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市場上的攝影:從交易到收藏的操作與演變 | 如何做好生意 - 2024年11月
藝術市場上的攝影:從交易到收藏的操作與演變
打破「這個我也能拍」的迷思,進入攝影藝術市場必備專書!
照片真的有價值嗎?
為什麼一張照片可以創下超過100萬美元的拍賣紀錄?
為什麼世界各地的博物館、美術館都開始建立攝影典藏?
攝影如何在藝術市場成為一股重要的勢力?它又是如何運作及發展?
2005年11月,理查.普林斯1989年的作品《無題(牛仔)》(Untitled (Cowboy)),在佳士得紐約的「戰後與當代藝術」拍賣會中,成為第一幅成交價超過100萬美元的攝影作品。
2011年11月,安德烈亞斯.古爾斯基1999年的《萊茵II》(Rhein II),在佳士得紐約的「戰後與當代藝術」夜拍上,以430萬美元成交,創下新世界紀錄。
攝影術自1839年誕生以來,攝影歷經近200年的歷史演變,從作為一種創作工具與被交易的物件,到轉變成具有收藏價值的藝術品,本書透過兩部分書寫,由簡入深來了解其中的運作與發展。
首先分析藝術攝影的市場,幫助讀者了解現今藝術攝影的交易,提供專業解析及指引,並針對攝影市場中常見的問題如:照片的價值為何?為什麼不是收藏底片?什麼是原作?版次數量多少才合理?該如何保存與維護?等等提出詳盡解答,幫助讀者建立攝影收藏的基本概念。接著再從攝影史的角度一步步回溯歷史,呈現自1839年開始,由商業攝影師、收藏家、經紀人、拍賣行、博物館、出版社和評論家等構成的複雜網絡對攝影市場的影響,再進一步剖析1970年代「攝影潮」的誕生,最後到當代藝術中的攝影轉向。探索從交易到收藏的藝術發展脈絡,審視攝影市場如何演變,並指引出未來市場發展的前瞻性與可能性。
這是第一本從藝術市場角度探討攝影作為藝術形式發展的專書,作者以其在拍賣公司累積多年的實際經驗與人脈,在書中提供許多第一手的攝影界寶貴資訊,對於不論是剛進攝影市場的收藏新手或是攝影史愛好者來說,都是值得購藏的引導指南。
作者簡介
茱麗葉‧海金(Juliet Hacking)
茱麗葉‧海金博士是英國倫敦蘇富比藝術學院的攝影碩士學程主任,也長年擔任該學院的攝影研究學科領導,她曾是倫敦蘇富比拍賣行的攝影部門主管,著有《Lives of the Great Photographers》(2015)及《Photography: The Whole Story》(編輯;2012)等書。
審校者簡介
廖子寧
英國倫敦曼徹斯特大學蘇富比藝術學院攝影碩士。現任新竹絕版影像館(UP Gallery)藝術總監,致力發掘新銳藝術家並極力收藏攝影與影像藝術。
譯者簡介
黃亮融
台灣大學外文研究所碩士。曾任台北當代藝術館國際專員,長期從事藝術展覽、學術文章翻譯,涵蓋現當代繪畫、雕塑、影像、裝置、新媒體藝術和表演藝術等領域,合作對象包括國內公私立美術館、國內外藝廊、出版社、藝術家及獨立策展人。
審校序
誌 謝
前 言
序 論
第一部 探索藝術攝影的市場
1 買家自慎
2真實性與道德問題
3購藏
4持有和出售
5分析市場
6投資、貨幣化、投機炒作
第二部 攝影如何成為藝術
7 創造圖像的新方法,1839-1889
8 現代攝影,1890-1940
9 藝術與社會,1941/-1968
10 攝影潮 1969-1980
11 後現代攝影,1981-1999
12 當代攝影,2000至今日
結語
註釋
附錄:資源列表
參考書目
索引
審校序
一條擁有無限可能性的精彩旅程
絕版影像館UP Gallery藝術總監/廖子寧
2015年入學倫敦曼徹斯特大學蘇富比藝術學院攻讀攝影碩士學位,會是這一輩子做過最好的決定。如同每一個在攝影新興國家成長的人,對於廣大且深遠的攝影史及市場的理解是標題、片面式的。記得那年第一次的個別指導課帶著緊張又興奮的心情與本書作者也是我後來論文指導教授見面,原以為會被誇上課認真,沒想到先被老師上了一課:「勤奮是必要,但聰明的勤奮才會成功,重點不在記了多少個藝術家於其脈絡而是當遇到疑問或是困境時,該去找哪位專家詢問並有效的串聯業界中的資源,這樣的能力是本年度培養的核心之一」。這成為往後經營絕版影像館UP Gallery的根本價值之一,再深入自身著重的亞州當代攝影之餘,被藝廊的藝術家、藏家跟產業中的前輩們帶著踏上一條擁有無限可能性的精彩旅程。
