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下的台灣經濟 | 如何做好生意 - 2024年4月

全球化下的台灣經濟

作者:瞿宛文
出版社: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25日
ISBN:9789867748089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70元

  如何解釋台灣的經濟成長?為什麼台灣在戰後能夠持續快速的成長,而其他大多數落後國家卻無法做到呢?這問題不單在知性上極具挑戰性,並且照理說,應是台灣的經濟學者要致力尋求答案的重大議題,尤其是在近年來所謂的「本土化」研究取得了極高的政治正確性之後。但事實上卻非如此,台灣經濟學者對此問題、對台灣經濟的研究非常有限,甚至,對此問題有興趣的學者,國外的要比國內的來的多得多。  這緣由何在?恐怕與我們經濟學界難以將美國的經濟學「本土化」有關。經濟學是台灣社會科學中與國際接軌最為成功的學門,同時在全球範圍內經濟學的「全球化」(或應說是美國經濟學的主導全球經濟學界)也最明顯徹底。「主導」的實際意義之一在於決定「議題」,也決定了研究人力資源投入的分配方向。後進國學者若要取得國際經濟學界的認可,必然多致力於追隨研究美國經濟學界界定的議題,而美國的流行議題則也必然主要反應美國的需要。  現在美國是由新自由派的自由市場理論居於主流地位,這理論強調自由市場的優越性與普世性,因此經濟理論只會有一種,落後國家和先進國家一體適用,換句話說也不需要有(落後國)經濟發展的研究,美國前十大經濟學系所中絕少研究經濟發展的學者。因此,曾留學或師法美國的經濟學者,易將美國議題與研究方法,直接套用在台灣資料上,而不察覺有修正模型甚或議題的必要,這樣的作法會難以掌握台灣經濟的本質、不易得出合理的結果,也是意料中事。  落後國家要經濟發展,必須要在不斷變化的國際經濟環境中找到自己的一條出路。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升高的今日世界裡,關起門來做已經不再可能。但麻煩的是,在技術與生產力方面先進國領先後進國的距離,也日益增加。本書的第一部分包括與此議題相關的四篇論文、一篇回應以及兩篇短文,而其中第一章就是綜合討論全球化對後進國經濟發展可能途徑的影響。作者簡介  瞿宛文,台灣大學經濟系畢業、美國史丹佛大學經濟學博士,曾任教於美國聖母大學以及洛杉磯加州大學,曾擔任《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總編輯及社長,現任中央研究院社科所研究員兼副所長、中央大學產經所以及台大城鄉所兼任教授。

第一部分全球化之下—後進國家能有何種發展策略? 第一章 全球化與後進國之經濟發展 第二章全球化與自由化之後的台灣石化業 第三章自由化與企業集團化的趨勢 (與洪嘉瑜合著)  第四章反全球化的意義何在?—回應「為何反全球化?如何反?關於全球化的一些問題的思考與對話」 第五章自由開放有利於經濟發展? —如何看待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第六章出口導向成長與進口依賴—台灣的經驗,1969-1981  附錄1、由全球化看台灣勞工處境第二部分國 VS市場—要產業政策還是要自由市場 第七章台灣產業政策成效之初步評估 第八章如何解釋東亞經濟成長—產業政策的理論分析  第九章市場機制與經濟發展—評安士敦的《亞洲下一個大國》  附錄2、市場機制與社會公平第三部分台灣經濟發展的經臉—一個歷史的觀點 第十章國家與台灣資本主義的發展—評論《解構黨國資本主義》 第十—章對〈帝國之眼〉之回應—經濟帝國之神話  附錄3、台灣經濟發展的歷史回顧      訪談記錄,何佩珊訪問瞿宛文  附錄4、百年產業新演義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