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收藏也可以?!:當代藝術這麼買,跟著藏家學收藏 | 如何做好生意 - 2024年11月

這樣收藏也可以?!:當代藝術這麼買,跟著藏家學收藏

作者:安德里亞.貝利尼塞西莉亞.阿雷曼尼莉蓮.戴維斯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出版日期:2015年02月16日
ISBN:9789866049781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24元

市場價值、投資眼光、直覺品味?
什麼才是致勝收藏的關鍵策略?
40位國際資深藏家的收藏投資心法,
教你當代藝術如何買?
給未來藏家最受用的啟發!

  為什麼成功收藏家對藝術家的影響力遠超過藝評家或策展人?
  為什麼重量級藏家收購的作品,會引起其他投資者爭相模仿購買?
  而即將關門大吉的畫廊,只要獲得重量級藏家的青睞,就能逆轉情勢起死回生?

  收藏就是熱情、意志、眼光與獨到的品味!

  面對琳瑯滿目、眼花撩亂的當代藝術市場,除了具備豐富的藝術知識外,如果沒有精準的投資眼光,膽大心細的鑑賞能力與智慧,想要在這多如過江之鯽的藝術品中創下收藏驚奇,肯定是不可能的任務。最糟糕的是,投入大筆金錢、心血後卻只換來收藏品在倉庫堆積,乏人問津的命運?面對蓬勃發展的當代藝術市場,天堂與地獄往往只取決於購買或是放棄的那一刻。想要進入收藏領域、跨越藝術收藏的門檻,沒有萬全準備,肯定會血本無歸失敗收場。

  本書專訪40位國際上重要資深的藝術收藏家,藉由巧妙的提問一窺他們的收藏經歷、失敗及成功的經驗,給予準備入行的收藏新手作為借鏡及參考;同時針對收藏這一行給予新進藏家最真切的寶貴建議及收藏準則,並對日益繁榮的藝術市場提供獨到的見解及看法;文中也透露他們所看好的藝術家及其藝術作品,可給予有興趣的藏家一個投資參考的標的。本書訪談生趣盎然,讓讀者在輕鬆的閱讀中,跟著藏家品味收藏的無限妙趣。

作者簡介

安德里亞.貝利尼 Andrea Bellini 

  義大利藝術評論家和策展人,美國著名雜誌《今日藝術》(Flash Art)編輯,美國當代藝術博物館策展顧問。

塞西莉亞.阿雷曼尼 Cecilia Alemani

  以紐約和米蘭為工作地的獨立策展人,是「藝術論壇」網站、《Domus 雜誌》和 《Musse 雜誌》的定期撰稿人。

莉蓮.戴維斯 Lillian Davies

  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史學士及皇家藝術學院當代藝術策展碩士。為高古軒畫廊和泰德美術館工作,目前居住在巴黎。

採訪者簡介

蒙茨.巴迪亞 Montse Badia

  藝術評論家和策展人;《北歐藝術評論》(The Nordic Art Review)和《絕佳主題》(Tema Celeste)等藝術雜誌撰稿人;藝術雜誌 A-desk (www.a-desk.org)聯合總監。

安德魯.伯納西那 Andrew Bonacina

  居住於倫敦的策展人、作家。經常為藝術雜誌 Frieze 和《藝術快報》(Art Press)撰稿,為UOVO 雜誌的特約編輯。

帕特里克.沙珀內爾 Patrick Charpenel

  培訓學方面的哲學家、策展人,策劃大量反映當代社會的悖論與曖昧的展覽,於專業期刊發表許多評論文章。目前居住工作在墨西哥的瓜達拉哈拉(Guadalajara)。

簫嶺 Nataline Colonnello

  在北京生活工作的義大利自由藝術作家、藝術評論家及策展人,也是麥勒畫廊北京-盧森(Galerie Urs Meile Beijing-Lucerne)的藝術總監,簫嶺是其中文名。

西蒙尼.梅內格 Simone Menegoi

  1997至2003年擔任《絕佳主題》雜誌和《藝術報》(II Giornale dell'Arte)編輯,撰寫關於藝術與建築的評論文章。是《尖峰》(Spike)雜誌和《今日藝術》雜誌定期撰稿人,也是杜林藝術之家「第歐根尼」(Diogene)的藝術顧問。

樂大豆 Davide Quadrio

  於上海成立第一個獨立的非營利策展創意機構--比翼藝術中心,並擔任十多年總監,之後2007年創辦了Arthub Asia,一個支持亞洲藝術實驗的平台,他在中國及海外地區舉辦了成百上千次的展覽、教育和交流活動。

