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要懂中國股票 | 如何做好生意 - 2024年11月

你為什麼要懂中國股票

作者:財信出版
出版社:財信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26日
ISBN:9789866602610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70元

未來,你不能錯過中國股票
  ●自2009年以來,中國股市大幅反彈近八成,搶盡全球目光。
  ●2009年7月,中國股票總市值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的股票交易市場。
  ●擁有13億人口的內需腹地,加上渴望躋身先進國家之林的企圖心,一個連巴菲特也心動的市場。
  在台灣也可以買到中國ETF了! 恆生H股ETF和恆生指數ETF雙雙來台掛牌,現在起,不必到香港開戶,用台幣就能直接買進一籃子中國和香港企業股票!
  對只有一峽之隔的台灣投資人來說,下一個買進可口可樂、麥當勞、沃爾瑪、蘋果電腦、Google的機會,就在中國股市。這將是一場全新的投資體驗,而你必須要先認識中國股市。
  《你為什麼要懂中國股票》一書,除了要告訴你投資中國股票的基本知識外,也要帶你探索中國市場的機會在哪裡,透過瞭解這些產業及相關領導廠商,讓投資人得以建立投資中國的新思維。

編者的話 除了13億,中國股市還有好題材
第一篇 12個好理由與14個基本知識
不能錯過中國股票的12個理由
投資中國股票一定要懂的14個基本知識
大陸人,都是這麼說股票
中國股市十九年發展小史
第二篇 機會,就在你身邊
中國經濟、股市大反彈 --經濟坐三望二,股市長線看好
舊特區、新特區,從先富到平衡發展──十六大經濟特區商機總掃描
4兆、世博啟動內需轉型之路--從外銷轉內需,擴大消費成長動能
下鄉補貼、進城「舊換新」衝刺內需--從家電到汽車商機處處
三大高新科技新亮點──航太軍工、新能源、醫療生技題材多
搶攻3600億人民幣3G市場--三大電信集團、三大標準的3G賽局
留意中國股市四大風險--逆勢大反彈,短線風險升高
第三篇 中國基金、中國ETF好選擇
買中國基金必修的六堂課--三種管道、三種類型與第三代中國基金熱
ETF投資中國的新選擇--追蹤指數波動,留意「二手」ETF風險
第四篇 中國股票第一類接觸
中國股票第一類接觸--超乎想像的產業與個股
石油產業版塊大、潛力足--國內需求是最佳的成長推手
中國石油天然氣--全球第五大石油公司,具國際購併題材
中國海洋石油--中國最大海上油氣生產商,積極走向國際化
有色金屬多彩多姿--國內整併、海外購併,有色金屬大者恆大
江西銅業--中國最大綜合銅生產商,積極進行海內外購併
中金嶺南有色金屬--鉛鋅開採能力全國第一,購併、轉投資題材多
金鉬股份--亞洲第一大鉬業公司,產銷一條龍
金礦類股魅力十足--買金條?買金礦股!
紫金礦業--淨利率業界第一,資源儲量豐
山東招金礦業--高息率、高含金量的黃金股
獨門生意機場股--獲利能力、成長性最具亮點 
北京首都機場--穩賺首都航空財,營收獲利成長可期
上海國際機場--世博會加溫,整併虹橋機場具爆發力
中國民航信息網路--零負債高配息,獨占航空服務市場
港口股貿易量大就是美--內需帶動,春意漸濃
上港集團--貨運量全球第一,營運短空長多
招商局國際--香港首家紅籌股,戰略購併不斷
鐵公路股可攻可守--高速公路、高速鐵路,高速成長
中國南車--中國最大鐵路裝備製造商
中國中鐵--中國第一大鐵路及多功能綜合性建設集團
三農政策炒熱農業股--內需腹地大,上市農業好題材 
雲南綠大地生物科技--苗木種植銷售,省級民企進軍全國市場
山東登海種業--專攻玉米種子,產能全球第二大
超大現代農業--中國規模最大蔬菜供應商,產銷一條龍
酒業投資各具特色--白酒、啤酒兩大支柱,葡萄酒具黑馬潛力
青島啤酒--中國第二大啤酒品牌,積極橫向擴張
五糧液--白酒第二大品牌,資產重組挑戰貴州茅台
煙台張裕葡萄釀酒--全球營收第十大,主攻中高階市場

