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積極合作,一起變更好: 發現內在衝突,培育正向人格特質,創造親子平衡關係 | 如何做好生意 - 2024年11月

與孩子積極合作,一起變更好: 發現內在衝突,培育正向人格特質,創造親子平衡關係

作者:羅斯.格林
出版社:大好書屋
出版日期:2017年06月07日
ISBN:9789862486481
語言:繁體中文

★亞馬遜書店4.5顆星推薦★
暢銷著作《喬伊的返校之旅》、《家有火爆小浪子》
兒童發展學家、「積極合作教養法」創始人
世界高速運轉,如何培養人類正向直覺?
羅斯.格林博士最新教養經典

  「大人能從很小的孩子身上學到東西。這些孩子的心純潔無瑕,所以至高無上的神靈會向孩子顯現許多大人忽略的事情。」──黑麋鹿(Black Elk)

  「告訴我,我便遺忘;教導我,我便記得;讓我參與,我便真正習得學問。」──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

  ・世上沒有完美父母,重要的是「影響」而非控制力
  ・因材施教,幫助孩子了解性格特質、價值觀及人生方向,真正自我實現
  ・只要孩子做得到,就能做得更好。只要父母做得到,父母也會做得更好 
  ・當孩子特質與世界期望不同便會產生內在對立,正是成長與培養韌性的機會
  ・積極合作教養法:同理、定義、邀請,讓你和孩子成為夥伴,共同成長 
  ・威制專權教養已被時代淘汰,積極合作才能提煉人性正向能量 

  著有暢銷經典《喬伊的返校之旅》(Lost at School)、《家有火爆小浪子》(The Explosive Child)的兒童發展學家羅斯.格林博士,根據其最知名「積極合作教養法」(Collaborative & Proactive Solutions)推出新作。在書中引用多位作家及思想先哲的格言指出「教養」的重要。希勒爾說:「除了我自己,還有誰能幫我?但若我只想到自己,我的價值又是什麼?」人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需求,孩子該如何透過教養而發展出獨立人格?父母該如何引導孩子向正面發展前進?又如何在積極合作中尋得平衡的親子關係呢?

  現代的世界高速運轉中,孩子需要養成最好的直覺與反應,才能應付現今世界面臨的挑戰。格林博士在書中提供詳盡而實用的指南,模擬各類教養場景並應用到日常教養情境,讓你明白如何強化親子溝通,而非以處罰解決問題。透過同理、定義及邀請三階段,讓我們循序漸進明白積極合作與平衡關係的奧祕。各篇模擬家庭日常實境的微短篇,更能幫助你立即找出對應策略。

  ・身為父母,要有「影響力」而非「控制力」
  為人父母者最重要的任務,莫過於幫助孩子開展美滿、自我實現的人生。然而家長們希望孩子獨立自主,卻又怕他們做出錯誤決定;希望帶給孩子溫暖撫慰,卻也必須教他們面對人生的嚴酷現實;究竟如何在縱容和專制間取得平衡呢?其實家長與孩子需要的是夥伴關係,身為父母,重點是要有「影響力」而非「控制力」。格林博士認為理想教養的重點並非在求取平衡,而是在於對孩子的需要、渴望與目標做出適切回應。

  ・與孩子建立合作關係,教養獨立人類個體
  如何與孩子建立起合作關係呢?透過格林博士的「積極合作教養法」,家長可以捨棄懲罰等負面教養,坦誠溝通,讓孩子感覺到被聆聽與肯定。如何和孩子溝通手機及電子產品的使用界限?怎麼樣處理青春期的躁動和迷亂?格林博士為家長提供了清楚明白的建議,透過協助孩子們的適性發展,幫助孩子成長為有同理心、充滿好奇、心靈充實的大人。

      ・理論與實例並重,多層實境演練及QA問答
  身為「積極合作教養法」創始人,格林博士擁有專業詳盡的理論基礎。各篇章節針對理論、實際情境等進行各種沙盤推演,列舉各種解決方案與計畫、按不同階段詳盡敘述。書中並附「家長會客室」單元,讓家長們輕鬆從剖析推演中得到教養的啟發。
    