奧黑莉.沃茲 Aurélie Voltz

  柏林獨立策展人。定期為《今日藝術》雜誌和《02》撰稿,自2005年以來成為「藝術家共同信託基金」(Artist Pension Trust)策展委員會成員。

譯者簡介

王萍

  新聞學碩士,從事過媒體工作和電視紀錄片英文翻譯工作。現為資深藝術類書籍編輯。

麥克.根索倫和若瑟.根索倫 Marc and Josée Gensollen
喬瓦尼.朱利安尼 Giovanni Giuliani
雷納托.艾普吉亞尼 Renato Alpegiani
布萊克.拜恩 Blake Byrne
瓦萊麗亞.拿破崙 Valeria Napoleone
何塞.卡洛斯.巴列霍.馬歇爾 José Carlos Vallejo Marsal 和佩帕.伊里亞泰 Pepa Iriarte 傑瑪.泰斯塔 Gemma Testa
讓-康來德.勒梅特 Jean-Conrad Lemaître 和伊莎貝拉.勒梅特 Isabelle Lemaître
特麗莎.莎佩 Teresa Sapey
安妮塔.扎布羅多維克茨 Anita Zabludowicz  
克里斯蒂安.波洛斯 Christian Boros
安德里亞.傑尼亞 Andrea Zegna
皮爾.路易吉 Pier Luigi 和納塔娜.瑞莫提 Natalina Remotti
雷納多.普雷蒂 Renato Preti
保羅.坎德 Paolo Kind 和瑪塔蓮娜.坎德 Maddalena Kind
羅絲.菲格拉斯 Roser Figueras 和何塞普.因格拉達 Josep Inglada
歐亨尼奧.洛佩斯 Eugenio Lopez
夏洛特.福特 Charlotte Ford 和比爾.福特 Bill Ford
曼紐爾.阿洛達 Manuel Alorda 和漢尼克.德克森 Hanneke Derksen
田軍 Tian Jun
法蘭西斯科.希魯弗 Francesca Cilluffo 和安吉洛.查納勒 Angelo Chianale
烏利.希克 Uli Sigg
約瑟夫.戴勒.諾加雷 Josef Dalle Nogare
里西奧.米尼維伊 Licio Minvielle
紀堯姆.烏澤 Guillaume Houzé
碧翠斯.楚沙蒂 Beatrice Trussardi
阿爾布雷希特.卡斯特因 Albrecht Kastein
賀亦風 Eloisa Haudenschild
布魯娜.基羅登格 Bruna Girodengo 和馬特奧.維格里埃塔 Matteo Viglietta
帕特里齊亞.桑德里托.勒.勒巴登戈 Patrizia Sandretto Re Rebaudengo
大衛.羅伯茨 David Roberts
約書亞.阿德勒 Joshua Adler
傑洛姆.托多 Jérôme Tordo
貝絲.斯沃福德 Beth Swofford
索瑞格基金會 Fundación Sorigue
毛里奇奧.莫拉.格雷科 Maurizio Morra Greco
恩尼亞.里紀 Enea Righi
伊沃.韋塞爾 Ivo Wessel



收藏家的新角色:激情、投機和參與精神

  從十六世紀開始,伴隨著國際市場和全球資本擴張,藝術品市場沒有停止增長過,直到發展成今天的規模。沒有證據表明今天的藝術比過去更骯髒——它僅僅是比以前的規模擴大了、資金多了、收藏家多了、需求多了、更加地珠光寶氣,當然,還出現了一種市場投機的新方式。

  藝術市場的新玩家當然是收藏家們,他們剛從不引人注目的陰影處步入聚光燈下幾年時間。在許多個案中,收藏家甚至奪走了藝術家的光芒,或至少跟國際市場的藝術明星們平起平坐。最極端的例子就是那些超級收藏家,他們能夠同一名超級藝術家建立一種優先的、獨家的和公開的社交聯繫。你只要想想這些收藏家的名字就明白了,比如達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 1965-)和查爾斯.薩奇(Charles Saatchi),傑夫.孔斯(Jeff Koons, 1955-)和弗朗索瓦.皮諾特(Fran.ois Pinault),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 1939-)和埃利.布羅德(Eli Broad)。

