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思考:用單純的心面對複雜問題,交出有價值的成果,看穿表象、找到本質的知識生產術 | 如何做好生意 - 2024年11月
議題思考:用單純的心面對複雜問題,交出有價值的成果,看穿表象、找到本質的知識生產術
★本書改版自《麥肯錫教我的思考武器》★
面對複雜問題,我們更需要單純的心去感受、去思考。
眼前有一百個「看似問題」的「問題」,
當下應該解答而且可以找到答案的「真正問題」,只有一個而已,
這就是議題(issue)。
作者安宅和人現任日本雅虎策略長,擁有腦科學博士學位,曾是麥肯錫顧問的他,從自己的三種職涯中,發現高效率、高產出的職場工作者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他們並非「很快地完成工作」,而是動手做之前,用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以單純的心判斷「這個議題(issue)重不重要?」「哪些是有價值而且真正該做的工作?」,以及「真正的問題究竟是什麼?」
比方說,一般的待辦工作清單中,有價值且真正該做的工作只有「百分之一」而已;因此,作者主張:
.「解決問題」之前,要先「查明問題」;
.「議題(issue)的品質」比「答案的品質」更重要;
.不是「知道愈多愈聰明」,而是「知道太多會變笨」;
.並非「快速做完每一件事」,而要「刪減要做的事」;
.與其計較「數字的多寡」,不如計較「這件事到底有沒有答案」。
本書從議題思考開始,進而介紹解決問題的全部過程,包括假說思考、成果思考、訊息思考,以及MECE原則(彼此獨立,互無遺漏)、金字塔原理、費米推論等。
一本書,讓你認識議題思考,面對問題時,以單純的心看清本質再解決,交出有價值的成果!
作者簡介安宅和人Kazuto ATAKA 現任日本雅虎策略長。1968年出生於日本富山縣,取得東京大學研究所生物化學科碩士學位之後,進入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其後進入美國耶魯大學攻讀腦神經科學課程,花了三年九個月取得平均需費時七年多的博士學位。回日本之後,成為麥肯錫研究小組亞太地區核心成員之一,在飲料、零售、高科技業等領域,從事品牌經營、商品與事業開發等。並且負責東京分公司的新人教育訓練,負責問題解決、分析、圖表製作等課程。2008年擔任日本雅虎營運長,2012年起擔任日本雅虎策略長,推動事業策略課題和大型合作專案,並且負責市場洞察部門與大數據策略等工作。此外,他也擔任資料科學家協會理事,2018年起擔任慶應義塾大學情報環境學部教授。相關著作:《麥肯錫教我的思考武器:從邏輯思考到真正解決問題》譯者簡介郭菀琪東吳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碩士,日本埼玉大學地域文化研究科日本語學碩士。曾任職於電視及雜誌媒體、科技公司、法律事務所擔任翻譯及口譯工作。譯有《邏輯思考的技術》《給設計以靈魂》(經濟新潮社出版)等書。相關著作:《CURATION策展的時代:「串聯」的資訊革命已經開始!》《業務大贏家:讓業績1+1>2的團隊戰法》《發現問題的思考術(10週年紀念版):正確的設定、分析問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策略思考的技術》《給設計以靈魂:當現代設計遇見傳統工藝》《超級業務員特訓班:2200家企業都在用的「業務可視化」大公開!》《麥肯錫教我的思考武器:從邏輯思考到真正解決問題》
前言 Issue Driven:交出有價值成果的知識生產術,有何共通點?
不要煩惱:有時間煩惱,不如花時間思考
思考的盛宴:當腦神經科學遇到行銷學
序章 本書的思維:脫離事倍功半的「敗犬路徑」
捨棄常識
何謂有價值的工作?
千萬不可踏上窮忙的「敗犬路徑」
如何具備事半功倍的高效生產力?
思考,不要用蠻力;工作,不能只靠勞力
【作者的提醒】細嚼慢嚥,切莫狼吞虎嚥
第一章 議題思考:解決問題之前,先查明問題
查明議題
你有沒有個人專屬的智囊團?
試擬假說
重要的是「自己的立場是什麼?」
寫下來或說出來:凡事都化為文字或言語
以文字或言語表達時的重點
成為好議題的三要件
條件一:屬於本質的選項
條件二:具有深入的假說
條件三:可以找到答案
用於確立議題的資訊蒐集
取得用於思考的材料
訣竅一:接觸第一手資訊
訣竅二:掌握基本資訊
訣竅三:不要蒐集過頭或知道過頭
確立議題的五個解決方式
利用一般的做法無法找到議題時
解決方式一:刪減變數
解決方式二:可視化
解決方式三:從最終情形倒推
解決方式四:反覆問「所以呢?(So What?)」
解決方式五:思考極端的實例
第二章 假說思考一:分解議題並組排故事線
何謂議題分析?
