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無法致富:投資前不知道絕對會後悔的心理陷阱 | 如何做好生意 - 2024年4月

為什麼你無法致富:投資前不知道絕對會後悔的心理陷阱

作者:史塔曼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04月25日
ISBN:9789862169209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342元

投資前不知道絕對會後悔的心理陷阱:  。抱牢賠錢的股票  。想要擊敗市場  。被情緒牽著走  。沉迷於交易中  。盲目跟著大家行動  。不了解自己的投資偏好  。追逐能展現身分地位的投資  。得了撈本病
  看清投資決策背後的種種渴望、想法與情緒,剖析你對風險、報酬、貧窮、財富的定義,了解年齡、性別、遺傳、性格和文化對你的影響,才能避免踏入自己設下的心理陷阱。
  別忘了,投資獲利最大的敵人與貴人都是你自己。
  當你知道巴菲特買進某檔股票,你會跟著投資這檔股票?還是願意聽從他的建議,投資指數型基金?
  當你忙著搶進殺出時是否想過,你買進的股票,正是市場上「有人」賣給你的。對方可能是大戶、投信或外資,你確定自己的投資決策真的比較高明嗎?
  投資總是賺不到錢?其實,問題出在你心裡!
  因為我們常有說不出理由的投資偏好或禁忌,行為財務學大師史塔曼指出投資人最常犯的十項錯誤:
  1.投資人常依賴直覺尋找一再出現的模式,例如,我們認為績效排名第一的基金經理人,日後的操作績效也會比較好。(代表性偏誤)
  2.投資人總以為只要下功夫做研究就能擊敗市場,這就像把網球比賽當成對著練習牆打球,將難以招架球技更好的專業人士回擊。(框架偏誤)
  3.玩吃角子老虎賠錢時,機器總是悶不吭聲;一旦有人贏錢,硬幣就掉得震天價響,加上閃爍躍動的燈光,誇大了贏錢的可能性,讓你認為贏錢是常有的事,這正是許多金融商品慣用的行銷手法。(可得性偏誤)
  4.投資人常漠視自己的賠錢紀錄,只記住賺錢的交易,以證實自己的選股能力高明。(確認偏誤)
  5.若投資某支股票恰好有不錯的結果,我們會歸因於是自己很聰明,早就看出該公司是個好標的。(後見之明偏誤)
  6.不切實際的樂觀情緒和過度自信,會激勵投資人進場交易,誤以為自己可以擊敗市場。(樂觀情緒和過度自信)
  7.投資人常常在缺乏控制感時尋求秩序和結構作為彌補,可能是某種儀式、迷信,甚至是幸運符。(控制的錯覺)
  8.對虧損的恐懼,使得投資人無法做出理性的決定──在股價重挫後逢低承接股票,或在債券上漲時賣出債券。(恐懼)
  9.憤怒的情緒會誘發冒險行為並加快決策的速度,使投資人低估自己發生虧損和產生不良結果的可能性。(憤怒)
  10.聽說親友買某支股票?了錢,消息就像病毒感染般很快傳佈開來,大家更是一窩蜂買進。(群聚行為)
  行為財務學對投資人的種種行為,提出叫人恍然大悟的洞見。認清這些認知偏誤,你將提高聰明決策的比率,在投資路上走得快樂而穩健。
作者簡介
史塔曼 Meir Statman
  史塔曼教授是行為財務學的傑出學者,現任教於美國聖塔克拉拉大學(Santa Clara University)財務金融系及荷蘭蒂爾堡大學(Tilburg University)。他的研究著重於從行為科學理論了解投資人及金融專業人士如何進行財務決策,以及這些決策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並提出行為資本資產定價理論。其研究成果發表於多種專業期刊中,包括:Journal of Finance、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等。此外,他的研究計劃屢獲專業機構贊助,包括: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特許財務分析師協會、投資管理顧問師協會等。
  他曾兩度榮獲投資管理顧問師協會期刊獎、莫斯特維茨(Moskowitz)社會責任投資最佳論文獎,及三次葛雷姆與杜德獎(Graham and Dodd Awards)。史塔曼教授亦為許多投資公司提供顧問諮詢,並常向美國和海外學界與專業人士發表研究心得。
譯者簡介
羅耀宗
  台灣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畢業。曾任《經濟日報》國外新聞組主任、寰宇出版公司總編輯。曾獲時報出版公司2002年「白金翻譯家」獎。現為財金、商業、科技專業自由文字工作者、《哈佛商業評論》全球中文版特約編譯。設有「一句千鈞」個人部落格(allinonesentence.blogspot.com)。著作《Google:Google成功的七堂課》獲中華民國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金書獎,另著有《第二波網路創業家:Google, eBay, Yahoo劃時代的繁榮盛世》。