  收藏家的影響力直接和以下因素相關:他或她的購買力、直覺、個人魅力以及同藝術家、畫廊主、策展人和藝術評論家之間重要且具影響力的關係,收藏家的威望歸根結底在於他能否第一個——幾乎是第一個——感知即將到來的潮流以及無須尷尬的等待,立即獲得所想要的藏品的能力。當然,想要購買最炙手可熱的藝術家作品,你需要在一份真正的候選名單上簽上你的名字——對收藏家而言,這是他們在得到最終的戰利品前所必須經歷的煉獄般的痛苦。候選名單是二十世紀八○年代由瑪麗.布恩(Mary Boone)首創,它被用來處理成百上千要求購買尚-米榭.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 1960-1988)和朱利安.許納貝(Julian Schnabel, 1951)作品的請求,如今它已成為畫廊應對收藏家的一種微妙的心理控制方式,同時也是一種分配利益和建立穩固聯盟的方式。

  在享受潮流生活方式的同時,還具有極好的投資和賺錢前景,又可以成為一群志趣相投的收藏群體中的一員,獲得相應的悠閒,這些都導致過去五年來當代藝術收藏家的數量呈指數增長。關於這類收藏家的主導作用有過很多說法,原因很簡單:在很多案例中,一位重要收藏家對藝術家的影響要遠超過藝評家和策展人。在這個令人歡欣鼓舞的藝術市場中,一位重要收藏家購買了一幅或更多作品,可以引起其他投資者模仿的一種連鎖效應。同時,當某間畫廊得到了一位高端收藏家的青睞時,就意味著這家畫廊經濟上的成功,或者至少在低迷時期能生存下去。

  這就是為什麼收藏當代藝術是一種特別的體驗,非常不同於收藏古代或現代藝術品。我們於是決定傾聽一群我們認為有趣和好奇的來自世界各地的收藏家,他們對新事物有自己的見解。我們挑選彼此各不相同的收藏家進行採訪,訪問的基本上都是一組相同的問題,這樣可以在相同的基準上促使收藏家相互比較,讀者也可以在不同的喧囂聲中辨別出一種類似於背景的聲音——也許是一種共同的方法,一種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非常有趣的方法,尤其在藝術界投機的和引人注目的話題上面,收藏家所給的答案表明他們擁有一種浪漫的方式——一種純粹和天真無邪。

  當然,的確沒有人會僅僅把自己描述成一個投機者,而是不僅僅是個投機者,這也就是藝術仍然存在的原因。在回答關於收藏戰略的問題時,諸如「情感」、「直覺」、「愉悅」這些用詞顯示了對藝術品非常個人和直接的態度,而這與殘酷的商業價值取向截然不同。我們希望本書能夠激發新的收藏家考慮這些趨勢,因為正是這些方式讓藝術成為一種非同尋常的才智的博奕,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以及極好的投資方式。


安德里亞.貝利尼

Collectors: Marc Gensollen and Josée GensollenInterviewer: Cecilia Alemani收藏家:麥克.根索倫和若瑟.根索倫(馬賽)採訪者:塞西莉亞.阿雷曼尼 你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收藏當代藝術的?三十多年前,當時我們還是學生。能列舉五個你購買某一件特別藝術品的理由嗎?這件藝術品是否能夠解答我們心中對於某個問題的疑惑?是否屬於我們已經建立的收藏體系之一?是否提供了一個看世界的新角度?其內容及內涵是否是透過其形式流傳?成本是否與我們作為醫生的購買力相匹配?你們信任誰?互相信任。何時出售?迄今為止從不。為什麼要賣掉我們的一部分?為什麼要把我們好不容易滿足了五個理由才購買的東西又還回到市場?(這就像否定你的內心,和你的內心談判一樣可笑。)被你們視為收藏起點的藝術品是什麼?每一件藝術品都是一個新的起點。你們犯過的最大錯誤是什麼?最大的成功又是什麼?錯誤是相信每個關心藝術的人都是出於好的理由。真誠和個人承諾是最好的投資。能談一下你們的收藏策略嗎?我們不能談收藏策略,因為那無疑是在鼓勵那些想多贏得一些市場占有率的人,鼓勵他們擴大他們的藝術家名單,依靠工具化的藝術家來增加自己的占有率。我們更願意借用語言上的一個比喻,每一件藝術品都代表一個含義豐富的詞彙,當我們把它們放在一起就能組成表達出含義清晰好懂的句子。對那些剛開始從事當代藝術收藏的人,你們有什麼特別的建議嗎?我們不會講課,但是可以告訴你們對我們有用的東西:學會如何看,研究藝術史,參觀那些大師的傑作並花時間辨認他們的地位,從知識的、文化的和情感心理的角度來理解我們為什麼對這幅或那幅作品有反應。還有,不要太快與某件藝術品一見鍾情或者一聽到海妖賽蓮(Siren)(編註:希臘神話中與人魚相似的傳說生物,總是在狂風暴雨的海上出現,用歌聲魅惑航行的水手,讓航隻船觸礁沉沒。)的歌聲就墜入情網。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