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漁村怎麼玩:臺灣16條漁村旅遊路線全攻略 | 如何做好生意 - 2024年11月

請問漁村怎麼玩:臺灣16條漁村旅遊路線全攻略

作者:
出版社: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出版日期:2020年12月01日
ISBN:9789869616683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323元

  為讓民眾能體驗漁業、認識漁村,以及滿足民眾對海洋與海岸遊憩活動的需求,多年來政府積極拓展民眾多樣性的休閒漁業選擇,並努力推動不同類型的休閒漁業或漁村旅遊活動。其中,娛樂漁業、魚貨直銷中心、漁村文化慶典、漁村導覽、賞鯨豚、海釣體驗、漁港遊憩及漁村美食等休閒漁業的發展途徑,便是漁政單位為配合上述觀光休閒發展趨勢,及協助漁民因應國內外經營環境變動的產業調適策略之一。

  此外,休閒漁業的推廣也能讓民眾從體認漁民專業,到尊重漁民與生命、凝聚漁村社區居民共識、改善漁村生活環境、紮根漁村特色產業文化、傳承漁村傳統技藝、提高在地漁產品能見度、鼓勵漁村青年回流、促進漁村城鄉交流發展,進而促進漁村經濟活絡。相信透過休閒漁業及漁村旅遊的永續發展策略,整合跨域與鏈結區域資源,引流人口與投資,累積漁村的社會資本,是漁村朝向創生的重要途徑。

  最後,本書將分為兩部分,首先介紹臺灣休閒漁業類型,包括生產體驗型、生活體驗型、生態體驗型、漁村文化型,以及漁村休閒型。第二部分則精選臺灣16 條休閒漁業廊道路線,提供休閒漁業與漁村旅遊資訊。

作者簡介

蕭堯仁

  任教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應用經濟所,長期關注臺灣漁業與漁村社區發展,以及投入休閒漁業和漁村創生等議題之研究,透過本書將臺灣的休閒漁業及漁村旅遊景點資訊整理成冊。

Part Ⅰ 臺灣休閒漁業類型
生產體驗型
漁業體驗
觀光工廠與漁業品牌
漁業節慶
生活體驗型
漁村體驗
食魚教育
魚貨直銷中心與地產地消
生態體驗型
漁村生態遊覽
海上賞景與賞鯨豚
漁村文化型
漁村文化體驗及教育展示
漁村信仰與文化民俗慶典
漁村休閒型
海域岸際釣魚
海岸水域遊憩

Part Ⅱ 16 條休閒漁業廊道
北部漁業廊道
基隆漁業廊道
新北貢寮—瑞芳漁業廊道
新北金山—萬里漁業廊道
桃園漁業廊道
新竹漁業廊道
中部漁業廊道
苗栗漁業廊道
臺中漁業廊道
彰化漁業廊道
雲林漁業廊道
南部漁業廊道
嘉義漁業廊道
臺南漁業廊道
高雄漁業廊道
屏東漁業廊道
澎湖漁業廊道
東部漁業廊道
宜蘭漁業廊道
花東漁業廊道

 

推薦序一

  隨著民眾對休閒旅遊需求的提升、遊憩體驗活動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休閒漁業與漁村旅遊活動已成為國民觀光旅遊的主題之一。而農政部門多年來透過農村再生與漁業資源永續管理等政策,整合漁村自然生態與資源、漁業生產、漁業經營活動、漁村文化、漁家生活體驗等面向,透過跨域整合,鏈結區域其他農業休閒資源等,規劃以漁村社區具生產、生活、生態體驗、漁村文化、漁村休閒等意涵之休閒漁業及漁村旅遊內容,提供給國內外遊客前來漁村體驗,同時提升漁村經濟活力。

  在海洋世紀來臨的今日,海岸、海域及離島的生態休閒旅遊已是全球觀光休閒的主流,臺灣四面環海,擁有為數眾多的漁村與附屬離島,如何在觀光發展趨勢中,發掘具有臺灣漁村特色的觀光資源,並妥適規劃與運用,將有利於整體觀光事業永續發展及全民海洋教育的普及。我國甫完成「海洋基本法」及「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的立法與編纂,同時推動「向海致敬」政策,鼓勵民眾「知海」(知道海洋)、「近海」(親近海洋)與「進海」(進入海洋),並藉由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多元利用海洋資源,來確保海洋永續發展,而休閒漁業與漁村旅遊的推動,正是落實向海致敬,讓更多民眾親近海洋、體驗漁村的契機。

