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身體比你老:解讀不生病的關鍵 | 如何做好生意 - 2024年4月

別讓身體比你老:解讀不生病的關鍵

作者:張曉卉黃惠如
出版社:天下生活
出版日期:2014年03月28日
ISBN:9789862418536
語言:繁體中文

實際年紀不是重點,身體年齡才是健康關鍵
把握40歲後關鍵10年,開始讀懂身體變化,延緩老化、遠離疾病

  中年必備抗老手冊
  40歲健康有感期,守護身體、把握關鍵10年
  50歲健康轉捩點,捍衛身體、不讓「紅字變疾病」
  預防心血管疾病、減少骨質流失、鍛鍊肌力和腦力
  讓你60歲後,依然健康趴趴走!

  汽車都需要保固,身體也需要養護!

  ●健檢出現紅字怎麼辦?  -->    3原則看懂健檢報告
  ●健康險,真的有買有保庇?-->  5大險種教你買對不買貴
  ●手術、放療化療反而加速癌細胞擴散?-->  癌症常見迷思一次釐清
  ●懷疑中風了,第一時間該做什麼?-->  FAST中風指標,決戰黃金90分鐘
  ●大小疾病一切交給醫生就對了?  -->就醫自保守則必讀。

本書特色

  防老實用指南:聰明挑健檢、正確就醫、買對健康險和看護險、戰勝常見疾病

  抗老創新觀念:
  做好「抗四高」(血壓、血糖、血脂、痛風),解除中年危機
  對抗國人10大癌症,一次說明
  針對全身7大系統(腦/神經、循環、消化、泌尿生殖、肌肉骨骼、身心症、五官),常見疾病詳細分析,有效預防
 
健康推薦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 邱淑媞
  詳述各種中年常見疾病的相關知識及預防保健方法,使民眾有居家參考的實用健康書籍。中年開始建立正確健康概念,用對保健方法,及早為老後健康儲值!

  台灣全民健康促進協會理事長 陳俊旭
  本書涵蓋的醫學層面很廣,行文淺顯易讀,作為中年人了解身體的參考書實在很恰當。提早認識老化可能面臨的問題,及早預防或做準備,萬一真的遇到了,也能心平氣和地妥善處理,不會手足失措。

  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 詹鼎正
  本書提綱挈領整理出保健重點,幫助讀者容易記住,且內容全都是採訪各大領域專家而來,相當紮實,好用、好查、好記,像是特別為忙碌的現代人設計的健康工具書,

作者簡介

張曉卉

  《康健雜誌》副總編輯。曾獲亞洲出版協會(SOPA)最佳深度報導獎。採訪製作《身體百科套刊》心臟一百問、肺臟一百問及腎臟一百問;著有《跟親愛的說再見》、《小心!肝》、《愛腎好生活》、《牽爸媽的手,自在到老的代辦事項》等書,《愛腎好生活》獲國民健康局優良好書推薦。

黃惠如

  康健雜誌總編輯,曾獲亞洲出版卓越獎(SOPA)公共服務報導榮譽獎、深度報導獎榮譽獎、吳舜文新聞獎雜誌報導獎首獎、消費者權益報導獎優勝等。著有《當爸媽變成小孩:全方位照顧失智長輩》、《代謝好,加倍瘦》等書。

推薦序  
全民保健,儲備銀髮時的健康資產/邱淑媞
老,也可以很健康!/陳俊旭
對抗健檢紅字的N大原則/詹鼎正

序 把握關鍵10年,贏在健康起跑點

part 1 懂老(觀念篇)
中年不做、老會後悔的7件事
做好3件事,以後不當孤單老人
   
part 2 防老(準備篇)
選擇健檢,5大關鍵必問題
看懂健檢紅字,健康逆轉勝
必讀的就醫自保守則
健康險,如何有買有保庇?
   
part 3 抗老(對抗疾病篇)
1抗四高
降高血壓 破除高血壓6大迷思
降血糖 糖尿病人控制血糖自己來
降血脂 破除膽固醇錯誤觀念
降痛風 遠離痛風俱樂部
   
2抗癌(十大癌症)
總論 認識癌症5大治療
迷思 手術、放化療反而加速癌細胞擴散?
肺癌 4大關鍵,掌握肺癌逆轉勝
肝癌 定期篩檢,把握肝癌黃金治療期
大腸癌 做好三件事,不怕大腸癌找上門
乳癌 乳癌治療邁向個人化時代   
口腔癌 預防口腔癌,請遠離"香、檳、酒"
胃癌 早期診斷,擊退胃癌
攝護腺癌 男人,你不能輕忽攝護腺癌
食道癌 戒除危險因子,遠離食道癌
子宮頸/體癌 從篩檢到治療,積極面對婦癌
皮膚癌 做好防曬,遠離皮膚癌
   
