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風雲人物:秦漢卷 | 如何做好生意 - 2024年4月

歷史風雲人物:秦漢卷

作者:閻崇年(主編)
出版社:知識
出版日期:2018年01月01日
ISBN:9787501593231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04元

秦朝在中國歷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它結束了自春秋起500多年來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確定了皇帝崇高的地位。中央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分掌政務、軍務及監察;地方上實行郡縣制,分天下為36郡(后來增至41郡),郡下設縣,縣下又有鄉、里、亭等基層組織。這樣,全國由上到下均置於皇帝和中央的緊密統治之下。秦朝還采取了一系列鞏固統一的措施:興建水利,開鑿靈渠;銷毀兵器;大規模遷移富民集中於咸陽;遷萬姓充屯邊地,謫判罪犯戍守邊防;統一貨幣,通行全國,促進了各民族各地區的經濟交流;統一文字,把簡化了的字體小篆作為標准字體,通令全國使用,后又出現了一種比小篆書寫更簡便的字體隸書,促進了文化交流;統一車軌和度量衡,使長度、容量、重量都有統一的標准,便利了經濟的發展;在農業方面,實行「強本抑末」,允許土地私有及自由買賣,統一戶籍管理;以咸陽為中心,廣修通往全國的馳道,建立了相對完善的交通網絡。秦始皇把嚴刑峻法施於文化領域,大肆鉗制思想,禁錮言論自由。他規定除了秦國的歷史記載,一切史書都燒掉;民間所藏,除醫藥、卜筮、種樹之書外,其余《詩》《書》及百家語焚毀。對在背后議論其貪權專斷、濫用刑罰的方士和儒生加以追查,對朝廷不滿的儒生,將其活埋。即歷史上的「焚書坑儒」。除了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統一措施外,秦始皇也注重對外開拓。他北伐匈奴,南平百越,使秦朝版圖大定,又將原來燕、趙、秦三國所建的城牆連接起來,加以補築和修整,補築的部分超過原來三國長城的總和,成為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至今仍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跡。秦朝的統治極為殘暴,在歷史少見,因此它很快就被人民推翻。但其創立的制度,則為歷代王朝所遵循,奠定了中國作為中央集權的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基礎。秦朝之后第二個出現大一統的朝代是漢朝。漢朝分為西漢(公元前202~公元25年,劉邦建立,定都長安)和東漢(公元25~220年,劉秀建立,定都洛陽)兩個歷史時期,其間西漢曾有王莽代漢自立的短暫新朝(公元9~23年)和更始帝政權(公元23~25年)。后世史學家亦稱兩漢。漢朝的疆域十分廣闊。西漢后期,除西藏、內蒙古等地外,現今中國領土基本上都納入了漢朝的版圖。漢朝的土地所有制與秦朝相同,土地私有,並可自由買賣。西漢初年吸取秦亡教訓,皇帝注重休養生息,興修水利,推廣新式耕田法和農作工具等,使被破壞的經濟逐漸得到恢復與發展。到了漢、武帝時期,國力達到鼎盛。強盛的經濟為文化的繁榮奠定了基礎。漢朝的中國文化大發展時期,西漢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當時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漢朝在壯大國力的同時,還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明。許多人將漢朝中國和同時期歐洲的羅馬帝國與印度的孔雀王朝並列為當時世界上先進的文明古國。閻崇年,山東蓬萊人,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著名歷史學家。主要著作有:專著《努爾哈赤傳》《清朝開國史》《古都北京》(中、英、法、德文本)等,論文集《燕步集》《燕史集》《袁崇煥研究論集》《滿學論集》《清史論集》等,近年出版了25卷本《閻崇年集》及《閻崇年自選集》。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主講並出版《正說清朝十二帝》《明亡清興六十年》《康熙大帝》《大故宮》等,在外引發了強烈的社會影響,被譽為「百家講壇」的開壇元勛。

第一編治亂興衰話帝王千古一帝——秦始皇短命皇帝——胡亥西楚霸王——項羽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文景之治——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雄才大略——漢武帝劉徹中興皇帝——漢宣帝劉詢新朝皇帝——王莽東漢復興——光武帝劉秀第二編千古將相傳後世策滅六國——李斯被夷三族——趙高七十反秦——范增蒙氏四雄——蒙驁、蒙武、蒙恬、蒙毅祖孫三將——王翦、王賁、王離項羽分封——章邯興國名相——蕭何國士無雙——韓信功成身退——張良鑿空西域——張騫常勝將軍——衛青封狼居胥——霍去病投筆從戎——班超第三編文化名人留書香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韓非滑稽多智——東方朔漢賦大師——司馬相如一代大儒——董仲舒史家絕唱——司馬遷倡古文經——劉向、劉歆父子文史大家——班固思想大儒——王充第四編科技巨匠譜新篇精於修渠——鄭國、史祿漢農學家——趙過改進造紙——蔡倫古典科聖——張衡中華醫聖——張仲景一代神醫——華佗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