  最後,在政府積極推動觀光事務、農村再生,以及地方創生之際,許多大專院校也發揮其大學社會責任,協助政府與漁村利用多元的漁業資源,將第一級傳統漁業生產及第二級加工產業,轉型為第三級具有休閒價值服務業供應鏈之觀光生態旅遊,同時透過創新知識與科技技術的導入、跨域整合與串接區域資源,不但可改善國人對傳統漁業的刻版印象,吸引民眾體驗漁村特有的、多元的人文生活與生產環境,也能帶動整體漁村經濟的發展,為農村再生與地方創生開闢一條康莊大道,實踐漁村的永續發展。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校長/許泰文

推薦序二

  臺灣早期漁業發展著重於生產面,主要以提高漁民所得並維持漁村經濟發展與社會安定。隨著環境變遷及國人生活水準提高,國人對養生休閒需求迅速增加,對自然嚮往趨勢之下,每逢假日紛紛走到戶外,上山下海形成風潮。因臺灣四面環海之特性,海洋、漁港及漁村具有豐富且特殊景緻、生活空間及文化底蘊,加上交通便利及鄰近國內知名觀光景點,使國人逐漸對漁業產生興趣。透過「利用漁業相關自然與人文資源,提供服務,讓參與民眾達到觀光、遊憩、休閒之目標」推展休閒漁業,增進國人對漁業認識及認同感,同時增加漁業產業附加價值,並活絡漁村經濟。

  為此,漁業署持續以「漁港多元化利用,充實漁港休憩資源」、「發展漁村特色化旅遊,支持漁產業永續經營」、「發展娛樂漁業海上觀光遊憩,提供多元休閒服務」、「休閒漁業宣傳及形象形塑」面向,強化休閒漁業發展動能。

  本書結合漁業署推動休閒漁業發展政策,從娛樂漁業漁船(海上觀光遊憩)、漁港、漁村、漁業青年、水產美食、產業文化、食魚教育等面向,盤點精選16條漁村旅遊路線,提供民眾多元化觀光休閒帶狀路線選擇,現在,就跟著書本的腳步,一同去漁村旅行,體驗發掘臺灣漁業之美!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署長/張致盛

臺灣漁業型態多元,從養殖漁業、沿岸採捕、近海漁業、遠洋漁業等不同漁業生產活動來看,交織豐沛的勞動與生產文化和地景。早期漁業不管魚塭、沿岸或海域,主要是漁民生產活動空間,在文化傳承、產業轉型、消費者意識等需求下,從漁業生產、漁港、魚市場拍賣到加工過程,有越來越多的漁業體驗活動提供民眾來共同參與。例如宜蘭縣港口、後埤與廍後、桃園市新屋、苗栗縣竹南、高雄市彌陀、屏東縣新龍等地的縣市政府、漁會或社區皆有辦理牽罟體驗的活動。而傳統的石滬漁業,包括新北市淡水、桃園市新屋、苗栗縣外埔、澎湖縣七美等都是著名的體驗地點。採拾螺、貝類的體驗活動,包括如彰化縣的哈哈漁場、芳苑蚵田、雲林縣馬蹄蛤主題館、臺南市七股股份魚鄉、花蓮縣立川漁場、金門縣花蛤季活動等皆屬之;海洋作業的體驗方面,包括澎湖天和箱網體驗,新竹、宜蘭東澳與朝陽、花蓮等地的定置漁業體驗等;魚塭養殖體驗包括有雲林麥寮與口湖、嘉義鰲鼓、臺南台江、高雄永安、屏東佳冬、宜蘭大塭等處。魚市場除消費地的臺北、臺中等魚市場外,還包括生產地的宜蘭大溪、嘉義東石,以及臺灣第一間通過HACCP 的高雄梓官魚市場等。另外,針對漁船生產基地的漁港,近年來政府已著手漁港環境改善、港區利用重新分配、興建浮動碼頭、營造親水環境、美化整體漁港及漁村地景等工作,可用來提供國人休憩使用。除此之外,政府也開始積極推廣漁港休憩活動,從2008 年起辦理十大魅力漁港選拔,以及在2020年辦理金鑑漁港等活動,皆成功吸引民眾走進漁港,促進漁港旅遊蔚為風潮,每年都可以帶動大量的遊客來漁港從事各類休閒漁業及品嚐海鮮。未來漁業生產不僅是漁民的工作,也是國人體驗多元漁業的機會。事不宜遲,現在就馬上走訪各地漁村,感受漁業生產之美。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