編者序
除了13億,中國股市還有好題材
  台灣投資人對中國市場的關注由來已久,自1990年代後期台資企業西進設廠進入高峰,到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引爆內需大商機,以及這波金融海嘯後中國經濟與股市的超強力反彈,在在都助長台股中「中國概念股」、「中國收成股」、「中國內需股」等題材不斷發燒。
  的確,不論是傳統產業(如統一)或是高科技公司(如聯發科)的產品,只要跟中國市場沾上邊,有了乘以13億人口的揮灑空間之後,營運都有機會活躍起來,獲利也如吃了大補丸。以聯發科為例,過去屢次搶攻一線手機品牌大廠的供應鏈未果,結果卻在中國大陸憑藉其設計的手機晶片公板打響「山寨機」名號,並為自己賺進大把銀子;甚至有券商樂觀預估,聯發科在2009年全球不景氣之際,有機會逆勢賺進三個資本額獲利,這正是13億人口內需市場綻放魅力的最佳寫照。
  其實,除了「13億」的魅力之外,中國市場還有更多好題材值得挖掘。目前中國正處於大建設時期,包括鐵路、公路、機場、港口等相關基建產業都在蓬勃發展中;另外,中國境內擁有豐富的金、銀、銅、鉛、鋅、鎳等礦產資源,不比俄羅斯、巴西、澳洲、印度等國家遜色,如今中國礦產公司又趁著全球景氣低迷之際,大舉向海外收購資源,更增添未來的成長動能;再者,除了食、衣、住、行等傳統產業之外,在國防軍工、新能源、生物製藥等領域也有許多高科技含量的產業,其背後的投資價值絕對不可小覷。
  其中,中國政府在新能源產業的投入與發展速度遙遙領先台灣,不但已通過再生能源法,採取價格補貼來支撐產業的長期發展,更擴大太陽能電池、風力發電的應用空間,目前在全球十大太陽能電池及風力發電公司的排行榜上,都可看到中國廠商的蹤影。
  1997年亞洲爆發金融危幾,中國金融體系因為相對封閉而逃過一劫,此後中國經濟即開始走向高增長,十餘年來,凡是與中國相關的各類經濟議題,立刻就成為國際市場的焦點,但仔細探究,不同時期的焦點主軸也都大不相同,早期是著重出口經貿實力(製造大國),接著強調外匯累積財力、內需消費潛力(消費大國),如今則是中國如何藉這次金融大海嘯的機會,逆勢演出經濟力的大提升,以及中國資金大出海的好戲。很顯然的,這回中國正在改寫全球經濟勢力版圖;而一海之隔的台灣,當然也處身這波巨變之中。
  對台灣投資人來說,中國不僅是未來世界經濟發展的重心,更是台灣人最容易親近的海外市場。中國經濟的高成長魅力,以及相較台灣更多元的投資標的,確實是台灣投資人值得用心投入的「新興」市場。《你為什麼要懂中國股票》一書,除了要告訴你投資中國股票的基本知識外,也要帶你探索中國市場的機會在哪裡,另外還要介紹台灣資本市場中相對罕見的產業和公司,透過瞭解這些產業及相關領導廠商,讓投資人得以建立投資中國的新思維。

