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咖啡:咖啡愛好者的完美沖煮指南 | 如何做好生意 - 2024年7月

手工咖啡:咖啡愛好者的完美沖煮指南

作者:[美]傑茜卡·伊斯托[美]安德莉亞斯· 威爾霍夫
出版社:中信
出版日期:2019年09月23日
ISBN:9787521705041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355元

《手工咖啡》是一本全面而系統講解咖啡沖煮的實用指南。本書從基礎知識、沖煮器具、原產地、購買咖啡、品鑒風味及沖煮方法六個方面,系統講解了關於咖啡的實用知識——如何精心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咖啡器具?如何品鑒出咖啡中酸、甜、苦、鹹、鮮五種基本風味?發覺自己沖泡的咖啡太苦或太酸,是哪些關鍵因素出了問題?如何解讀咖啡包裝上的資訊從而挑選出一包高品質的咖啡豆?《手工咖啡》為咖啡入門者和渴望進階者提供了大量新鮮的實用知識,幫助讀者真正品鑒精品咖啡的風味。無論你的預算多少、技術水準高低,都可以從這本書有所收穫,從而自己動手在家製作出一杯美味的咖啡。

潔西嘉.伊士托(Jessica Easto)

在田納西州大學獲得新聞學學士學位,在南伊利諾伊大學獲得創意寫作說是學位,她是一名圖書編輯,曾在芝加哥論壇報和更多媒體上發表過作品。在家裡沖泡手工咖啡超過八年。
 
安德莉亞斯· 威爾霍夫

是Halfwit 咖啡烘焙公司的培訓總監和Wormhole 的咖啡運營總監。Wormhole 是一家位於芝加哥的咖啡店,被《食品和葡萄酒》(Food and Wine)雜誌、《新鮮杯》(Fresh Cup)雜誌、Sprudge 和CNN 等媒體認可,曾參加SCA 沖煮大賽,經常代表Halfwit公司參加貿易活動,如一年一度的精品咖啡協會博覽會、咖啡節和芝加哥咖啡展。

簡介001
如何閱讀這本書005
歷史上的咖啡浪潮008
精品咖啡和手工咖啡012

第一章 沖煮基礎 017
萃取 018
濃度和萃取率 024
沖煮粉水比 029
研磨度和沖煮時間 035
水質 040
溫度 045
注水 048
後期調整沖煮方案 056

第二章 選擇器具  059
完全浸泡式器具 VS. 注水式器具  061
濾網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067
完全浸泡式器具 075
注水式器具 090
磨豆機 107
秤 118
水壺和溫度計 124
沖煮容器、分享壺、保溫瓶 133

第三章 咖啡 137
咖啡豆 138
變異種和繁育種 143
原產地 155
加工處理法 185
烘焙 188
低咖啡因 194

第四章 購買咖啡豆 199
哪裡可以找到精品手工咖啡 200
季節性 209
破譯咖啡包裝袋上的標籤 212
保存 236

第五章 風味  239
酸和感知的酸 241
(感知的)甜味  246
苦味 247
口感 249
香氣 253
如何評測風味 256

第六章 沖煮方法  269
法壓壺275
愛樂壓  281
聰明杯  286
虹吸壺  289
Melitt¬  293
BeeHouse 296
WALKÜRE298
Kalit¬ 蛋糕杯  301
Chemex304
Hario V60 307
附錄問題排除,提示和技巧 311

參考文獻 320
致謝322
 

手工咖啡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在美國,有很長一段時間,製作咖啡簡單方便,價格便宜。對很多移民來說,咖啡就是一種液體燃料,讓身體在清早就迅速運作起來,也能讓他們忘記漫長而苦難的移民之痛,哪怕只是一小會兒。19世紀有一段時間,因為沒有製作咖啡的工具,所以咖啡很不好喝,人們會把咖啡豆放到煎鍋裡燒,然後加水煮開(加入糖和奶油)。到了19 世紀後期,製造商開始用穀物制作假咖啡。儘管人們知道造假的存在,卻仍然繼續購買,直到他們發現假咖啡的添加劑裡有砷和鋁這類有毒物質。後來預磨咖啡出現了,磨成粉的咖啡容易很快變味,需要真空密封包裝,所以這種咖啡無非也只是一個行銷噱頭。咖啡不好喝,但便捷、便宜——這種觀念一度在美國人的心中根深蒂固,以至後來人們開始談論咖啡的風味,談論咖啡做起來不太方便而且價格昂貴時,美國人會有些不知所措。
 
