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農場:城市發展新趨勢 | 如何做好生意 - 2024年11月

垂直農場:城市發展新趨勢

作者:迪克森.戴波米耶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15年12月10日
ISBN:9789865722722
語言:繁體中文

  ●在都市裡如何興建農場?
  ●餿水廚餘為何是重要資源?
  ●冰冷的高樓大廈如何變成綠建築?

  所有的答案,都在《垂直農場》裡

  在人口破70億的今天,資源足夠卻分配不均
  未來,我們有更好的方法解決生存問題
  這不是科幻電影,而是真正能夠實現的目標
 
  你有沒有想像過這樣的世界?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在地的糧食來源,以最安全的方式種植,沒有浪費任何一滴水、一絲能源,而且只要乘坐電梯就可以前往販賣天然食品的商店……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戴波米耶教授早在十幾年前就開始著手解決美國糧食、水資源及能源危機,他不但想得很遠大,也想得很「高」。戴波米耶的神來之筆──「垂直農場」的概念,鼓舞了全世界的科學家、建築師以及政治家。如今,戴波米耶在這本開創性的著作中闡釋垂直農場將如何影響未來的世世代代、改變世界的面貌。
  
  他將帶領讀者進入不可思議的垂直農場之旅,這一棟棟充滿水果與蔬菜的建築物,將成為在地的食物來源,供應整座城市所需。

  垂直農場將為我們帶來何種益處:
   *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都生產食物。
   *保護糧食作物不受不可預期及有害的天候所影響。
   *回收利用室內環境的水。
   *提供在地工作機會。
   *減少殺蟲劑、化學肥料及除草劑的用量。
   *大幅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減少因為運送或儲存造成的糧食損失。
   *遏止農藥逕流。

名人推薦

  吳明益(知名作家) 專文推薦

  一致推薦:
  李家維《科學人雜誌》總編輯
  李永展(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程昀儀(掌生鼓粒創辦人)
  楊儒門(台灣農業觀察家)

作者簡介

迪克森.戴波米耶 (Dr. Dickson Despommier)

  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環境衛生科學系教授微生物與公共衛生達三十八年之久,曾經獲得六次最佳教師獎,並榮獲2003年美國醫學院學生協會的金蘋果教師獎。他的垂直農場研究獲得許多頂尖媒體的專題報導,包括英國國家廣播電台(BBC)、法國國家電視台、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柯伯特報告》(The Colbert Report)與《今夜秀》(The Tonight Show)等,在美國紐約時報、時代雜誌、科學人及華盛頓郵報也都有詳盡的報導。近來他也受邀在「科技、娛樂與設計大會」(TED Conference)、Pop! Tech及全球科學饗宴(World Science Festival)上發表演說,並接受中國、印度、墨西哥、約旦、巴西、加拿大、及南韓等國政府邀請,協助處理環境問題。

  他曾經受邀在許多全國性及國際性專業年會上,以及在哈佛、麻省理工學院等知名大學發表主題演說。是美國芝加哥科技博物館列名的創見家之一,目前居住在美國紐澤西州的佛德里郡。

  作者官網:www.verticalfarm.com/

譯者簡介

林慧珍

  國立台灣大學動物科技研究所碩士、美國紐約大學新聞研究所科學與環境報導碩士,曾任職新聞媒體及企業公關,目前從事科普翻譯及寫作。

推薦序 活的城市  /吳明益
英文版推薦序 迎向城市農業的挑戰 /馬荷啦‧卡特
前言 建構永續自給的城市
第一章 重新建構自然
第二章 昨日的農業  
第三章 今日的農業
第四章 明日的農業
第五章 垂直農場的優點  
第六章 垂直農場的形式與功能  
第七章 垂直農場的社會福利  
第八章 垂直農場的其他用途  
第九章 糧食的未來 
致謝  
參考書目  
網路資源  
相關網站

推薦序

活的城市
吳明益(知名作家)

  一天我收到花蓮「大王菜鋪子」的訊息,信件裡徵求協助耕種的人力,而農場擁有者則以農耕技術的傳授做為交換。我常想,農耕不但是人類開始得以擴張族群數量的革命性發展,也是一種人與土地的溝通,喪失了這種溝通的管道,恐怕是城市居民燥鬱的重要原因。

  十年前我讀到加拿大學者Mathis Wackernagel和William E. Rees所寫的《生態足跡》(Our Ecological Footprint: Reduce Human Impact on the Earth)時,情不自禁地看了四周一眼,養活我這樣一個人,究竟需要多大的土地呢?

  所謂生態足跡分析是一種計算工具,它是以相對應的生產力土地來估算某特定人口或經濟體的資源消費與廢棄物吸收。簡單地說,一個人的物質耗用和足跡大小成正比,它意味著得要有多大的空間才能養活我們這回事。書中提到,如果每個人都跟加拿大或北美人一樣生活,那我們得有三個地球才夠應付這個大腳印。

  城市人的生態足跡比農村人來得大,這一面是因為居住城市往往得耗用較大的資源,另方面是城市並不事糧食生產。美國文學研究者費特列(Peter A. Fritzell)曾以地域來分畫自然書寫(nature writing)的書寫內容,他認為「荒野」(wilderness)-「田園」(farm)-「都市」(urban)分別是人類文明涉入自然由淺至深的三種地域,田園是界於高度人工化與荒野之間的複合環境,都市裡僅有小片綠地,尚未被徵收的狹小農地,和可憐的陽台菜園而已。

  但有沒有可能都市在未來的某一天也包含田園?

