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淨土:理論與實踐 | 如何做好生意 - 2024年5月

人間淨土:理論與實踐

作者:聖嚴法師
出版社: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20年12月21日
ISBN:9789575988739
語言:繁體中文

  我們可能在這世界建設淨土的境界嗎?答案是可能的。若是不能,釋迦牟尼佛便不須在人間出現。
  我只是依據佛經及祖語,希望把人間淨土的思想,推展成為人人都能實踐的一種生活方式。  
  ——聖嚴法師
 
  地球是釋迦牟尼佛的淨土
 
  在淨土的層次之中,人間淨土最為脆弱,但卻是最為親切和基礎的起點。佛在人間成佛,至少釋迦佛是如此,將來的彌勒佛也會是如此。
 
  人間淨土,可分作兩個時期:1. 釋迦佛化世時期;2. 彌勒佛降生時期。聖嚴法師的淨土觀念,有層次的不同,而沒有一定的方域差別。人間淨土是最基本的,然後是天國淨土,還有他方佛國淨土,最高的是自心清淨的自性淨土。
 
  地球是釋迦牟尼佛的淨土,是有生有滅、有苦有樂、有善有惡的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以父母所生的身體,來到這裡,他的色身同樣也有生死,但是他看到的世界卻是淨土。反觀眾生的心因為不清淨,所以有煩惱、有苦。
 
  淨土就在人的心念中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體驗佛法,哪怕一個念頭能與佛法的慈悲與解決煩惱的智慧相應,當下見到的,就是人間淨土。內心不清淨,充滿了恨、嫉妒、猜疑、貪欲與瞋恚,不論到哪個地方都不是淨土。
 
  就算把這些人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他在那裡也一定會嫉妒:「奇怪了,那些蓮花為什麼比我的大?」一定會驕傲:「你看看,我的蓮花還比他大一點。」所以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蓮品有九品,只有上品的人看得到下品的,下品的人不會看得到上品,因為如果看到了,他就生起嫉妒心、貪求心,而忘了自己要好好修行才能蓮品高升。所以,西方極樂世界讓下品的人看不到上品,就是預防眾生到那邊去還帶著滿腦子的煩惱。
 
  那我們在人間是不是可以完成淨土的目標呢?聖嚴法師相信是可以的。人的心能夠改變自己的體驗,如果心是安靜的、和平的、慈悲的,即使世界沒有改變,你對環境的體會卻是不同凡響。智慧圓滿、慈悲圓滿的人,從他成道之後到涅槃為止,對他來說,我們的地球,並不是娑婆世界,而是佛國淨土。因此,聖嚴法師鼓勵大家要常隨佛學,要修學佛法,哪怕是學一點點,人間淨土便會在我們的心中一點一點地展現,不但自己體驗,還能夠把淨土的經驗分享給他人。
 
  「有人問我,想不想去西方極樂世界,我說那個地方那麼好,誰不想去呢?又有人問,這個世界是否想再來呢?我說這裡有這麼多人學佛,這麼多的朋友需要佛法,當然還會再來!
 
  事實上,如果你的心已得自由、已得解脫,這兩個世界是相同的,是無分彼此的。不過,一定要發願,不能隨波逐流,人家叫你去哪裡就去哪裡,甚至以為隨便去變狗、變牛、做強盜、做土匪都好,這就不對了。心,必須要有個方向,要發悲願,只要你不為自己增加困擾、罪惡,但願眾生脫離苦海,你在哪裡,哪裡就是淨土了。」 ——聖嚴法師

作者簡介
 
聖嚴法師(1930〜2009年)
 
  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曾於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
 
  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聖嚴法師提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
 
  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更致力於國際弘化工作,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自序

「人間淨土」是什麼?
人間淨土何處尋?
淨土思想之考察
戒律與人間淨土的建立
人間佛教的人間淨土
淨土在人間
請佛到人間
以佛法建設人間淨土
心佛相應,當下即淨土
人間淨土的實踐
人間淨土的展現
人間淨土對現代人的重要性
人間淨土與現代社會──我們今後要探討的課題