3抗老(延緩器官老化)
腦、神經  
懷疑中風, 第一時間該做什麼?
太年輕失智,如何預防?
7招輕鬆調好自律神經

循環系統  
不會心肌梗塞的人生
隨身帶硝化甘油可防猝死?
中年不發福,量身訂做你的代謝減肥法

消化系統  
終結脂肪肝
喝蘋果汁排膽結石,有影嘸?
7大胃疾緩解對策

泌尿生殖系統  
5招破解尿路結石
告別女性尿失禁
攝護腺肥大一定要開刀嗎?

肌肉骨骼系統  
預防初老,從肩頸開始
當醫生要我做脊椎手術時……
退化性關節炎一定要換人工關節嗎?
下床一踩地就足跟痛,我得了足底筋膜炎
得了骨質疏鬆該怎麼辦?

身心症  
熟齡族也能一夜好眠!
做對5件事,擊退腦疲勞
10大教戰守則,擊退憂鬱症

五官  
奪走視力的三大眼疾
40歲以上成人,90%有牙周病
五大自保守則,安全植好牙

推薦序1    

全民保健,儲備銀髮時的健康資產

  健康是幸福人生之本。中年時期人生到達最顛峰階段,卻也開始面臨老化可能引起的各種疾病,學習用對養生方法,就能預先儲備銀髮時的健康資產。

  國健署一向重視「預防勝於治療」,督促醫護主動為民眾的健康把關。例如推展慢性病共同照護網,使糖尿病死亡率下降一成;每年有超過180萬人使用成人健檢服務;擴大推動四大癌症篩檢,每年篩檢近500萬人次,發現約1萬名癌症及3.6萬名癌前病變,成效卓著。

  目前全台更有125家醫療院所串聯,取得世界衛生組織健康促進醫院的會員證書,成為全球最大健康促進醫院網絡,在民眾就診時主動評估吸菸、嚼檳榔、肥胖等問題,並提供戒菸、戒檳、減重、癌症篩檢等預防保健服務。近三年推行的全國健康體重管理及改善致胖環境,也有超過140萬民眾響應,集體減重達2,200噸以上。

  而積極提倡活躍老化、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更使台灣成為全球第一個所有縣市皆簽署推動「WHO高齡友善城市計畫」的國家。

  促進國民身心健康,是政府的努力目標,更需全民共同參與。健康產業界傳播有科學實證的健康知識,使民眾建立正確健康概念,才能落實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健康的生活態度。

  很高興看到康健雜誌出版《別讓身體比你老——解讀不生病的關鍵》這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各種中年常見疾病的相關知識及預防保健方法,使民眾有居家參考的實用健康書籍,一起為提升國民健康而努力,及早為老後健康儲值!

邱淑媞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

推薦序2    

老,也可以很健康!

  大多數人都怕老,覺得「老」表示身體變差、腦筋變鈍、渾身是病,但真的是這樣嗎?

  常看到人年輕時只忙著打拼事業、照顧家庭,結果歲月悄悄留下痕跡,40多歲慢性病就提早報到;但是,我也遇過不少人,雖然年過70,體力卻絲毫不輸年輕人,身體沒什麼病痛,每天精力充沛,充分享受生活。

  為什麼有些人年紀雖大,但不衰老,活得很充實,而有些人年紀輕輕,就老態龍鍾、疾病纏身?我認為最大的關鍵在於,有沒有了解自己的身體、懂不懂得保養。

  照顧自己就像保養車子。一部車開久了,難免有些零件消耗,那就要主動去檢查、做保養、或維修,若能如此,開個五十萬公里也不是問題。反之,當車子(或身體)出現狀況,卻置之不理,小問題就會變成大問題,不及時處理,就會提早報銷。

  人體的設計,相當耐用,至少可以使用100年而不會故障,但前提是要正確使用。很可惜,現代化社會由於飲食偏差和生活習慣不良,導致真正老而健康的人口只佔少數,想看到滿街健康的老人,只在長壽村才有。
  
  所以,對現代人來說,認識身體的運作、積極處理身體發出的小訊號、避免衍生疾病,變成每一位中老年人的必修學分。閒暇時,多充實健康資訊,絕對是最正確的、最寶貴的投資,不但能確保熟齡的生活品質,也能減輕家人的負擔和壓力。

