽到類似這種不幸的故事,我只能想像,要是故事中的醫生和人們知道我和幾位同事發現的資訊──營養透過全食物蔬食,在導致疾病與恢復健康的關係中所扮演的角色──結局是否會更好?因為藥物加療程的效果,遠遠比不上全食物蔬食所能提供的益處。這則故事剛好發生在我寫作期間,從中可清楚看到人們在不自覺中忽略的事實。例如,我看不出任何跡象顯示,人們對全食物蔬食的營養所帶來的好處有所了解。新聞曾報導,那位小男孩在兩次放療間的休息期間參加了一個派對,他和朋友在派對中「有好多餅乾」可吃。但我懷疑,就像大部分的餅乾一樣,那些餅乾也含有脂肪、糖和精製麵粉。
類似這樣的派對,被報導成充滿愛與關懷的聚會,這當然沒錯,但那是對於營養在健康上的影響一無所知的我們,都可能會選擇的做法。先是說他熬過了「令他顏面麻痺、一耳失聰、一條聲帶麻痺和無法吞嚥的幾次手術、化療和放療」,然後又說他很享受「那麼多的餅乾」、生日蛋糕和烤肉宴會,我不禁想著,他到目前為止短短幾年的人生旅程中,都是在用「勇氣」追求苦澀的藥丸和艱辛的療程,但他其實是可以過得多采多姿的。一想到此,便讓我心煩意亂。
我當然無法斷定餅乾、烤肉和生日蛋糕對他的預後會有不良影響,但基於某些意義非常、非常重大的跡象,我有十足的信心相信,它們絕對有關係。不過,更讓我沮喪的是,我能夠輕易想像到的益處,卻幾乎沒有人知道它們的可能性。
我太常看到和聽到諸如此類的故事,每當讀過這本書的人們告訴我,他們奇蹟復原的經歷,以及當別人拿自己的健康問題來問我,而我只能提供一些客觀的科學證明時(因為我並非合格的醫療從業人員),我也會不斷地想起那些故事。
幾乎所有的這些人都有一種共同的現象,不管他們是否曾從這本書中的資訊獲益,或才剛發現這樣的資訊,最令人疑惑的是,為什麼他們以前從沒聽過?幾乎所有的人都納悶,為什麼關於營養整體效應的資訊沒被更普遍的了解,尤其是在醫生之間?(這就是我兒子湯馬斯和他太太艾蓮在一家大型醫學中心所指導的新營養計畫會那麼重要的原因。)
基於我在專業研究領域和教育界(或許我也可以說是「科學集團」)的長期地位,我相信大眾仍無從得知這種知識的部分原因是,我們無法在實驗室、講堂、醫院診所和制定政策的董事會中研究、甚至討論這種營養的核心概念。
更糟的是,由企業、政府、學術界、醫學界和媒體機構所組成的少數壟斷集團,一直想盡辦法先發制人,不讓這種知識在大眾眼前曝光!