在議題的起點組排故事線
步驟一:分解議題
有意義的分解方式
「事業理念」的分解
分解議題的「模具」
缺乏模具時就「倒推」
分解議題的功用
分解後各自建立假說
【作者的提醒】MECE與架構
步驟二:編輯與組排故事線
事業理念的故事線
類似腳本分鏡圖、漫畫分格圖
故事線的功能
故事線的二個模具
第三章 假說思考二:圖解故事線
什麼是連環圖?
製作連環圖的意象
步驟一:找出「軸」
分析的本質
定量分析的三個模具
表達分析的多樣化
由原因與結果思考「軸」
找出分析「軸」的方法
步驟二:意象具體化
填入數值建立意象
表達意涵
步驟三:清楚標示取得資料的方法
該如何取得資料?
【作者的提醒】由知覺的特徵看見分析的本質
第四章 成果思考:進行實際分析
什麼是產生成果的輸出?
不要貿然縱身跳入
不要「先有答案」
剖析難題
交出成果的兩難
難題一:無法提出所想要的數值或證明
難題二:以自身的知識或技巧無法讓界線明確
明快找出答案
擁有多個辦法
重視循環次數及速度
第五章 訊息思考:統整「傳達訊息」
展現本質和簡單
一鼓作氣
推敲故事線
三個確認程序
程序一:確認邏輯結構
程序二:琢磨流程
程序三:準備好「電梯簡報」
琢磨圖表
這樣圖解就對了!
訣竅一:徹底落實「一圖表一訊息」的原則
訣竅二:推敲縱向與橫向的比較軸
訣竅三:統整訊息與分析的表達方式
【作者的提醒】「完成工作」吧!
後記:從累積小成功開始
致謝
圖表索引
專有名詞譯名對照
序 章 本書的思維──脫離事倍功半的「敗犬路徑」捨棄常識 本書中所介紹的「從議題開始」的思維,與世間一般的想法會有很大的落差。最重要的就是要先「捨棄一般常識」。以下試著舉出本書中具代表性的幾個思維。現在也許會讓你覺得「咦?」,但是,當你讀完本書而且親自實踐之後,相信我,你一定會點頭贊同這些思考方式。 ● 「解決問題」之前,要先「查明問題」● 「提升答案的品質」不夠看,「提升議題的品質」更重要● 不是「知道愈多愈聰明」,而是「知道太多會變笨」● 與其「快速做完每一件事」,不如「刪減要做的事」● 與其計較「數字多寡」,不如計較「到底有沒有答案」 句子的前半是一般的想法,句子的後半就是本書要介紹的「從議題開始」的思維。各位讀者只要先了解,這與單純從「為了提升生產力而重視效率」這個解決方式(也就是與所謂「提升效率的技術」)有所不同即可。何謂有價值的工作? 為了提升生產力,最先應該思考的是所謂「生產力」究竟是什麼呢?從維基百科(Wikipedia)查到的結果是「在經濟學中,生產要素(勞動及資本等)對於生產活動的貢獻度。或者由資源產生附加價值時的效率」,但這個說明還是讓人摸不著頭緒。 在本書中所說的「生產力」定義很簡單,就是「以多少的輸入(Input)(投入的勞力及時間),產生多少的輸出(Output)(成果)」。以算式表示,則如【圖表1】所示。 若想提高生產力,就必須事半功倍──刪減勞力和時間但交出相同的成果;或者必須以相同的勞力和時間產出更多的成果。到此為止,相信各位讀者都可以一目瞭然。 那麼,究竟什麼是「更多的輸出」呢?換句話說,對於企業人而言,就是能夠確實產生對價關係;對於研究者而言,可以收到研究費的那份「有意義的工作」,究竟是什麼呢? 在我曾經任職的麥肯錫顧問公司中,將這種「有意義的工作」稱為「有價值的工作」。對於專業工作者來說,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是很重要的。所謂專業工作者,就是指不僅要具備經過特別訓練的技能,更要以該技能從顧客那方取得對價,同時提供有意義的輸出(成果)。也就是說,如果不知道「有價值的工作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根本就無法提高生產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