  《別讓身體比你老——解讀不生病的關鍵》是難得一見的好書,涵蓋的醫學層面很廣,行文淺顯易讀,作為中年人了解身體的參考書實在很恰當。可以提早認識老化可能面臨的問題,及早預防或做準備,萬一真的遇到了,也能心平氣和地妥善處理,不會手足失措。

  家財萬貫,絕對比不上健康快樂。養好精壯的身體,過了中年,精采的第二人生才正要開始。


陳俊旭 (台灣全民健康促進協會理事長、自然醫學博士)

推薦序3    

對抗健檢紅字的N大原則

  過去幾年,我忙著忙著,只顧著告訴長者應該如何保健,似乎愈來愈忘記自已的身體也要顧。《康健》的編輯拿著這本書來邀請推薦序時,我才發現,原來自己已經是需要「抗老」的中年人了。自我檢討一下,尤其年過40後的這幾年,生活失去平衡,體重多了快10公斤,上個月的健康檢查,開始也有不及格的紅字出現,真的是要多照顧自己了。

  我想,很多年紀與筆者相當的人,都面臨同一個問題——一天24小時不夠用,所以如何利用空檔的時間來吸收健康知識,並設計自己的健康促進計畫,是一件大家都想要做、且必須做的事。

  這本《別讓身體比你老——解讀不生病的關鍵》,像是特別為忙碌的現代人設計的健康工具書,不用5分鐘就能看完一個單元,且提綱挈領整理出保健重點,一再強調3大、5大、N大原則,幫助讀者容易記住。

  尤其《康健》雜誌專業編輯群寫的文章不像我們醫師寫的那麼硬梆梆,且內容全都是採訪各大領域專家而來,相當紮實,好用、好查、好記。筆者相信這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書,值得推薦給大家。

  書中的內容,分為「懂老」、「防老」、「抗老」三部分,抗老放在最後面,是很有哲理的,我們常說知易行難,所以讀完本書後,找到了自己應該努力的方向,最重要的還是身體力行,才有抗老成效。共勉之。

詹鼎正(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

中年不做、老會後悔的7件事當生命漸長,彷彿是人的一生成果驗收。有些人依舊接受各種挑戰、而且成熟圓潤受周遭喜愛,有些老人已經原地踏步如同死水,孤立而悲哀。如何才能老得好?專家建議,45~55歲就要開始規劃老後。提早開始想老了之後要過什麼樣的生活,55歲就開始付諸行動。只要拉長準備期,老後就比較能找到多元的可能。從中年開始積極籌劃,以下8件事,中年不做、老會後悔。1維持「可以用很久」的身體長年在安養護機構服務的社工王曉婷,對老後的建議是「最好不要用到機構!」不要用到機構,就要從中年開始,維持健康、不失能。從國人的十大死因來看,血壓、血糖、體重、腰圍、血脂(包括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尿酸都應該控制好,就能照顧最常見的慢性病。另外,善用政府提供的四癌篩檢(糞便潛血、乳房攝影、子宮頸抹片檢查、口腔癌篩檢),更能提早發現,提早治療。說穿了,維持健康不外乎每日蔬果五七九、不過重、規律運動,定期健檢,從年輕就要學習照顧身體,因為身體還要用很久。2戒菸勸人戒菸,聽起來像陳腔濫調,但王曉婷說,「當你看到長期吸菸的老人家,連一口氣都喘不過來,真是全世界最痛苦的事。」台灣40歲以上的成年人中,每6人就有一人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就是因為吸菸造成呼吸道慢性發炎,使痰液堆積難以排出,導致呼吸困難,更遑論抽菸也會增加肺癌、食道癌、咽喉癌等風險。3學會獨處「這代老人沒有安排自己的習慣,永遠都在等誰來看他,不來就怨懟,計較著誰不來看,誰對我不好,」王曉婷觀察道。因此,中年開始就要培養獨處的能力,有能力打理自己。萬一到了耳不聰、眼不明,連看電視、看報紙來消磨時間的能力都消失時,更要懂得和自己相處。4培養5個以上的興趣持續學習發展、修練心智,才能甩開老年人常會悲嘆的「老了沒有用」的感覺。投入興趣通常需要花5~10年後才能樂在其中,如果想要老年生活有重心、有樂趣,從中年就要開始培養。興趣可以很多面,有些可以抒解壓力,如欣賞文學、美術、音樂等;有些興趣可以刺激大腦,如學習新語言或樂器等;也有些興趣能發揮所長,達到社會參與,如當志工老師等。專家建議,中年就應該培養5個以上的興趣,因為某些年輕時的興趣,如打球,老了之後可能無法繼續。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