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藥物環境改善技術研究及輔導計畫 | 如何做好生意 - 2024年11月
化療藥物環境改善技術研究及輔導計畫
醫院化學治療工作人員,在化療注射藥物配藥、給藥之傳送、注射等給藥流程,亦或是在近距離照護病人、處理病人尿液時,都有可能因洩漏等問題而造成暴露。研究指出,這些職業暴露者可能會引發細胞毒性,增加致癌風險;致畸胎、異位懷孕或自發性流產等女性生殖危害等;也有引發急性過敏反應的病例報告。而透過良好設計的還境設施與管理制度,做為個人防護,則可減少暴露,降低風險。國內目前的化學治療相關工作人員至少有數千人之多,本所於93年曾對國內主要的化療醫院進行問卷調查,初步了解使用藥劑種類、防護具使用和管理規範等,得悉國內使用之化療藥劑以5-氟尿嘧啶(5-FU)最多,順鉑(cisplatin)次之。95~97年本所開始針對化療治劑暴露人員進行個人問卷調查,並對使用場所和暴露人員進行環境表面污染測定與生物偵測,結果發現鉑離子類藥劑之鉑金屬可以在多數場所和部分暴露者尿液中檢出,適合作為化學治療藥劑污染的監測指標物。本研究以鉑金屬作為化學治療藥劑的環境污染監測指標,先針對三家樣本醫院(醫院A、B、C)進行環境擦拭樣本偵測,各醫院的環境監測區域包括:化療藥局、病房及腫瘤門診,並且收集環境採樣單位醫療人員之生物檢體與問卷。根據環境與問卷前測結果中測量值較高及受訪者問卷顯示管理缺失部份進行介入計畫,包括:作業規範討論與變更、教育訓練與管理等。介入二週後進行環境樣本及人員問卷之後測。結果顯示,三家醫院之使用化療藥劑部門環境均可測得鉑金屬污染,化療藥局總測出率介於6.7%~58.7%間,腫瘤病房區測出率為10.0%~98.5%間,非腫瘤病房測出率為50.0%,腫瘤門診測出率介於15.2%~84.1%間。其中最高濃度為314.3 pg/cm2,發生在醫院A腫瘤門診區的點滴架上。以台灣臨床藥學會提出的醫療人員處理危害性藥物之裝備與標準流程之建議為主要內容,提供各醫院做為各化療藥劑操作部門的標準作業規範,進行教育訓練介入計畫。由環境後測資料顯示,介入效果以腫瘤門診最佳,全部後測樣本均未檢出鉑;而病房區測出率由介入前的26.7~93.5%降為12.5~25%;藥劑部門如以測出率觀之,改善效果不明顯,但測得濃度多有降低。此外,在對醫院內化療作業管理規範的認知、個人防護具之使用,以及個人洗手等衛生習慣均有明顯的進步。目前各醫院之化療藥劑作業規範都不完備,本介入計畫之成效與重要發現將提供各醫院作為管理規範修正之重要依據。建議以本研究中所編輯之化療藥物標準裝備與處理流程手冊,加以宣導並推廣至各醫療院所,以降低醫療人員的暴露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