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 | 如何做好生意 - 2024年11月
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
***書封為特殊剪裁處理,內文的斜排版型是特別顯示方式***
本書特色
本書是本關於拉丁美洲文化背景的經典之作。在拉丁美洲世界極為暢銷,被眾多書評家喻為「凡是識字的人,都看過這本書」。成書時間已逾十年,儘管書中談及的拉美局勢今非昔比,然裡面許多精彩的用語,仍為拉丁美洲諸多政治領袖公開演講時所用。
二○○九年的美洲國家領袖會議上,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將此書送給與會的美國總統歐巴馬,此書可謂是「拉美經濟、社會、歷史、文化甚至於殖民議題」的集大成解析,就連現今國際領袖也必然拜讀,藉由此書再次深入了解拉美社會演變脈絡。
知名世界新聞工作者,也是中東、拉美特派的戰地記者張翠容,長年觀察第三世界國家局勢變動,更是推崇此書影響拉美社會發展的定位。香港文匯報報導此書:「六、七零年代的拉丁美洲曾在依附理論的旗幟下討論大陸的前途,此書是為這一解剖美洲病體的政治經濟學理論骨架補給了血脈、經絡和肌膚。」
這本以「愛情小說」和「海盜小說」的方式來談政治經濟學的書,邀請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所長陳小雀專文導讀,以及淡江大學法文系教授吳錫德、世界新聞工作者張翠容聯名推薦。
本書是一本關於拉丁美洲文化背景的經典之作。此書包括兩大部分,第一部分題為「地球的富有造成人類的貧困」,講述了舊殖民主義圍繞拉丁美洲金銀、農作物和其他礦產進行的掠奪史;第二部分題為「發展是遇難者多於航行者的航行」,敘述了新殖民主義如何通過自由貿易、貸款、鐵路、陰謀和暴力將拉丁美洲的民族工業發展扼殺在襁褓之中,解析了投資、技術、經濟援助、合資企業、金融機構、國際組織等現代文明手段如何不文明地參與了古老的掠奪戰。
相較於一般史料類的歷史書籍,本書則是以說故事的方式從哥倫布發現現新大陸世界的一大改變,娓娓道出拉丁美洲接下來腥風血雨的一段歷史。作者用小說的方式敘述拉丁美洲的政治經濟發展,沒有嚴格的年代先後安排,更不按照國別鋪陳;每個小章節表面上是相互獨立的故事,彼此卻又有密切的關聯。這種鬆散的敘事結構,即便讀者從書中任何一頁開始閱讀,也能迅速進入拉丁美洲綿密、永無止盡的悲慘時空。
第一個部分「地球的富有造成人類的貧因」,即在描述歐美帝國主義以掠奪國土以外的天然資源為其擴張目的,而資源豐富的地區如拉丁美洲等國之所以貧窮,就是因為他們的豐富天然資源如礦產、農產作物等,加上充足的勞動力,引來歐美等國的垂涎,結果造成了數百年的貧困。在這個部分,作者明確地提出藏在拉丁美洲血管裡 的血液是:黃金、白銀、農產品(蔗糖、可可、橡膠、棉花、咖啡)、勞動力、耕地與礦產(銅、錫、鐵、石油)。
當地的領導階級並沒有為當地人民發聲,而是在歐洲殖民者的威脅利誘下,成為殖民主義的共犯。當地人民受到經濟上的剝削,更受到政治上的高壓統治,統治者配合殖民主義演出,當地的傳統工業與民族工業無法發展,只能任由外來者的宰割,這正是當今政治經濟學所忽略的一面。
第二個部分「發展是遇難者多於航行者的航行」,是指英、美兩國把現代文明體繫帶進拉丁美洲,但這樣的現代體系並沒有為拉丁美洲帶來幸福,而是受到更不文明、更粗暴的對待,也因為英、美兩國的殖民統治披著「現代文明」的外衣,使得拉丁美洲人民「無處可伸冤」。
拉丁美洲國家在獨立之後,英國人舉著「保護主義」與「自由主義貿易」的大纛光明正大的「入主」拉丁美洲,但是「保護主義」與「自由主義貿易」是對英國人自 己而言的,當地人是無緣享受如此的保護與自由。英國人把拉丁美洲當地一切的工業成品往自己國家輸送,使得當地的貿易天秤往英國傾斜,當地的工業與貿易還是無法發展。英國人也開始在拉美修建鐵路,這看似為當地帶來文明的舉動是一種傷害,因為拉丁美洲各地的扇形鐵路網所面向的是歐洲各個主要港口,所背對的、留下的則是一大片的沙漠。
「正如人們所說的,拉丁美洲不發達的歷史成就了歐美資本主義的發達」。在本書中,拉丁美洲的落後是一種惡性循環:殖民帝國所施加的壓迫與剝削造成拉丁美洲的落後,而拉丁美洲卻還必須承擔「輸血」後的惡果:過度都市化所造成的巨大城鄉差距、各種環境汙染、全球資本主義體系下被注定的分工位置等等,使拉丁美洲難以脫離低度發展的困境。
作者簡介
愛德華多.加萊亞諾(Eduardo Galeano)
