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系列套書】(5冊):《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第一輯~第五輯》 | 如何做好生意 - 2024年11月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系列套書】(5冊):《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第一輯~第五輯》

作者:許暉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20年08月03日
ISBN:2715202200063
語言:繁體中文

  本套書組合:《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第二輯》、《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第三輯》《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第四輯》、《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第五輯》(5冊)

  什麼,我們每天都在用的這些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第一輯,2011年創下連續36週高踞誠品書店排行榜佳績!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第一、二、三、四輯,總銷售 80,000冊,掀起兩岸中文國學書熱潮。

  原來,這些日常用語的古今用法竟如此大不同!
  讓國學行家帶你重回語文的歷史現場,
  一次看完近兩百則詞條當初如何誕生,
  又如何演變成今日的用法,
  既長見識又長知識。

  「招搖」原來是一顆星星
  「招搖」是北斗七星的第七星,又叫搖光、瑤光或招遙。

  《禮記》規定,軍隊出征時的儀仗,要有象徵東、西、南、北的四面旗幟按照前、後、左、右的次序豎立起來,居中的則為最重要的「招搖」旗,因此「招搖」被附會為破軍星,又引申出張揚的意思。

  「天作孽」原來是月食
  傳說月亮上有隻蟾蜍(蝦蟆),喜歡吃吳剛砍伐的那棵桂樹,因此古人用「蝦蟆抱桂」稱月食。

  唐代詩人盧仝有一首名為〈月蝕詩〉的奇詩,其中寫道:「傳聞古老說,蝕月蝦蟆精。」又寫道:「嗚呼,人養虎,被虎齧。天媚蟆,被蟆瞎。乃知恩非類,一一自作孽。」就像人養虎一樣,上天諂媚的是蝦蟆;又如同人養虎被虎吃掉一樣,上天諂媚蝦蟆,最終也被蝦蟆吃瞎了眼。

  「鴛鴦」原來是指兄弟
  古人很早就發現了鴛鴦的特性,也就是鴛鴦不能落單,否則就會相思而死。

  《昭明文選》收錄的蘇武與李陵詩中吟詠道:「昔為鴛與鴦,今為參與商。」蘇武形容自己和李陵以前是像鴛鴦一樣的好兄弟,如今卻如同參星和商星,一顆在西,一顆在東,此出彼沒,永遠不能再相見了。到了唐朝,詩人們才開始用鴛鴦比喻恩愛夫妻。

  「烏賊」為什麼用「賊」來命名?
  有一種說法出自宋人周密所著《癸辛雜識續集》,其中「烏賊得名」一條說:「世號墨魚為烏賊,何為獨得賊名?蓋其腹中之墨可寫偽契券,宛然如新,過半年則淡然如無字。故狡者專以此為騙詐之謀,故諡曰賊云。」

  「在下」竟然是裹腿布!
  古人用一塊布斜著裹在小腿上,這就叫「邪幅」。「邪幅」又稱「偪」,取其緊裹在小腿上,逼束之意,也就是後世所說的裹腳布,緊緊裹著腳,以便於騰跳,故稱「行縢」。「在下」一詞即出自「邪幅在下」。

  「哭喪棒」原來有兩種!
  「哭喪棒」是古時父母過世後,出殯時孝子所持表示悲哀之杖,今天有些地方的農村尚有此遺制。而父喪要持竹杖,又叫苴杖;母喪要持桐杖,又叫削杖。

  「人妖」原來指人為的災禍
  《漢書》記載有草妖、鼓妖、夜妖、詩妖,這些都不是今天理解的妖怪,而是指反常怪異的現象。「人妖」一詞即指人間的反常現象,進而形容人為的災禍。到了南北朝時期,「人妖」的稱謂開始移用到人的身上。

  「巨無霸」原來是一個人名
  王莽篡漢建立新朝後,與周邊少數民族政權關係緊張。這一年,夙夜太守韓博上書時提到了有一名力大的奇人,複姓「巨毋」,因身軀巨大故名「霸」,故稱之為「巨毋霸」。《後漢書》稱之為「巨無霸」。這位巨人終於被王莽派上了用場,他不僅身軀巨大,竟然還有驅趕猛獸作戰的本領!

  「孟婆湯」的「孟婆」原來是風神
  「孟婆」最早的記載出自《南越志》:「颶母即孟婆,春夏間有暈如虹是,蓋颶神也。」這是中國古籍中最早的關於「颶風」的記載。南越地區俗稱颶風為「孟婆」。人們都以為「孟婆」姓孟,其實大謬不然。「孟婆」的孟」不是姓,古人排行以伯(孟)、仲、叔、季為序,天帝的女兒最大,因此用排行中的「孟」來稱呼。

  「兔兒」原來是用來指娼妓
  為什麼古人把妓女和兔子聯繫起來呢?原來,這與古代中國對兔子習性的錯誤認識有關。古人以為,傳說雌兔舔舐雄兔的毫毛,望著月亮就可以受孕,然後從口中生出幼兔。從此之後,這一荒誕不經的傳說竟然就成了定論。甚至博學如蘇東坡,也認為「野人或言兔無雄者,望月而孕」,於是兔子就被比附為婦女的「不夫而妊」。

  「怨女」原來就是古代的「剩女」
  「怨女」不能解釋為心懷怨恨的女子,「怨」其實是「蘊」的假借字。「內無怨女,外無曠夫」的意思就是:宮內沒有蓄積多餘的青年女子,宮外也就不會有空無家室的青年男子。「怨女」就是指蓄積的女子,不正是今日「剩女」一詞很生動的寫照嗎?

  「喬裝」原來是踩高蹺的表演
  「喬」的本義是人登上高樓,順理成章地引申為高的意思。由於人登高的舉動跟踩高蹺的動作極為相似,因此又順理成章地把踩高蹺的人稱作「喬人」。表演踩高蹺時,踩高蹺的人還要妝扮成各種角色,而且多以漁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下九流人物為主,扮相滑稽,逗觀眾歡心,正是因為喬人表演的踩高蹺之戲,「喬」才由此引申出假裝、改扮的意思

  不說不知道,說出來嚇你一大跳!
  以下這些詞,你知道它們的由來與用法的演變嗎?

  「連理」原來是兩棵樹
  「心腹」和「爪牙」原來都是讚美的詞
  「杜撰」原來是姓杜的在撰寫嗎?
  「隨和」原來是兩件寶物!
  「銅臭」原來是買官錢!
  「風靡」原來是形容廚刀太鋒利!
  「添丁」原來是凶兆
  「抽屜」原來是一種棺材
  「體無完膚」原來是形容身上的刺青
  「湯餅會」原來吃的是湯麵
  「掛羊頭賣狗肉」原來掛的是牛頭賣的是馬肉
  「美男」、「美女」原來都是間諜

  還有更多更多……

作者簡介

許暉

  1969年出生,自由作家,旅居雲南大理。

  主編:《「六十年代」氣質》,《中國歷史的後門》。

  著作:《身體的媚術:中國歷史上的身體政治學》,《亂世的標本:中國歷史上的亂世人格症》,《亂世之鞭:中國歷史上最有爭議的30個人》,《中國人最易誤解的日常俗語》,《悠悠鳳與凰:那些過往的愛情與陰謀》,《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一~四輯)》,《這個字,原來有這樣的身世(一、二輯》、《古人原來是這樣說話的》。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