本書特色

  1, 作者格林博士是「積極合作教養法」創始人,也是兒童發展專家,書中詳實呈現其專業理論及立場論述,是專業的教養知識指南。

  2, 章節採用多層次的編排,從專業知識論述至各類故事實境推演,可幫助讀者快速進入並充分應用在生活中。 

熱情推薦

  想知道如何幫助你的孩子,準備好生存在這個創新的時代嗎?養育一個孩子,又有誰知道他或她未來會是什麼樣子?又該如何建立合作關係、有創意地解決問題呢?格林博士在這本書中告訴你如何做到。練習書中所描述的方法,你的孩子將會逐漸成長茁壯。──哈佛大學教育學院變革領導團隊創辦人、哈佛大學創新實驗室駐校顧問 東尼.華格納(Tony Wagner),著作有《教育扭轉未來》、《哈佛教育學院的一門青年創新課》、《教出競爭力》等。

  格林博士對養育人類這個複雜的議題有深入研究,並且發展出了清楚可行、也必定可以讓父母和他們的孩子實行的指引。──親子溝通專家 安戴爾.法柏(Adele Faber),著有《你會聽,孩子就肯說:親子溝通六大妙方》、《如何跟孩子有效的溝通》等暢銷作品。

  透過格林博士所觀察到的每日親子互動,可使各地父母與孩子受益。整本書都透露出他真實了解家庭中每天會出現的親子問題,提供了實際具體和有效的指引,幫助父母把這些問題從彼此對抗轉為合作。令人讚嘆!──兒童臨床心理學家 瓊.杜蘭特博士(Joan E. Durrant, PhD)

作者簡介

羅斯.格林(Ross W. Greene, Ph.D.)

  非營利機構「平衡生活中心」(Lives in the Balance, www.livesinthebalance.org)創始人暨主任,「積極合作教養法」(Collaborative & Proactive Solutions ,CPS)的開創者。過去在哈佛醫學院任教超過二十年,現為維吉尼亞理工學院心理學系兼任副教授。他在各種類型的機構提供諮詢,包括一般及特殊學校、精神科病房、治療中心、青少年戒護機構等,並赴世界各地演講。贊助格林博士研究的單位包括美國教育部、史丹利研究中心、美國國家藥物濫用研究所、美國緬因州青少年司法顧問團(Maine Juvenile Justice Advisory Group)等。現居美國緬因州。

譯者簡介

鄒詠婷

  臺大外文系學士,荷蘭萊登大學語言學碩士,畢業歸國後在醫院專職聽損兒童發展研究。為進一步了解聽損兒童之情緒、社會發展,目前為萊登大學發展心理學博士候選人,於荷蘭、臺灣兩地進行研究。譯有《領導現場關鍵9件事》及《業務之神的態度》等。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序言:我們將步向何方?

第一章 角色混亂

第二章 內在對立
從頭說起: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關於你:父母也有可能出現內在對立?
結論:讓父母與孩子成為夥伴!

第三章 改變舊有習慣
關鍵主題:父母和孩子,可以一起變更好!

第四章 你的選項
你的計畫:讓我們從三種方案來著手!
-A計畫:強迫孩子聽家長的話,有用嗎?
-B計畫:與孩子合作解決問題,真的可行嗎?
-C計畫:修正、適應或擱置,家長們也試試吧!

第五章 合作解決問題
同理階段:孩子需要傾聽(與理解)
-可能一:他說了些什麼
-可能二:他什麼也不說,或說「我不知道」
-可能三:他說:「我沒有問題」
-可能四:他說:「我現在不想談這件事」
-可能五:他的防禦機制啟動,並說出「我不必告訴你」之類的話
定義階段:真正的影響力
邀請階段:合作找出解決方案

第六章 給你的技術支援
失蹤的食材:不可省略的步驟

第七章 焦慮的父母

第八章 持久的夥伴關係
嬰兒時期
學語時期/學前時期
幼稚園時期
小學時期
青少年早期
青少年時期
大學時期與畢業之後

第九章 著眼大局
因B計畫而增強的特質

第十章 教養人類

致謝

序言

我們將步向何方?