烏拉圭籍的新聞記者,之後為專職作家,在國際左派評論圈頗有盛名。關於本書的目的,他認為:「寫這本書是為了與人們交談。外行作家對外行讀者說話,是想公布官方歷史,即勝利者講述的歷史所隱瞞或謊報的某些事實。」
黃金和白銀熱在哥倫布首次航海期間,他路過特內里費島時,曾目睹了一場可怕的火山爆發。這場火山爆發,猶如一個徵兆,預示了這塊遼闊、切斷了通向亞洲西路航線的新大陸上即將發生的一切。從望不到邊際的海域隱約可見美洲大陸就在那裡。征服就像狂潮排山倒海般地推進。刻在劍柄上的十字 當克里斯多夫.哥倫布開始穿越地球西部廣闊的空間時,他業已接受了傳統的挑戰。他們乘坐的船隻就像漂浮在大海之中的一片葉子,聽憑洶湧浪濤的顛簸,浪頭不時將船拋向魔鬼之口;貪婪於人肉的陰森森的大海,猶如一條貪食的巨蛇,隨時伺機以待。按照十五世紀人們的認識,再過一千年,上帝進行最後審判的淨化之火將毀滅全世界。那時所謂的世界還只有地中海,其海域模模糊糊地伸向非洲和東方。葡萄牙航海家們確信,西風會帶來一些奇怪的屍體,海上有時會漂來精心雕刻過的木頭片,但是沒有任何人懷疑過:世界很快會驚人地擴大。那時還沒有美洲這個名稱。挪威人也不知道他們很久以前就已發現了這塊大陸,就連哥倫布本人,經過了多次航行,到死都以為他到達的是亞洲。1492年,當西班牙人的皮靴首次踏上巴哈馬海灘時,哥倫布船長還以為這些島嶼就是日本的前沿地區。哥倫布隨身攜帶一本《馬可波羅遊記》,在每頁的空白處他寫滿了批註。馬可波羅說:「日本國的居民擁有大量的黃金和取之不盡的金礦……,在這個島嶼上還有許多最純正的珍珠,色彩呈玫瑰色,形狀又大又圓,價值超過白珍珠」。成吉思汗聽說了有關日本國財富的消息,心中激起征服這塊土地的慾望,但是他失敗了。從馬可•波羅一書誘人的章節中,呈現出天地間的所有財富,那就是在印度洋上約有一萬三千座島嶼擁有金山、堆積如山的珍珠、黑白胡椒和數量龐大的各種調料。胡椒、生薑、丁香、肉豆蔻和桂皮,就像鹽一樣非常受歡迎,它們用於冬季儲存肉類,而又不會使肉變質失味。西班牙天主教國王決定資助直接到達這些財富產地的冒險家,以擺脫中間商和商販所構成的沉重枷鎖,因為他們壟斷了來自神秘東方的調料、熱帶植物、薄紗織物和白刃武器的貿易。渴望得到貴金屬(支付貿易運輸費用的手段)也驅使人們去橫渡可憎的海洋。整個歐洲需要白銀,波希米亞、撒克遜地區和蒂羅爾的礦脈已快要枯竭。西班牙正處於光復時期。1492年不僅是發現美洲的一年——一個新世界從這個帶來重大結果的誤解中誕生,而且還是收復格拉納達的一年。阿拉貢的費爾南多和卡斯蒂利亞的伊莎貝爾(指國王費爾南多五世和伊莎貝爾王后。——譯注)通過聯姻避免了他們的領土被分裂,1492年初他們摧毀了西班牙土地上最後一個穆斯林教的堡壘。西班牙人用了近八個世紀的時間才收復了在七年內失去的一切(註1),光復戰爭耗盡了皇家的財富,但那是場神聖的戰爭,是場基督教反對伊斯蘭教的戰爭。另外,十五萬公開的猶太人在1492年被驅逐出西班牙也並非是一件偶然的事。西班牙成為一個高舉刻著十字架的利劍的民族,伊莎貝爾女王成為神聖的宗教法庭的保護人。假如從未有過盛行於中世紀卡斯蒂利亞的聖戰的軍事傳統,就無法解釋發現美洲的功績;教會很快使征服大洋彼岸陌生的大陸具有神聖的性質。教皇亞歷山大六世是瓦倫西亞人,他使伊莎貝爾女王成為新大陸的女主人。卡斯蒂利亞王國的擴張壯大了上帝在地球上的領域。在發現美洲大陸的三年之後,克里斯多夫.哥倫布親自指揮了同多明尼加印第安人作戰的軍事行動。一隊騎士、二百名步兵和一些受過專門進攻訓練的獵犬大肆屠殺印第安居民。五百多名印第安人被運往西班牙,作為奴隸在塞維利亞出售,最終淒慘地死去。(註2)但是,這種作為遭到一些神學家的反對。十六世紀初葉,雖然形式上禁止把土著人當作奴隸使用,但事實上並沒有禁止,而是讚美奴役:在每次軍事入侵之前,征服軍的指揮官必須在公證人面前向印第安人宣讀一份冗長的、咬文嚼字的責令,規勸印第安人成為虔誠的天主教信徒,「如果你們不這樣做,或者居心不良地故意拖延的話,我向你們保證:在上帝的幫助下,我將對你們發起有力的反擊,並將盡我所能在各地同你們作戰,使你們屈服于教會和陛下的束縛,並且順從他們;我將佔有你們的妻兒,使之淪為奴隸,並當作奴隸予以出售,我將根據陛下的指示支配他們;我還將佔有你們的全部財產,並將竭盡全力地使你們遭受各種不幸和災難……」(註3)當時的美洲是不能或難以解救的廣闊的魔鬼帝國。但是,反對印第安人異教徒的狂熱使命同新大陸財富的光彩在征服者的隊伍中激起的狂熱結合在一起。埃爾南•科爾德斯征服墨西哥時的忠實夥伴貝爾納爾•迪亞斯•德爾卡斯蒂略寫道,他們來美洲是「為了效忠上帝和陛下,也為了得到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