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國際合作報告(2009) | 如何做好生意 - 2024年7月

中國能源國際合作報告(2009)

作者:陳岳 許勤華 主編
出版社:時事
出版日期:2010年12月01日
ISBN:9787802323988
語言:繁體中文

進入新世紀,中國能源國際合作的大背景發生了重大變化和調整,國際能源發展核心問題也有所轉移,國際合作的內容隨著能源安全概念的逐漸擴展而不斷增加,不僅包括能源供給安全.也包括能源使用安全即對環境的影響問題。 本報告在國家、國家間以及國內與國際互動等三個層面上展開,通過跟蹤式的調查與研究,分析國際能源整體形勢的變化對中國能源國際合作的影響過程、影響程度、主要影響因素及主要影響方式等,提出我國在理論、實踐上做出回應並通過國家能源合作確保自身能源安全的建議,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此前中國沒有專注于國家能源合作這個主題的系統而全面的研究成果,2009報告針對“中國能源國際合作實踐”的梳理具有開拓性的意義。報報告分地區篇和專題篇兩部分。地區篇對主要能源供給和消費國(或地區)2009年度能源戰略變化、重大對外能源合作進行了回顧性撩理,並在此基礎上總結探討了我國國際能源合作的現狀與發展前景,專題篇則剖析了能源合作領域的熱點問題包括國際能源組織、多邊能源合作歐盟能源戰略、俄羅斯管線之爭、東北亞能源態勢、國際新能源合作以及低碳經濟等。

第一部分 引篇 中國能源對外合作的國際環境——以21世紀國際格局為中心的考察 第二部分 地區篇 美國能源國際合作狀況 中國與拉美能源合作 案例︰中巴石油換貸款項目簡介 中國與西亞能源合作 中國與非洲能源合作 中國與俄羅斯能源合作 中國與中亞能源合作 案例1︰“能源管線”折射地緣政治博弈 案例2︰《2020年前俄羅斯能源戰略》實施效果分析 中國與東北亞能源合作 中國與印度能源合作 中國與東南啞能源合作 中國與歐盟能源合作 中國與澳大利亞能源合作 第三部分 專題篇 中國與國際能源組織的關系 戰略目標合作區中亞能源國油氣投資環境比較研究 歐盟能源戰略解析 解析新修訂的《2030年前俄羅斯能源戰略》 東北亞地區的能源地緣政治經濟 中國參與國際新能源合作的優勢與條件 中國能源國際合作的困境、風險與出路——以中國與中東石油合作為例 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根本途徑探討——發展低碳經濟 論我國綠色節能建築發展現狀及對外合作的契機 後記

21世紀的前20年,被視為中國和平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在此期間,中國經濟與社會有望保持較好的態勢。穩定、充足、經濟的能源供應是中國發展的重要基礎。同時,更大的能源需求和更嚴重的對外依賴,也將是這一進程的必然結果。進一步增強對我國開展國際能源合作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準確把握國際能源合作的現實性、可能性和機遇性,牢牢把握今後十幾年重要的戰略發展機遇期,牢固樹立和落實互利合作、多元發展、協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觀,堅持統籌國內發展和積極開展國際能源合作,提高把握國際能源市場機遇和規避市場風險的能力,建立多元、穩定、可靠的能源供給保障體系,在開放的格局中維護國家能源安全,這是我國當前和今後較長一個時期內的重大戰略選擇。 進入新世紀,中國能源國際合作的大背景即國際能源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和調整,國際能源發展中的核心問題也有了一定意義上的轉移。主要表現為全球石油市場的建立和完善,使得石油、天然氣可以在全球範圍內流通和交易。國際地區層面上的能源管理機制,如OPEC、IEA,在協調能源政策方面作用不斷顯現。作為能源安全重要組成部分的環境安全,更需要地區內國家的合作。因此,能源安全越來越需要依靠能源市場的相互依賴和國際合作來實現。 同時,國際合作的內容隨著能源安全概念的逐漸擴展而不斷增加,不僅包括能源供應安全,也包括能源使用安全問題,即對環境的影響問題。隨著石油的廣泛使用,在石油開采、運輸、消費過程中產生的環境問題,如氣候變暖、臭氧層、酸雨、油輪泄露等,開始引起人們的注意。可以說,現代意義上的能源安全是與可持續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能源安全是實現一個國家或地區國民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進步所必需的能源保障的一種狀態,它不僅包括能源供應的安全,也包括對由于能源生產與使用所造成的環境污染的治理,能源安全是能源供應安全和使用安全的有機統一。 本書將在國家層面、國家間互動關系的層面以及國家與市場互動的層面上展開,試圖進行跟蹤式的調查與研究,了解國際能源整體形勢(即國際能源發展的國際政治經濟背景)的變化對中國能源國際合作的影響過程、影響程度、主要影響因素及主要影響方式等;中國應該在理論和實踐上如何做出相應的回應︰中國是否能夠通過國際合作,解決自身能源安全問題?中國開展國際能源合作有哪些可以優先考慮的合作模式?如何開展多邊能源合作?開展多邊能源合作的利與弊?開展能源合作的重J叔是什麼?中國對合作的戰略選擇有哪些限制性因素?等等。因為每年國際能源形勢都會有較大的變動,因此中國能源國際合作有必要進行長期的跟蹤性研究,對其進行國際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具有較大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居優勢地位的中國人民大學,努力回答上述問題的確是責無旁貸的。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