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枳之辨:中國哲學的名與實 | 如何做好生意 - 2024年4月

橘枳之辨:中國哲學的名與實

作者:許朝陽
出版社:洪葉文化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01日
ISBN:9789866828256
語言:繁體中文

  中國哲學學科的建構,至今不過百年,但其間所遭遇之種種質疑,恐怕是中國現代學術建立過程中最為特別的一環。中國有哲學嗎?如果有,何以孔孟老莊乃至於程朱陸王所呈現的哲學會迥異於笛卡兒、斯賓諾沙、萊布尼茲、康德、黑格爾等西方哲學的風格?吾人基於何種標準而稱之以哲學?而中國哲學的特質又何在?如果沒有,中國哲學豈不如人哉?中國哲學又將如何自處?又該何以名之?
  中國哲學史的建構可說肇始於日人「支那哲學史」,而日人「支那哲學史」的構想亦是仿自西方哲學史。要直到胡適、馮友蘭的作品問世之後,中國自身才有了具備近代意義的哲學史作品。在哲學引進中國之初,國人對於「哲學」之名義多半未能究其實,加上透過翻譯之後,哲學語詞的本義更不易如實掌握。於是,看似雖有西方哲學之形,但實際上的理解卻又不盡然是那麼一回事,這不由得讓人聯想起《周禮.冬官考工記》的一句話:「橘踰淮而北為枳。」《晏子春秋.內篇.雜下》也載:「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水土異也。」莫非哲學亦有橘枳之辨?則哲學之分中西,豈亦水土使然哉?
作者簡介
許朝陽
  1970年生,台灣省花蓮縣人,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現任輔仁大學中國文系助理教授。主要著作有:《胡渭易圖明辨之研究》、《胡煦易學研究》及〈漢易象數中的五行觀念─以筮法為考察進路〉、〈《易傳》與《易緯》的乾坤觀〉、〈論乾坤兩卦之「用九」、「用六」〉、〈《論語》的形上詮釋與儒學的演變─以何晏《論語集解》與朱熹《論語集注》為對照〉、〈老子的道與語言觀〉、〈淨土、淨土宗、淨土真宗—論淨土思想與本願信仰〉、〈遍遊神國的曼荼羅脈絡─從屈賦到河圖、洛書〉等單篇論文。

第一章 哲學傳入與「中國哲學」的建構.
第一節 哲學初現:明清之際傳教士的引介第二節 肇始於日本的「支那哲學」與「支那哲學史」第三節 哲學再現:近代教育體制中哲學學科的成立第四節 「中國哲學史」範式的建立
第二章 中國哲學的正當性.
第一節 哲學的特殊性與普遍性第二節 愛智之學的名義第三節 西方哲學傳統與哲學危機第四節 西方哲學史中多變的哲學型態
第三章 思想史、學術史、哲學史的重疊與區別
第一節 哲學、思想、學術互為重疊的情形第二節 思想史的定義及其範圍第三節 思想史混淆的譯名與定義.第四節 哲學史、思想史、學術史的區分及中國哲學論述的問題
第四章 經學與哲學——學術型態變遷中的易學定位
第一節 前言第二節 經學的特質:政治性與致用性第三節 《周易》的原始功能及經學地位的提升第四節 經學流派與哲學詮釋的可能性第五節 新知識體系下的經學解體第六節 從經學到哲學的轉換第七節 易學作為第一原理的建立第八節 小結
第五章 儒家性善論的哲學詮釋及挑戰
第一節 性善的實效層面與哲學層面第二節 性善在哲學層面的挑戰第三節 論諍的原點第四節 「性」與「善」概念的兩個層面第五節 圓善(德福一致)達成可能之條件第六節 小結
第六章 介乎哲學史與思想史的漢代哲學
第一節 前言第二節 「哲學」一詞的界說第三節 哲學史、思想史與學術史第四節 哲學史與思想史中的漢代學術定位第五節 勞思光的哲學觀點與哲學史觀第六節 牟宗三的哲學觀點與哲學史觀第七節 小結
第七章 哲人與明君:《淮南子》中的老學開展及其哲學史地位的考察
第一節 前言:「道家」概念之釐清第二節 評騭漢代道家的複雜性.第三節 《淮南子》的哲學地位.第四節 「生生之生」與「不生之生」:《 淮南子》形上性格的傾向第五節 「無為之為」與「為之無為」: 《淮南子》「無為」的轉折第六節 小結
第八章 氣化宇宙論的哲學史定位
第一節 前言第二節 宇宙論的哲學定位與哲學尺度的衡定第三節 氣化和諧的陰陽世界:從自然現象到社會秩序的解析第四節 動態平衡的自然秩序與世界結構:陰陽五行觀念的合流第五節 陰陽之上的終極存在:本體的探求第六節 氣化宇宙論的解釋界限
第九章 魏晉玄學的基源問題及本體論概念
第一節 哲學史對「玄學」的接受第二節 「玄學」概念的釐定第三節 玄學的主題與分期標準.第四節 魏晉玄學的界定.第五節 玄學、元學、形上學、本體論第六節 本體論“Ontology”的性質第七節 玄學的基源問題:從才性到玄理第八節 小結
第十章 從哲學史論述與哲學架構論牟宗三先生的《大乘起信論》詮釋
第一節 知識體系轉型中的《起信論》之爭第二節 哲學史中的《大乘起信論》第三節 「一心開二門」或「一心有二門」?第四節 《起信論》「真心」與「妄心」兩種詮釋進路第五節 小結:化二門歸於一心
第十一章 儒學中心的哲學史觀與哲學化的儒學
第一節 傳統學術的基源問題:務為治者第二節 儒家為中心的哲學史觀第三節 失真的佛教論述第四節 入世儒學中的出世情懷第五節 轉出的基源問題與學術形象
第十二章 學術史型態與哲學史型態:論宋明理學分系
第一節 道學的起點:洛學第二節 道學、心學與理學第三節 學術史中的理學分系第四節 哲學史以本體論為基源問題的三系說第五節 牟宗三借康德以證孟子之三系說第六節 「道德情感」與「自律道德」所引發的爭論第七節 哲學型態分系的其他可能
結論:中國哲學的發展
一、回顧二、展望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