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從天涯海角出發 | 如何做好生意 - 2024年11月

一個人從天涯海角出發

作者:柴田久美子
出版社:正好文化
出版日期:2021年07月20日
ISBN:9789860604221
語言:繁體中文

在人生跌落谷底又逼到絕境之際
她獨自回到故鄉
島根縣外海小島「知夫里」
 
那是隱岐群島最小的有人島
自古偏僻荒涼
日本天皇曾被流放於此
 
因為她
「知夫里」後來成了日本「善終守護師」服務志業的起點
也是一個女子的大愛故事生根發芽之地
 
  這是作者柴田久美子親身經歷的「愛與勇氣的故事」,也是所有人都要面對的「生與死亡的現實」。
 
  故事一開始,柴田久美子帶著歸零的心情,踏上「知夫里」島,專心學作居家照護員,但目睹老人畢竟無法如願在家善終,最後仍被迫就醫、全身插管的慘狀,她心痛又無奈。
 
  有一次她重病復發,手術麻醉清醒後,突然深感無常迫切,當下便決定放手一搏,傾盡所有、創立理想的安養中心「平安之家」。
 
  「平安之家」起初只是用布簾隔出三張床的十八坪榻榻米小屋,但其獨特的日常式陪伴風格,吸引各大媒體專訪報導,也號召許多義工渡海前來,一時讓臨終關懷蔚為日本社會熱門議題。
 
  柴田久美子從小島踏上後半生的新起點,也以「平安之家」為基礎,建立了日本「善終守護師」制度,進而開創一個充滿人性關懷與靈性啟發的新事業……
 
本書特色
 
  1.這是一個真人真事、谷底重生、勇敢實踐理想的故事。書中以大幅圖片帶領讀者跳脫防疫警戒的封閉沉悶,彷彿置身故事背景的外海離島,感受那份空曠寂靜。
 
  2.本書藉由許多生活實例,於字裡行間輕輕叩問讀者,對於人人最終殊途同歸的末路——死亡,該如何坦然面對、平安笑納。
 
  3.時逢全球疫情蔓延,生命無常脆弱的真相使得人心惶惶,社會經濟的劇變也嚴重衝擊日常生活,此書正好提供充滿溫柔無畏力量的勵志典範,也陪伴讀者趁此回歸人生基本面,好好面對生死大事。

作者簡介
 
柴田久美子
 
  1952年生於日本島根縣出雲市,曾任職於日本麥當勞、創業經營西餐廳,自1993年轉入臨終照護領域、擔任看護。
 
  2002年於沒有醫院、當時僅六百人的離島成立專門從事善終守護的「平安之家」(なごみの里)。2010年將活動據點遷至日本本島,2012創立日本「善終守護師」(看取り士)一職,致力推廣「死亡文化」的復興與傳承,並親身實踐「尊重本人期望的善終,以擁抱為臨終者送行」的理念。
 
  現為日本善終守護師會會長、平安之家代表理事,目前於日本岡山縣岡山市投入居家善終守護的支援行動,嘗試為人生終末期建立新的模式。
 
  曾集結善終守護經驗在日本出版專著十種,並至日本各地舉辦社教演講,而以她的故事為主題的電影於2019年在日本上映。中文著作有《善終守護師》。
 
譯者簡介
 
樂美
 
  日本泰邦株式會社社長,從事高性能設備研發、製造及國際貿易。
 
  因受東城百合子等多位日本「本物」老師的精神感召,2016年決志以傳承古聖先賢生命智慧及生活教育為使命,在日本滋賀縣高島市建立實踐道場,每天「樂」在修行,感謝並探索大自然與生命之「美」。

中文版自序
為愛而活,人之道也

第一章
歸零│絕路的盡頭,新生的起點
悲慘的養老院臨終現場
發現這不是我有能力陪伴的死亡
回歸善終守護的原點
母親為我播下的種子
走過人生谷底的領悟

第二章
日常│寂靜的離島,悠遠的古風
古史交融於常民文化
在家善終的傳統
覺悟生死,充滿喜悅
看看海,就可以克服困難
一生與土地相依共存

第三章
生活│平凡的平安之家,不平凡的義工團隊
回故鄉作原來的自己
平安之家第一次送終
老人是家裡的光明
八方義工的一片真心
不可思議的善緣義行

第四章
生死│本是一體,同樣尊貴
一味「求活」好嗎?
醫生也認同善終守護
「謝謝」是最好的祈禱
為父母奉上「真心時間」

譯者後記◎樂美
她以愛和柔情包容一切 

中文版自序 為愛而活,人之道也 去學校演講時,我總以一個問題開場:死亡是可怕的事嗎? 學生們幾乎異口同聲地答「是」。這是因為他們從沒機會學習死亡吧? 這說明了日本自古以來關於死的生活文化,沒能傳給年輕一代。所有人原本都是嬰兒,哇哇落地,從光中誕生,最後再回歸光中。 人們以為死後一切消失,但其實只是不再有以前可見的肉體形態而已。 健康的年輕人容易誤以為死亡很遙遠,與自己毫不相干,但其實生死一直同在。 被譽為「生死學大師」的美國精神病醫生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Elisabeth Kübler-Ross)說,人在面對死亡時,會經歷五個階段的心理變化:第一階段「否認」,懷疑、無法接受,然後隔絕與他人的關係;第二階段「憤怒」,抱怨命運不公平;第三階段「懇求」,例如提出交易,求神佛再多給些時間;第四階段「沮喪」,當意識到交易不成、無能為力,便陷入抑鬱,病情惡化;第五階段「接受」,坦然開放,專注內心,安詳迎接最後時刻。 我也有過類似體驗。 當第三次被告知罹癌,且已無法治療時,內心一片茫然。一邊想著「這不是我的檢查結果」,一邊走向停車場,但已無力發動汽車,就在車裡呆坐了四個多小時,淚流不止。就這樣哭了好一陣後,才慢慢面對現實。 第一次罹癌時,我曾接受手術,但副作用及後遺症嚴重,因此我不想再做手術,也不想再去醫院,只接受半年回診一次。結果病情惡化了,身體衰弱得站不起來,但仍在同事幫助下,勉強繼續宣導善終守護的演講。說來奇怪,一談到善終守護,我總立刻變得堅強。 疼痛稍緩時,腦子裡卻閃過這樣的念頭:「就如此默默死去,不也很好?」我已按志願展開人生,跨越了好幾道峻嶺深谷走到這裡,算是聊可自慰了,唯一還有一個遺憾,那就是和老友榎木孝明先生(演員)的約定還沒履行。 多年前,我們就想合作一部以臨終關懷為主題的電影,兩人都充滿了使命感,曾討論到廢寢忘食。我想傳達給大眾,死是生的一部份,陪伴在身邊是重視臨終者個人尊嚴的表示,但臨終關懷也不只是陪伴最後時刻而已,那是交接「生命接力棒」的寶貴時機。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