當然,另一方面,自本書第一版發行以來,有一群關心這個議題並盡其所能來提升這種討論的人,他們的團體正在迅速成長,而且其中已產生令人相當振奮的發展。
已經有一大群人看過二○一一年的營養學紀錄片《餐叉勝於手術刀》,根據一年前的估計,瀏覽人次至少已達兩千萬。自那時起,許多其他紀錄片也把焦點放在與我們當前飲食習慣相關的特殊問題上。二○一五年的電影《純蔬食民族》,將觸角伸入政府的內部探索,包括肯塔基州議會中激論的第一手鏡頭—僅是對於認同全食物蔬食益處的提議,就讓議員們在這個議題上卯足了全力做政治搏鬥(結果深具啟發性)。《牛奶陰謀》(Cowspiracy,二○一四年)在YouTube上有一千二百萬人次觀看,該片指出,家畜產品對我們日益惡化的環境問題已造成衝擊,但即使要在這個議題上展開討論,都困難重重。這些與許多更新的相關影片,似乎就是眾人盼望已久的覺醒。
醫療執業團體對於學習無法從官方訓練中取得的營養資訊的興趣日益增加,我對此感到特別欣慰。自從本書初版問世以來,我在國內外舉辦過六百多場講習,最近兩百多場的對象大多是醫學院和醫學研討會,一想到這些專業人員能夠繼續在進步中的衛生醫療領域裡扮演領導性的角色,我就感到振奮。還有,最教人期待的是湯馬斯令人激賞的新計畫,它著重於蔬食營養,有個大膽的名稱,叫做「羅徹斯特醫學中心營養醫學計畫」。
自本書第一版發行以來,大眾的觀念已經有了進步,這是無庸置疑的。但遺憾的是,這並未發生於我所謂的「少數壟斷集團」之中,尤其是學術界或政府政策。儘管如此,人們都需要知道這種資訊,而且是每天,這不只是為了他們的個人健康,也為了我們全球社區和地球的健康。
是時候要把營養方面的這項資訊分享給大眾了,儘管未獲得政府與學術機構的認可。全食物蔬食飲食法是營養的最佳形式,對此有所質疑的科學家,或者對於目前飲食習慣的假說和挑戰有任何質疑的人,我建議他們組織起一項研究計畫來反駁──並非逐一的,而是透過全食物、多重結果相互干預的研究!
要留乳房,還是得癌症?二十年前的春天,我正坐在康乃爾大學的辦公室,突然有位女士打電話找我,詢問關於乳癌的事。「我家族有很明顯的乳癌史,」貝蒂女士這樣說:「我媽媽和外婆都死於乳癌,而四十五歲的姊姊最近也被診斷出乳癌,因此,我實在不能不擔心我九歲的女兒。她初經快要來潮了,真擔心她罹患乳癌的風險。」她的聲音充滿恐懼:「我看很多研究報告都寫著家族病史非常重要,我很害怕女兒也難逃一劫,甚至想要她動乳房切除術,把兩邊的乳房都拿掉。不知道你有什麼建議?」這位女士陷入一種困境──該讓女兒走上絕路,或該讓她沒有乳房?雖然看似相當誇張,但全世界成千上萬的女性,每天都面臨著類似的問題,而且在先前一些發現乳癌基因BRCA-1的研究報告出爐之後,變得更加嚴重。《紐約時報》等各種報章雜誌,都把這項發現當作頭條新聞,並譽之為一大進步,而BRCA-1連同後來發現的BRCA-2所引的騷動,都在強調乳癌是基因肇禍的觀念,故有乳癌家族病史者人人自危。相反的,科學家與製藥公司倒是大為振奮,因為這表示藉由新的基因檢驗技術,便可能有效評估女性罹患乳癌,而他們希望能操控基因,進而預防或治療乳癌;另外,記者們忙著把一些相關資訊轉告讀者,這些看法具有濃厚的基因宿命色彩,也難怪像貝蒂這樣的媽媽們會如此憂心忡忡。我說:「嗯,首先我得告訴你,我不是醫生,沒辦法給你診斷或治療建議。這得交給你的醫生去做。但是我可以用簡單的方式告訴你目前的研究發現,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好,」她說,「正合我意!」於是我告訴她一些有關中國營養研究的事和營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並告訴她基因不足以決定一個人是否會罹癌,許多重要的研究都指出,能完全歸咎基因的癌症僅是少數。在討論的過程中,我發現她的營養知識相當淺薄。她以為癌症風險全由基因決定,卻不知食物亦是導致乳癌的重要因子。這麼重要的事,我們只以二、三十分鐘討論。對話結束的時候,我覺得她似乎不滿意我們這次談話,或許是因為我的話比較謹慎又帶科學色彩,也可能是我不願給她建議的緣故。我猜,說不定她早已打定主意要讓女兒動手術了。最後,她謝謝我花時間與她談話,我也祝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