買中國基金必修的六堂課——三種管道、三種類型與第三代中國基金熱【中國基金正當火紅,國內外基金公司也趕著募資發行有血統純正的中國基金以吸引投資人,只是中國基金歷經多年演化,其成分、內涵幾經轉變,投資人想趕上這股中國基金熱潮,得先修好這門投資學分。】文‧馬可光隨著政府放寬基金投資中國的限制,投信公司看準中國熱,幾乎是全面總動員,積極募集以中國市場為投資主軸的基金,盛況可比十年前的科技基金募集熱潮,單是2009年上半年新成立的中國相關基金就有八檔,且還有不少產品正在送件申請中,一場搶賺中國資本市場商機的吸金大戰,正成為後金融海嘯時期投資市場上最受關注的焦點。過去,台灣投資人參與中國股市的理財工具及管道十分有限,如今趁著兩岸政策開放的契機,基金市場任督二脈率先被打通,不但投資管道增多,產品也趨於豐富化,但對投資人來說,挑選難度則相對提升,如何買到適合自己的中國基金,應是現階段投資人最關心的話題。【第一課 擬定投資計畫】儘管中國大陸經濟崛起,投資潛力無可限量,但是當投信公司強力推銷中國市場相關基金,投資人不宜照單全收,應先衡量本身的資產配置,並酌量擬定中國基金占整個資產組合的比重,切忌盲目跟風。其中有兩點必須納入考量:第一是投資人自身的風險屬性;由於中國股市的資訊不像歐美成熟市場那般透明,漲跌波動性相對較劇烈,對於無法承擔較高風險的投資人來說,中國基金的配置比例不宜太高。此外,若投資人的資金用途規畫較傾向短期運用,不是長線投資,則對中國基金的配置比例也不宜太高。其次要考量本身已有的資產配置相關性或互補性。投資人應仔細檢視目前手中持有的基金部位,是否已經有與中國相關的布局。因為基金名稱帶有「亞洲基金」、「新興市場基金」或所謂「大中華基金」等的海外基金,或多或少都會投資中國企業,因此,投資人最好先搞清楚這些基金的持股內容,如果同質性太高,對於想利用買進「中國基金」來提升資產組合總報酬率,結果可能不會有太大效果。【第二課 認識中國市場】當「投資中國」成為全民運動時,投資人除了身體力行、布局中國基金外,最好能對中國市場的基本面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坊間報章雜誌上,幾乎隨處可見投信業者列?應該投資中國股市的理由,包括政府積極做多、市場信心回穩、個股物美價廉、內需市場龐大、民間游資充沛等;也有部分專業人士會從技術面,配合過去歷史經驗觀察,指出上證A股可能出現一波大多頭格局等等。當然,若從後金融海嘯時期全球經濟復甦的力道來看,中國也被視是最有希望率先走出不景氣的地區。事實上,從陸續傳出利多的經濟數據來看,上述對於中國經濟、股市的偏多看法,並非紙上談兵。例如,2009年上半年,中國銀行的新增貸款金額已經超過政府原先預定的全年目標,其中有七成屬於中長期放款;此外,甫公布的6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持續走高(53.2),且是連續第四個月超過50,顯示景氣已處於上升狀態。唯一令市場擔憂的是,中國的出口依然低迷不振,代表外部需求仍然疲弱,全國經濟要回復高成長,似乎還需要一段時間。除了經濟出現「外冷內熱」現象外,中國股市能否順利地「裡應外合」,也是投資人未來應持續觀察的一大重點。「裡應」指的是中國政府全力做多經濟的政策,包括祭出人民幣4兆元的景氣刺激方案、擴大推動鐵公路等基礎建設、家電下鄉及各種產業升級優惠等,但是不是真的能拉抬內需,並有效緩和或彌補出口衰退所帶來的負面衝擊,其實還有待進一步確認。「外合」則是指中國與包括台灣在內的其他經濟體所進行的各種經貿合作關係,能不能順利達成預期成效,這部分也得視全球經濟的穩定情況,以及各國本身的利益關係而定,中間恐怕還有許多變數,投資人必須更仔細地去認識及觀察中國市場,並學習解讀中國政府的政策走向。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