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 | 棉花

棉花,是錦葵科棉花屬植物的種子纖維,原產於亞熱帶,在熱帶地區栽培可長到6公尺高,一般為1到2公尺。

花朵乳白色,開花後不久轉成深紅色然後凋謝,留下綠色小型的 ...棉花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棉花棉花的歷史(英語:Historyofcotton)專有名詞經濟作物日用品綿都(英語:Cottonopolis)棉花帶棉花外交(英語:Cottondiplomacy)棉花國王(英語:KingCotton)品種陸地棉(Gossypiumhirsutum)海島棉(Gossypiumbarbadense)樹棉(Gossypiumarboreum)草棉(Gossypiumherbaceum)生產紡紗機(英語:Cotton-spinningmachinery)軋棉機紗廠(英語:Cottonmill)采棉機絲光棉珍妮紡紗機走錠細紗機紡車水力紡紗機紡織物麻紗(英語:Cambric)絲光絨(英語:Chinocloth)燈芯絨牛仔布泡泡紗(英語:Seersucker)毛圈織物閱論編世界各地棉花平均產量(公斤/公頃)棉花,是錦葵科棉花屬植物的種子纖維,原產於亞熱帶,在熱帶地區栽培可長到6公尺高,一般為1到2公尺。

花朵乳白色,開花後不久轉成深紅色然後凋謝,留下綠色小型的蒴果,稱為棉鈴。

棉鈴內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從棉籽表皮長出,塞滿棉鈴內部。

棉鈴成熟時裂開,露出柔軟的纖維。

纖維白色至白中帶黃,長約2–4公分,含纖維素約87–90%。

棉花的植株是灌木,是美洲、非洲及亞洲等地熱帶地區或亞熱帶地區的原生植物,在墨西哥有找到差異度最大的野生棉花,其次是澳洲及非洲[1]。

在舊世界及新世界均已馴化棉花。

棉花的英文來自阿拉伯文(al)quṭnقُطْن,約在西元十四世紀就開始使用[2]。

棉花的纖維最常紡織成紗線,用來製作柔軟透氣(英語:breathable)的紡織品。

在史前時代就已使用棉花的纖維。

在墨西哥及印度河谷文明(現今的巴基斯坦及印度部份地區)已發現西元前五千年的棉花纖維。

雖然很早就在栽培棉花,但一直到發明軋棉機後,棉花纖維製作的成本降低,也開始廣為使用,棉花是現在衣物中最常使用的天然纖維。

世界棉花的產量每年約2500萬噸,約佔世界耕地的2.5%。

印度是世界最大的棉花生產國,美國多年以來都是最大的棉花出口國[3]。

美國棉花的單位為標準包(bales),約是體積0.48立方公尺(17立方英呎)及重量226.8公斤(500英磅)[4]。

目錄1歷史2棉花在中國3品種與產地4用途5國際貿易6纖維形態7性能7.1外觀性能7.2舒適性能7.3耐用性與加工保養性能8品質分級9參考文獻10外部連結11參見歷史[編輯]棉花種植最早出現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在公元元年之前,棉紡織品的使用傳到了地中海地區。

公元一世紀,阿拉伯商人將精美的細棉布帶到了義大利和西班牙。

大約9世紀的時候,摩爾人將棉花種植方法傳到了西班牙。

中世紀棉花是歐州北部重要的進口物資,那裡人自古以來習慣從羊身上獲取羊毛,所以當聽說棉花是種植出來的,還以為棉花來自一種特別的羊,這種羊是從樹上長出來的,所以德語裡面的棉花一詞直譯是「樹羊毛」。

16世紀西班牙人進入墨西哥南部和尤卡坦半島,發現當地植棉業已很發達,棉花品質更好,島民將彩色棉紡成土布,做成當地人的服裝。

現在占世界棉花總產90%以上的棉種都原產於墨西哥的陸地棉。

然而,百年以前棉紗仍然沒有羊毛和亞麻使用廣泛。

這是因為亞麻或羊毛纖維比棉纖維更長,更容易紡織成紗。

此外,棉纖維要從種子中分離出來的,只能依靠人工,這個過程非常繁瑣和費時。

隨著近代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和維吉尼亞州最先發明和使用了鋸片式軋棉機,棉花短纖維的提取分離變得簡易快速。

生產效率的快速提高,以及美國南部人工成本低,使得棉紗在全球紡織市場的份額快速增加。

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纖維和紗線的生產使棉花製品成為價格低廉的商品。

棉花種植需要溫暖的氣候和水分或灌溉高水平。

生長季節是從六到七個月。

這一時期的種子發芽生長,大約需要100天,開白色花。

當莢破裂,即可提取棉纖維。

[5]現在,棉花是當今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纖維。

它的流行源於它生產較容易及其在紡織產品領域的廣泛適用性。
<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