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戰略2020 | 如何做好生意 - 2024年5月

中國金融戰略2020

作者:夏斌、陳道富
出版社:財信
出版日期:2011年11月01日
ISBN:9789866165368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432元

  21世紀全球經濟、金融形勢的詭譎多變,像搞好經濟,勢必先搞好金融,而對於崛起的中國大國,正準備從「金融弱國」轉型成為「金融強國」,尤其,中國政府已經宣佈,將在2020讓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想延續中國經濟的下一個30年「奇蹟」,因此,未來10年,中國會提出有什麼樣的金融發展戰略?而想走出台灣的金融業又該如何面對,中國金融崛起的新變局?
  身為「中國金融政策第一人」,夏斌,身處中國國務院決策核心的研究重地,從2008年開始思考並且著手中國金融發展的大戰略,本書便是作者具體的成果展現。
  本書從中國未來經濟「四大機遇」與「四大挑戰」起步,以橫跨過去、現在到未來的宏觀角度,將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到未來2030年之間,金融發展中所不可迴避的匯率、資本流動、人民幣國際化、外匯儲備、國內金融改革、滬港國際金融中心、策略措施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透過理論與實證兼顧的分析,將這些決策者勢必涉及、以及處理的歷史性命題,一一思索、梳理,進而具體描繪中國金融未來十年所需要的行動綱領。
  在全球金融危機頻傳的壞情勢之下,中國的金融政策攸關全球經濟興衰,這本書既是中國以大國之姿面對世界的重大宣示,更是作者呈給中國最高金融決策者的一份國事諮詢。
  本書一共十章,約27萬字,作者夏斌更親自為繁體中文版新寫序文。從理論到實證,從全球化下的國際經濟金融與中國金融的聯繫,到大國崛起過程中的中國匯率制度選擇;從繼續堅持資本帳戶漸進開放的原則、加快推進人民幣區域化進程到實施中的行動綱領,在在嚴謹論述了中國金融未來十年的發展大戰略。
作者簡介
夏斌
  中國國務院參事、中國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中國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評審組專家、「中國經濟學家50人論壇」成員,中國金融學會常務理事、《銀行家》雜誌編委會主任、上海、北京等多個省市政府特聘專家、顧問、中國數所大學及國家行政學院兼職教授、中國並購公會首席經濟學家。
  曾任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證監會交易部主任、深圳證券交易所總經理、中國人民銀行政策研究室負責人、非銀行金融機構監管司司長。
  著有《中國貨幣供給理論的實證研究》、《貨幣供應量不宜作為貨幣調控的唯一目標》、《中國私募基金報告》、《關於中國30年漸進改革理論框架的認識》等文,曾主編《金融知識百科全書‧中國金融理論部分》(1991年)、《證券大辭典》(1994年),出版《金融控股公司研究》(2001年)、《轉軌時期中國金融問題研究》(2001年),翻譯《日本的自由化和金融革新》(1988年)。
陳道富
  畢業于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現任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貨幣政策和金融改革。曾參加中財辦、全國政協、全國人大、國務院政策研究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多項課題。參與十一五、十二五規劃研究及各個部委等宏觀政策和金融政策的研究、討論。發表了《中國流動性報告》、《2005年中國匯率報告》、《外匯儲備的戰略運用》等50多篇專題報告。

作者為中文繁體字、英文版序序一 中國央行行長 周小川序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副主任劉鶴
第1 章 導  論1.1. 為什麼研究1.2  研究什麼1.3  怎麼研究
第2章  貨幣金融理論:本源的回歸與現實2.1、抽象意義上的貨幣與金融2.2、現實的貨幣與金融:不穩定的四維系統
第3章  戰略環境與戰略方向3.1、未來經濟增長的機遇與挑戰:戰略需求分析3.2、現實金融供給:「金融滯後」和「金融弱國」3.3、戰略方向選擇:充分市場化和有限全球化
第4章  大國崛起中的中國匯率制度選擇4.1、匯率制度選擇的本質4.2、不同的匯率制度與危機4.3、一國如何選擇合適的匯率制度4.4、有管理的浮動:戰略過渡期的必然選擇4.5、未來匯率制度:轉軌時期的設計
第5章  中國資本賬戶:漸進開放5.1、資本賬戶開放的界定5.2、資本賬戶開放的利弊分析5.3、中國資本賬戶:堅持漸進開放5.4、漸進開放應遵循的基本原則5.5、如何漸進開放
第6章  人民幣國際化:困境與期望6.1、貨幣國際化的含義6.2、國際貨幣對貨幣發行國意味著什麼6.3、貨幣國際化:一國實力與政策推動的產物6.4、人民幣國際化:中國崛起的必然選擇6.5、人民幣國際化:漫長的歷史過程6.6、人民幣區域化的戰略支點:離岸市場6.7、人民幣離岸市場的風險及其防範
第7章  外匯儲備管理原則的修正7.1、外匯儲備的本質及其長期性7.2、鉅額儲備的負面影響與金融安全7.3、外匯儲備管理體制的調整7.4、「戰略性利益」使用中的若干問題
第8章  國內金融改革的戰略視角8.1、必須達到的兩種狀態8.2、金融發展不足的深刻原因分析8.3、未來金融的若干重大改革事項
第9章  國家金融戰略下的上海與香港9.1、國家金融戰略的重要支點:香港9.2、滬港合作有助於加速國家戰略目標的實現9.3、上海與香港:定位、分工、合作與前景9.4、兩地合作中的風險及其防範
第10章  行動綱領10.1、戰略核心意圖的另一種表述10.2、四大戰略目標10.3、四項工作原則10.4、七項主要任務
結束語參考文獻
專欄目錄專欄1:貨幣金融影響經濟的渠道專欄2:貨幣金融關係在國際環境中的體現專欄3: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壓抑或過度發展專欄4:市場主導與銀行仲介主導的金融系統比較專欄5:開放經濟體的一般均衡專欄6:經濟結構的抽象思考