  歡迎來到《與孩子積極合作,一起變更好:發現內在衝突,培育正向人格特質,創造親子平衡關係》。我很高興您能閱讀這本書,因為這表示您很重視孩子的養育,而且希望自己能夠做好。這是好事——做為父母應該做到什麼、應該藉由什麼途徑達成任務,這些正是您必須為孩子思考的事情。如果您正因為這些事情而感到有些手足無措,也是完全能理解的。這年頭充斥著各種教養小孩的建議,內容卻相互牴觸,實在難以辨明孰對孰錯、孰輕孰重、孰先孰後,而當孩子無法符合期望時,父母又該如何反應?

  就讓我們從孩子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說起吧:他必須了解他自己,包括他的技能、偏好、信仰、價值觀、個性、目標與人生方向,並對這些特質感到自在,進而追求、實踐一個適合自己的人生。做為父母,您的任務也很類似:您也必須了解您的孩子,並包容他的特質,進而幫他活出適合他自己的人生。當然,您也會希望能擁有影響力,您希望您能用您的經驗、智慧與價值判斷來幫助孩子,讓他們能應付現實世界在學業、社交與行為上對他們的期盼。

  在擁有影響力與幫助孩子活出自己之間,要取得平衡是很難的,許多親子衝突都是因為失去平衡而產生。這本書所講的教養方法,主張相互合作,不懲罰、不對立,這樣的方法能幫助您維持平衡,並保持溝通順暢。

  不過,就像書名所暗示的,這本書的目標其實有兩個。沒錯,您當然希望與孩子維持良好關係,同時希望孩子能應付現實世界的要求與期望;但是,除此之外,您還希望自己的教養方式能培育出正面的人性特質。我們人類,既可以無私奉獻,也可以卑鄙無恥;我們的直覺,會讓我們興起惻隱之心與合作之意,但也會帶領我們直至麻木、衝突與毀滅的境地。我們有同理心,有誠實、協作與合作的能力,我們了解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我們能換位思考、能不經衝突就解決矛盾,這些都是現實世界所要求的特質;但若無細心栽培與鼓勵,這些特質便難以出現。這本書所講的教養方法,也會幫助您達成這項任務。

  就像許多其他父母一樣,為了日常瑣事忙碌不堪的同時,您也許也覺得做一個堅守原則的父母實在困難重重。當您整天都忙著關心孩子的衛生健康、家庭作業、合唱團、運動、活動、邀約、朋友、汽車共乘、大學入學考試成績與大學申請,很容易就會忘記要著眼於大局。但堅守原則絕對是值得努力的目標,這不僅僅是為了您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更是因為孩子需要養成最好的直覺與反應,才能應付我們這個物種與我們這個世界所面臨的挑戰。提升生存能力,從教養孩子開始。

  現在,讓我簡單說說我自己。我是兩個孩子的爸爸,他們都已是青少年,所以關於教養過程中的跌宕起伏,我確實有些第一手的經驗。在我的人生中,這是最有趣又最令人自慚的一段經歷。我同時也是一名臨床心理師,有超過二十五年的資歷,專長是孩童的社會、情緒與行為問題。我在各種場域中治療過上千名孩童,包括家庭、學校、精神科住院中心、養護機構與監獄。我在心理學方面的訓練與經驗,是否幫助我教養自己的孩子呢?也許吧,但就像其他父母一樣,我也必須了解我的孩子、發掘他們的特質,才能找出辦法。在這過程中,我也同樣得不斷調整自己,因為孩子成長的腳步不會停歇,並會一直為我帶來改變。

  在我的第一本書《家有火爆小浪子》(The Explosive Child)之中,我曾提出一種方法,能用來教養有行為問題的孩子。這個方法現在被稱作「積極合作教養法」(Collaborative & Proactive Solutions),可以幫助照顧者不再執著於修正孩子的行為,而能與孩子一同找出造成問題行為的源頭。在這本書中,你會看到許多關於這個方法的內容,因為對於行為與問題較為「正常」的孩子來說,這個方法也是一樣有效。是的,「正常」孩童與普遍認為有問題的孩子之間,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差別。有些孩子確實比別人更暴力或情緒不穩;有些很愛講話,有些則很安靜或完全不說話;有些孩子有幸出生於較好的環境,有些則一路較為顛簸;有些孩子與親生父母同住,有些則與單親、繼父母、養父母、寄養父母或祖父母同住;有些孩子在學業上遇到許多瓶頸,有些則在交友時面臨困難,還有些孩子因為藥物、電玩或社交媒體成癮而掙扎;有些孩子有遠大的抱負,有些則對於未來一點概念也沒有。