就讓他們庸人自擾吧,讀一讀這本書,做一杯好咖啡。我的咖啡之旅並非始於對一杯完美咖啡的刻意追求。相反,這條路上鋪滿了我的無知和實用主義,在這條迂回的路途中,我最終找到了製作一杯好咖啡的方法。我的父母不喝咖啡,所以我從小沒怎麼接觸過咖啡。上高中時,我從當地的一個餐車裡點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杯黑咖啡——我不明白為什麼很多人要點那麼難喝的苦咖啡,再加入糖和奶油以把它喝完。當時我毫不費勁地接受了這種微苦的味道,成了一個黑咖啡愛好者。正因為沒有往咖啡里加糖和奶油,我很快就發現不同的咖啡有不同的味道。我發現餐車咖啡和星巴克咖啡味道明顯不同,星巴克咖啡和當地獨立咖啡館的咖啡味道也不同,但我從來沒問過為什麼。
 
我住處附近沒有供應手沖咖啡的咖啡館,我甚至不知道有這種咖啡館存在,更不知道手沖咖啡和機器製作的咖啡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我讀研究生時買了人生中第一套手沖咖啡設備,因為我只需要每天早上喝上一杯咖啡,而機器似乎沒有太大必要,又很奢侈。我學會了如何用手沖設備做咖啡,但只偶爾幾次做得比高中那杯餐車咖啡要好。有一天,我的朋友安德莉亞斯(現在是我的丈夫,他正好是一個咖啡師)看到我有一套咖啡沖煮器具,卻發現我從未認真學習過
如何正確使用它們,就向我展示了幾種簡單的方法來改善沖煮效果。事實證明,咖啡的沖煮過程是可以控制的,甚至可以控制每一次操作以達到最佳效果。這大大啟發了我。
 
當我和安德莉亞斯讀完研究生、搬到芝加哥後,獨立烘焙商和咖啡館已蓬勃發展多年,咖啡館不僅使用來自世界各地的優質咖啡豆,還擁有多種不同的咖啡沖煮器具。咖啡的口感順滑、飽滿,香味撲鼻,比我人生中喝的第一杯黑咖啡美味得多。
 
很多人都發現餐車咖啡不盡如人意,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因此會選擇去星巴克和皮爺咖啡(Peet's Co ee)這種連鎖店。有些人在小型獨立咖啡館第一次品嘗到了順滑、美味的高品質咖啡,然後他們會嘗試在家裡沖煮咖啡,但不知何故,味道從來都達不到在咖啡館裡喝到的水準,也不知如何改善。互聯網上充斥著大量互相矛盾的資訊,咖啡師也會給你製造各種疑惑,讓在家自學沖煮的愛好者們很難改進。咖啡世界裡存在著大量的術語,就像進入了一個新的社團,成員間彼此都用暗語交流。和咖啡界業內人士在一起探討問題尤其讓人備感壓力。他們總是一副故弄玄虛的樣子(其實有時也很冤枉) 。
 
需要強調的是,這種情況對我們這些家庭沖煮愛好者來說是沒有好處的。如今,許多咖啡師都在努力改變這種現象。儘管如此,在專業的咖啡領域中仍然存在一些誘導式的結論:這才是咖啡的味道,這才是製作咖啡的方法,這才是思考咖啡的方式。事實上,沒有任何一種方法絕對正確。我們都會欣賞一杯好咖啡,但我們不必都以同樣的方式去欣賞它。
 
實際上,一些比較專業的咖啡沖煮方法可能不太適合家庭廚房,甚至完全沒必要。從科學層面看,大眾對咖啡的原理知之甚少,還有很多披著科學外衣的偽技術讓人難以分辨,它們其實與咖啡沖煮毫無關係,很多專業咖啡師對此也並不清楚。
 
本書不是從咖啡專業人士的角度來寫的,是我從自己的角度,作為一個咖啡愛好者和家庭沖煮愛好者,根據和我一起生活的咖啡專業人士所說而寫的。我不在乎你有多少咖啡知識、消費預算或熱情,因為我認為咖啡愛好者有不同的層次,你需要弄清自己處於哪個層次,再根據所屬的層次做出相應的選擇。本書探討了關於咖啡知識的全部內容,並提供了指導、觀點、實踐建議,以及我所建議的健康劑量,幫助你做出決定並發掘自己的偏好。我的目標是介紹做一杯完美咖啡所需的最基礎的知識,希望讀者能有點滴收穫。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