當前,中國國已成爲世界經濟大國之一,同時又是一個轉軌中的發展中大國,其發展階段水平和特徵決定了,未來中國經濟的持續高增長既有可能性,也有必然性,但必須融入一體化的全球經濟。同時,在融入有風險的全球化過程中,又要保持金融的相對獨立性。因爲歷史已有深刻教訓,發展中國家在參與過程中,過度依賴中心貨幣國提供的貨幣、金融全球網路及其服務,會給一國發展增添不少不確定性風險。特別是在2008年美國危機後,美元地位被相對削弱,世界經濟動蕩不已的歷史時期。而中國經濟國際影響力恰遇得到提升,也正是世界與中國都需要固化人民幣在世界影響力的有利時機。當然,人民幣要實現完全的國際化,不是三年五載的事,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如果純粹從眼前人民幣國際化對投資、貿易的宏觀效應看,短期內不會顯著。但是基於長趨勢看,從現在開始著手啓動,則是中國今後10年金融戰略佈局中相當重要的一著棋。而且,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意義,在未來的5~10年內,絕不在於國際化本身能帶來的一些鑄幣稅收益、宏觀調控權的拓展以及人民幣更強的國際定價權。因爲我國人民幣在相當長時間內還無法達到美元當前的國際地位,無法超越歐元當前的國際地位。在戰略過渡期內,揭示人民幣國際化的意義,在於戰略佈局及其保持推動的進程。或者說,在於追求和推進人民幣國際地位的長期過程中,通過各種制度改革和金融開放,完善自身的結構和提高增長的效率,甚至可以推動保持穩定的國際貨幣環境。如前所述,一國貨幣的國際化,自然能享有本國金融機構在本幣金融市場國際化中的利益優勢及鑄幣稅收益。但這只是從事物發展「過程」的結果層面進行國別比較分析後得出的結論,只是具有「結果」角度上的意義。問題是,歷史儘管包含了多個似乎獨立的事件,但仍是由時間的連接性而串成的一條線。歷史發展因無數個偶然事件所組成,其「過程」會展開一種什麽新情境?「過程」中的矛盾是什麽?解決此矛盾又意味著什麽?即由國際國內各種偶然事件相伴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能否對當今世界與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産生積極的作用?這恰恰是探討人民幣國際化的現實性和必然性的核心所在。具體來說,在中國金融戰略過渡期內,追求人民幣國際化的意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1.繼續推動經濟全球化,維護世界和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需要人民幣國際化1972年毛澤東與尼克松在北京的握手,打開了中美關係的大門。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改革開放開始,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也開始加速。中國、原社會主義體系中的各國及世界上更多的地區,以數以億計的廉價勞動力,捲入了經濟全球化浪潮中,加上西方資本開始在東西半球之間流動,推動了全球經濟近30年的持續繁榮。在這近30年中,平均意義上的全球居民生活福利得到改善,中國也是這一輪經濟全球化利益的享有者。因此,進一步推動經濟全球化、保持其良好的發展態勢,應該說,是世界和中國利益所在。然而要想繼續保持和進一步推動經濟全球化,各國貨幣間匯率的相對穩定是一項基本的條件。在歷史無奈選擇的浮動匯率時代,如果一個主權信用貨幣成爲國際貨幣,其發行國政府是負責任的,各國借助跨國公司等開展國際業務,這是應對匯率波動,提高全球化收益的重要手段。應該說,以美元爲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曾經在20世紀40年代中期後的10年、20年內,在加快全球經濟穩定增長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進入70年代後,隨著美國綜合實力出現下降,世界經濟的美元周期性特徵日益明顯,導致世界各國貨幣、銀行危機不斷。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又一次暴露了佔有世界經濟近四分之一的主要經濟體嚴重的結構矛盾和國際貨幣體系的缺陷,導致美國在推動全球經濟進一步全球化方面,意願和動力在減弱。美元大起大落,石油、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度波動,給全球穩定增長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而主要爲解決全球貿易失衡設計的國際金融組織,在應對世界金融波動和相關國家危機時,又明顯力不從心。深切感到這個體制缺陷的相關國家政府,恐受制于美元的負面影響,近十年來不得不連續積累大量美元儲備,主要投資於美國金融市場。這一世界資金的迴圈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達到防範本國金融危機的目的,但同時又助長了美國採取錯誤政策的可能性,進一步加劇了該體制內在缺陷的積累和危機爆發時的危害程度。在這種環境下,要想穩定推進經濟全球化,就必須改善和重建國際貨幣體系。此時,又恰遇2009年南歐四國主權債務風險的暴露,凸顯了世界第二大貨幣——歐元的內在缺陷問題,進一步助長了國際間匯率的不穩定。面對這樣一種矛盾、困境,如何解決?全球似乎尋找不到「最優解」。因此,有人又重提20世紀40年代凱因斯提出的超主權貨幣主張。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