  然而,這些孩子都有一樣的需求:在大人的期望與孩子的技能、偏好、信仰、價值觀、個性、目標、人生方向之間,能夠取得平衡的父母或照顧者。這樣的父母或照顧者,能為日常生活帶來平衡、能與孩子一起解決影響生活的問題、能養育出最適合生存的人性直覺。

  在這整本書之中,性別會以交替的形式出現,因為這本書跟男孩、女孩都有所關聯。要是不斷出現「他或她」的寫法,我擔心對讀者來說太過累贅,但我又不想只使用一種性別。在創造這本書中的角色時,我參考了許多實際認識或共事過的孩子與家長,所以這些角色是揉合不同案例的背景創造出來的。這本書中也有一些小故事,用來解釋我想講的主題或方法。當然,在這些角色或故事中,我非常希望您能看見您自己或您的孩子。

  對有些讀者來說,這本書的內容或許頗為熟悉,但對於其他的讀者可能是全新的概念。您也許會讀到一些您目前並不認同的想法,書中所使用的方法可能也有些陌生,但請讓這些想法稍稍滲透您的大腦,並給這些方法一個機會。在多試個幾次之後,這些想法很有可能就會在您身上開花結果。

羅斯‧格林
於緬因州波特蘭

第三章 改變舊有習慣相信孩子做得到,他們就能做得更好! 如果想要糾正孩子的問題,一般人會怎麼做?讓我們來細數一下方法吧!但在我們這麼做之前,我們先來想想這些方法背後的思維模式。  當孩子難以達成我們的期望時,許多大人都會有相同的迷思:只要夠努力,什麼都有可能。而以此為基礎,另一個迷思也隨之而生:如果我的孩子無法達成期望,那一定是因為他沒有動機去努力達成它。以及:我的孩子無法達成我的期望,表示我是個糟糕的父母。  因為這些迷思,大人在孩子難以達成期望時,往往會規勸或強迫他們付出更多努力,但對於加強內在協調性來說,這麼做是一點用也沒有。讓我們來看看規勸與強迫指的是什麼樣的情況: 提醒孩子他沒有達成某項特定期望。  父母:山姆,看到你這學期的數學成績,我很擔心,你真的必須考得更好才行。  提醒孩子您對他的期望,並讓他知道自己的弱點,這當然沒什麼錯,有些孩子確實會因此加倍努力或加倍專注,使成績有所進步。但對於多數孩子來說,只有提醒並沒有什麼用。道理很簡單,如果您時常重複提醒孩子同一件事,那提醒便不再有其效用,所以請不要指望額外的提醒(包括抱怨與糾纏)會有成效。那麼,也許山姆只是不明白把數學考好的重要性罷了── 跟孩子解釋達成期望的重要性。  這個方法是用來向孩子傳達您的智慧與經驗。  父母:山姆,跟上數學進度是很重要的,你現在所學的東西就是下個學期的基礎。  山姆:我知道。  他知道?如果他早就知道,再解釋一次也於事無補。那麼,也許他需要有人推一把── 推孩子一把(堅持要孩子達成期望)。  父母:你下次必須考得更好。  山姆:我知道。我有在試,但這真的很難。  當孩子難以達成期望時,父母最常用的一種方法便是展現強硬的堅持。展現的形式有很多,「數到三」就是其中一種。有些孩子偶爾確實會對強硬的堅持有所反應,但大多數都不然。事實上,在有些孩子身上,還會出現不良的效果。當孩子因為強硬的堅持(如數數字)而開始出現行為上的問題時,我們就會知道情況不對了。當山姆說數學很困難時,我們也很有可能會忽略山姆給的暗示,因為我們太希望自己的期望能夠達成。那麼,也許他需要一些動力── 幫孩子打氣。  父母:加油!我知道你做得到!你真的很聰明!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