然而這個精彩旅程依然有著龐大的困境。攝影藝術性與理論、攝影藝術家的攝影相關叢書數十年來在台灣沒間斷過的出版,甚至蓬勃發展成為一股強勁的勢力,對攝影本體的認同也無庸置疑且已在更大的藝術領域取得重要的地位。但多數藏家們依然處於觀望狀態,就連許多策展人對攝影皆持有許多疑慮。本書第一部分以平鋪直敘帶著實例的方式破除眾多對攝影的迷思。藏家典藏的作品再購買後持續有新的沖印是穩健市場的表現、鉅額的資產投入整個產業使褪色問題有新的出路、在欣賞薇薇安.邁爾(Vivian Maier)的作品時因思考其中涉及的倫理道德問題、典藏作品時藝廊與博覽會提供的指標性、使自身作品增值從藏家本身做起等有趣翻轉觀念的議題詳盡囊括。在西方相關叢書中以攝影市場角度切入已屬少見,能在短時間內爭取到中文版的發行我得再次謝謝典藏藝術家庭的極力支持。書中以德、英、法、美的西方視角剖析塑造藝術攝影的抗戰過程,而於1970後邁向前所未有的蓬勃。擁有前車之鑑並能直接立足在成熟的體系上,進而發展屬於我們獨特的攝影藝術系統,這是攝影新興國家最棒的福音。
本書第二部分則以類短篇故事帶著讀者一起歷經近兩百年的攝影史,其中著墨改變普羅大眾認知中知名藝術家是因「關係」而偉大。偉大其實是因優秀的作品經得起各方藝術系統的考驗,雙年展、藝評、美術館、藝術機構、藏家、藝廊、拍賣公司等學術與產業的雙重挑戰。本書也終於打破「這個我也能拍」的迷思,視覺與理念上優秀的攝影作品很多,但願意用一生如同一個企業經營整個藝術系統的藝術家不多,而其中成功的少數將在藝術史上留名。而選擇留名前進場是許多藏家追求的目標,透過深入研究而非片面式解讀聳動藝術新聞標題,本書協助藏家體悟收藏的精髓與要領。在眾多媒體爭相報導安德烈亞斯.古爾斯基《萊茵II》(Andreas Gursky, Rhein II)所創的高價的同時,6件版次中其四件由什麼機構典藏、藝術家同時由哪幾間藝廊代理、而送拍的時機點、數位後製創作在大體藝術界中扮演的突破性等因素,本書是少數以有系統的方式進行解析。另一方面藝術式攝影和攝影式藝術創作中的微妙平衡與互相推演,在書中線性歷史軸上的來回激盪有了答案。完整的分析讓攝影創作者能從中了解如何有效的經營自己的藝術系統,並找到自己理想中的藝術定位。我相信這會是對整體藝術攝影界受益非凡的讀物。
在拿起這本書的瞬間會與我第一次的個別指導課相仿,由前人所積累的攝影觀念、資源、故事經過海金博士的有架構的引導,完整閱讀後將具備在這個領域優游自如的前進同時向下深根的能力。成為藝術攝影專家才能接近這個媒材走入收藏的觀念將被打破,轉換成透過書中了解如何詢問每一個部門的專家。如同每個對攝影執迷不悟的人,我始終難以抗拒由光線與時間作為基底所創造出的藝術作品,相較於其他媒材,攝影的本質擁有摸不著甚至難以量化的特性,然而這兩個元素卻具備跨越永恆的能力。這樣迷人的媒材想要與更多的人分享,很榮幸教授願意交付我這個重責大任,再此想再說一聲感謝,能擔任審校貢獻一點點心力給我極度著迷的媒材與產業,也願讀者能感受我們的熱誠,一起分享藝術攝影給更多身邊周遭的人!
1 買家自慎 「買家自慎」:這句警語自古典時期開始,在我們要進入一個陌生市場時就常聽到,其用意在提醒人們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要小心「引火上身」,根據Artprice.com網站所述:「自20世紀後半葉,藝術市場從一個高度不透明的市場型態,完全轉變為透明又效率十足的市場」。的確,現今藝術專業交易是前所未有的透明(這是為了追求更廣大的顧客群),但相較其他藝術市場部門,藝術攝影市場仍被認為是難以掌握又基礎較不穩固。不僅大多數人認為一旦購入一張優秀的照片,它可能不消多長時間,便會開始褪色,許多人還相信攝影通常更容易出現偽造和非法作為。其他的考量還包括有人會用近期照片偽裝成陳年照片,以及購入攝影作品後,若相同影像發行另一版次的沖印,原本購買的作品會貶值等。這些年來,我遇過無數對藝術攝影作品感興趣的人,無論是潛在藏家或藝術經紀(或同時身兼二種身分),都希望能有一本能帶領讀者了解藝術攝影市場的可靠手冊,然而他們需要的知識無法整理成一本教讀者按步就班操作的指南。市面上沒有辨別照片真偽或新舊的測試,不過讀者可以透過獲得關於藝術攝影市場運作的知識,有效地熟悉這些問題,第一步即是了解對這個市場的負面印象並非事實:購買藝術攝影作品和購入其他藝術創作或收藏品都是一種理性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