序 除了財富,投資理財可以帶給你什麼? 周行一
導 論 只是想賺錢嗎?──我們想要什麼?
第1章 想吃免費的午餐──我們想要獲利高於風險 
第2章 以為懂股票就可以擊敗市場──我們有想法,但有些是錯的 
第3章 被情緒牽著走──我們有情緒,有些會誤導我們 
第4章 沉迷於交易中──我們既想玩,又想贏
第5章 盲目跟著大家行動──我們跟隨群眾,吹起大泡沫
第6章 對自制力太樂觀了──我們想要自制和心理帳戶
第7章 替錢貼上標籤──我們想為明天存錢,也想要今天就花錢
第8章 無法擺平內心的衝突──我們想要致富的希望,及免於貧窮的恐懼
第9章 不了解自己的投資偏好──我們有相似的欲求,也有不同的欲求
第10章 得了撈本病──我們不想面對虧損
第11章 認為懂得避稅才是贏家──我們不想繳稅
第12章 追逐能展現身分地位的投資──我們想要身分地位和恰如其分的尊敬
第13章 為了堅持理念寧可少賺──我們想要忠於自己的價值
第14章 無法忍受不公平的競賽──我們想要公平
第15章 為孩子做的事永無止盡──我們想要投資於子女和家人
第16章 想要免費得到好建議--我們想要得到財務知識、忠告和保護
結 語 享受投資的全部利益──我們有什麼?

除了財富,投資理財可以帶給你什麼?國立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所特聘教授 周行一
  《為什麼你無法致富》的作者史塔曼教授是我在美國教書時的系主任,他是全球研究行為財務學的先驅及權威。我剛取得博士學位後,到矽谷的聖塔克拉拉大學(Santa Clara University)
  教書。報到沒多久,有一天史塔曼教授到我的辦公室來,要我看他手中的一片硬紙板,上面畫了兩條平行線。他先以某種角度問我這兩條線是否平行,我說看起來是的,接者他將硬紙板換了一個角度再問我。憑良心說,這時這兩條線看起來不是平行的,他說人之所以會對同樣的圖形有不同的印象,是因為人們會因資料呈現的方式產生認知上的錯誤。
  心理學家把人們會因不同詢問方式,對相同的問題而回應不同的答案,這種現象稱為「框架現象」(framing)。當企業及金融機構知道這個心理現象後,就開始設計廣告、話術、資訊呈現方式,利用人的心理弱點,誘導客戶購買商品,因此造成不理性的消費或投資決策。《為什麼你無法致富》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有哪些心理現象會讓我們做出錯的決策,書中舉了許多有趣的例子,對了解自己的心理弱點很有幫助。
  本書在投資理財方面特別有啟發性,指出投資人可以從投資中得到實利、情感、表現等三種利益。例如,報酬多寡是實質的結果,決定消費能力;投資績效好,可以向別人吹噓投資技術,讓自己感覺良好;投資結果會產生許多情緒反應,例如股價漲了就很興奮,但是因擔心股價反轉侵蝕勝利果實,急切地賣掉賺錢的股票,可是總是賣得太早,眼睜睜看著股價持續上漲;當股價跌時,心痛損失而不願意賣掉股票,但總是賣得太晚,等到股價已經跌得慘不忍睹時才賣股票,已為時太晚。
  史塔曼教授除了幫助我們認識心理弱點,也希望讀者能因此做較更好的投資決策,他不像坊間的書籍,強調投資技術可以幫人致富,反而誠懇地告訴大家,散戶如果像法人一樣交易,就是在和法人競爭,一定凶多吉少。投資人致富的方法之一是長期投資,而正確的人生觀更是必要條件,所以他說:
  ● 投資人想承受較少的風險,但得到較多的利潤。想吃免費的午餐,到頭來沒有午餐可吃。
  ● 投資人想玩和贏。想贏得投資競賽的渴望,可能使我們淪為輸家。
  ● 投資人想要身分地位、別人的尊敬和負起社會責任。你如何知道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 投資人不想面對財務虧損,以及隨之而來的懊惱。
  如果認真閱讀本書,嘗試理解投資對人的可能影響,你會有機會成為一個快樂的投資人。