附錄一 太虛大師的人間淨土
附錄二 印順導師的人間佛教

自序  
 
  淨土思想及淨土信仰,是屬於大乘佛教的共同特色,主要是指諸佛度化眾生的國土,以及未來彌勒佛下生人間成佛之際的娑婆世界。
 
  至於人間淨土的依據,一是《彌勒下生經》,另外則是散見於阿含部以及許多的大乘聖典。如果以中國漢傳佛教的兩大主流而言,信仰彌陀淨土的歷代善知識,大概是以求生西方淨土為修持的目標;禪宗的諸善知識,大概是以自心淨土的開發為修持的目標。可是,彌陀淨土的修行者,除了持名念佛及願生西方淨土,也必須先在人間修種種福業,乃至發大菩提心,利益眾生、修清淨梵行,才能成就往生上品淨土的功德。
 
  禪宗雖然是以開發自心淨土的明心見性為目的,卻以「道在平常日用中」為修行的原則,因此《六祖壇經》的〈無相頌〉之中,就有這樣的四句話:「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足見不論是修的西方淨土還是修的自心淨土,他們的著力點,都不能脫離現實的人世間。
 
  無可諱言的是,晚近數百年間的中國漢傳佛教徒們,由於不重視弘化人才的培養,普遍走向消極厭世的一面。例如以「了生死」三字為藉口,修淨業的人,就光靠念佛,求生淨土,竟忽略了修種種福德行;標榜禪修的行者,就知道坐破幾十個蒲團、走破幾千雙草鞋,唯求頓悟破關,竟忽略了穿衣吃飯、待人接物皆是禪。
 
  我所主張的人間淨土,即是根據大、小乘的佛陀遺教,同時也參考中國佛教史上幾位大善知識的思想。例如《阿含》、《般若》、《華嚴》、《法華》、《維摩》、《無量壽》等諸經典之中,均可見到人間淨土的印象。又如天台智者大師、法藏賢首大師、六祖惠能大師、永明延壽禪師、蕅益智旭大師等所說的,妄心濁世皆是與淨心淨土相即相應。
 
  到了現代的太虛、印順二位大師,便更明白地提出了人生佛教、人間淨土、佛在人間的主張。我不敢說,我有什麼新的看法,我只是依據佛經及祖語,希望把人間淨土的思想,推展成為人人都能實踐的一種生活方式,我所講的、我所行的,多少跟前輩諸大師們的思想有相同處,也有不同之處。
 
  因為近二十年來,人間佛教、人間淨土,已從少數人的思想,逐步形成了許多人在說在行的臺灣佛教主流。在這方面,我從理論面及實踐面,都下了一些工夫。現在法鼓文化公司,蒐集我歷年來與人間淨土相關的文章,編成本書出版,謹以慚愧及感恩之心,寫了這篇自序。
 
聖嚴法師
二○○三年七月十二日於臺北農禪寺
 
  編案:此文為《淨土在人間》一書之自序。本書則是在《淨土在人間》之外,增補與「人間淨土」主題相關之文稿,因與原書不同,故更名為《人間淨土》。

精彩書摘1 淨土 淨土是佛教的專有名詞,不曾在其他學術和其他宗教裡提過;它是指佛的世界、菩薩的世界。在那樣的世界裡,人的煩惱是不存在的。 在我們這個世界上的生命,非常脆弱,沒有絕對的安全,無法抵抗天災人禍。因此,釋迦牟尼佛就提出了淨土的理想環境,讓我們有個追求、嚮往的去處。最重要的,是要我們從現在開始就照著去做,等到臨命終時,真正的佛國淨土就會立即現前。 「人間淨土」究竟在哪裡呢?事實上,就在人與人之間。只要有人發大悲願來體驗智慧及慈悲的佛法,甚至僅在一念之間,沒有嫉妒、怨恨、貪欲、猜疑、憂慮等種種煩惱,那麼,人間淨土就在這一念間出現在你的面前;如果每一個念頭都能如此,自然一生之中都是在人間淨土中了。 釋迦牟尼佛是智慧圓滿、慈悲圓滿的人,從他成道之後到涅槃為止,對他來說,我們的地球,並不是娑婆世界,而是佛國淨土;因此,我們要常隨佛學,要修學佛法,哪怕是學一點點,人間淨土便會在我們的心中一點一點地展現,不但自己體驗,還能夠把淨土的經驗分享給他人。 祝福大家,希望人間淨土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念念展開,也希望每一位都能經常生活在淨土裡!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