第2章 認知錯誤  電視廣告中,一對男女衝進車子。  「我有話想對你說,」兩人異口同聲說。  「妳先說,」他說。  「不,你先說。」  「我還不想結婚⋯⋯。」  「好吧。」她愣了一下,神情哀傷而認命。  「那妳想說什麼?」他問。  「我中了樂透彩!」她說,揮揮手上的彩券。  鏡頭轉到撞球場內,男主角和一群朋友拿著啤酒。  「6,300萬美元!」男主角仍然難以置信。  「老兄,不妨這麼想,繳了稅之後,好像只剩2,800萬到3,000萬美元。」一位朋友開口。  「是啊,」男主角說,臉色亮了起來。  「美味(啤酒)一入口,生活更快活,」旁白。  這支電視上的啤酒廣告,歌頌友情因啤酒而潤滑,卻也在框架(frame)方面給我們上了一課。男主角本來將他的不幸框架為6,300萬美元的損失,幸好朋友在稅後的框架內觀察,替他降低了損失和痛苦。  投資的世界中,到處都有框架。我們可以把一支報酬率10%的股票,框架為獲利10%;或者相對於鄰居30%的報酬率,框架為損失20%。我們以60萬美元的價格賣出房子,和幾十年前的買價40萬美元相比,可框架為獲利20萬美元;但回頭一想,和一年前有人出價80萬美元卻捨不得賣相比,也可以框架為損失20萬美元。框架偏誤  有些框架既出於直覺又來得迅速,但不見得都正確。前述電視廣告中,憑直覺立即湧上心頭的,是6,300萬美元的稅前框架,但是2,800萬到3,000萬美元的稅後框架才是對的。根據直覺、很快浮上心頭的擊敗市場框架,就像對著練習牆打網球,但是正確的框架,是和球技更強的球員對打。將擊敗市場的遊戲做不正確的框架,是一種認知偏誤,讓我們誤以為擊敗市場很容易。  我們很自然地把擊敗市場的遊戲框架當作是對著練習牆打網球,因為在日常生活中,這種框架大體上是正確的。我們透過學習和練習,勝任外科醫生、律師和教師的工作,就像我們對著練習牆打網球,球技會進步一樣。剛開始我們打不到球,於是球滾到地上,不是彈向牆壁。接著,我們揮拍不是太高就是太低,沒在球回彈時,跑到正確的位置揮拍。經過鍥而不捨的練習,終於有一天,我們抓到訣竅,打得到大部分從牆面彈回的球。  如果只懂人體的皮毛,無法當外科醫生;不懂法律,則當不了律師;不了解教授的科目,便無法勝任教師的工作。但即便我們對某些公司幾乎一無所知,買進股票卻可以成為厲害的投資人。標準普爾500指數共同基金包含500支股票;範圍更廣的指數型基金,更包含數千支股票。極少指數型基金投資人能夠說出十來支股票名稱,而了解這些公司一些事情的指數型基金投資人更少。外科醫生、律師和教師如果不懂自己的行業,便不能期望賺得比平均收入好。可是不懂股票的投資人,只要投資指數型基金,就能賺得平均報酬率。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