  《垂直農場》就是思索這樣把整個城市變成「從搖籃到搖籃」概念的一本書。書中先以分析各地原始農耕為思維基礎,談到現代農業的轉型。現代農業最「鮮明」的特徵,莫過於化學肥料與農藥的使用。這些化學物質傷害了土壤,讓土壤的生育能力看似在綠色革命下短暫提升,實質逐年降低。而城市由於供應了大量的人口生活所需,因此排放出的垃圾、「黑水」(由糞便、尿液、洗澡水、暴雨徑流等組成的髒水)遠超過土地的容受度,荒野的生存空間因此被傾圮的田園和囂張的城市奪占,糧食問題據信是未來貿易或實質戰爭極有可能的觸發點。

  而垂直農場是一個艱難,卻值得一試的構想。垂直農場意味著採光良好,充份利用陽光,在非開放性的空間裡採取水耕(hydroponic)與氣霧耕(aeroponic)的城市建築。過去城市的糧食仰賴田園,因此光是運輸能量就耗用了不少石化資源,垂直農場可以降低糧食運送距離。而城市所產的黑水、餐館的「廚餘」,在經過處理以後,又可能變成垂直農場的肥料來源,同時減低了垃圾量。這麼一來,城市便「包裹」了田園,成為具生產力的新生地。

  事實上就我所知,歐美與日本許多城市都已經開始鼓勵都市建物頂樓、室內或陽台開闢成小型農場,只是垂直農場是一個更龐大、更具企圖心的地景改造。也因此,我以為垂直農場面臨最核心的考驗恐怕不是栽植技術的問題,而是該由誰來建構農場?也就是說,垂直農場不僅是一個農耕技術革新與城市規劃的新概念,恐怕也是一次土地與政治權力的革新。而後者才是最困難的部分,也是我認為全書過於樂觀的部分。

  但無論如何,做為地球上最具思維能力的動物,人類至少已經開始從傷害他者的麻木裡警醒,並且進入另一個階段的「沉思」。

  這本充滿企圖心的未來城市農耕規畫書,最令我感動的一段話莫過於:「如果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壽命走到了終點,人類在整個演進歷史中共創造多少個億萬富翁、甚至創作多少精美的藝術品,都不會被拿來評價我們。相反的,評判的標準應該是人類有沒有妥善照顧自己以及人類所深切依賴的其他生命。……學習如何以不侵犯其他物種權益(如闊葉林)的方式來供應自己所需,包括生產糧食,將考驗我們能否想透這個問題並解決它。我相信我們做得到。」

  是的,「學習如何以不侵犯其他物種權益(如闊葉林)的方式來供應自己所需」,才是「垂直農場」最迷人的部分。唯有朝向這個方向思考,我們才可能擁有一個真正活著,有靈魂的城市。

前言建構永續自給的城市一萬五千年前,地球上還不見任何農場的蹤影。多年後的今天,人類耕作的農場面積已相當於一個南美洲,這還不包括放牧的土地。這段時間以來,人類發明了文字、數學、音樂與許多東西,當然,還有城市。然而,人類在從狩獵採集者搖身變成城市居民的過程中,從來沒有建造出任何一個真正能讓人類健康居住的大都市。隨著人口增加,城市生活成為常態,人們開始必須為多年來製造的堆積如山的垃圾付出代價。垃圾為居家環境周圍的各種病原提供了養分,助長了疾病的興起與流行。例如,12世紀時,一路從中東返回歐洲的十字軍隨意將各種垃圾丟棄在歐洲各地,吸引了成群的老鼠。這些老鼠身上帶著透過跳蚤傳染的鼠疫桿菌,當老鼠死了之後,身上的跳蚤很快就找上人類作為宿主,引爆了歐洲第一次的黑死病疫情,奪走當時三分之一以上居民的生命。霍亂是在1836年透過來自孟加拉灣的貿易船傳播到歐洲,一開始先攻占英國倫敦,由於泰晤士河裡傾倒的垃圾富含營養成分,於是霍亂開始流行,每年都造成上萬名倫敦市民死亡,直到約翰.司諾(John Snow)醫生找到霍亂的致病機制為止。你可能認為,我們已經從這些經驗裡學到了不少,但到了19世紀時,紐約市還因為街道上的垃圾而引發大規模腹瀉疫情。直到現在,多數城市仍然沒有找到能好好利用垃圾的方法。紐約市居民仍然因為害蟲以及衛生條件不佳所造成的疾病而備受困擾,哮喘就是其中之一。大多數城市的垃圾掩埋場目前都已不敷使用,城市社區因此不得不重新找尋新的垃圾處理方式。然而,人類還有希望,一切即將改變。現在,我們已經具備了工具,也希望能將病入膏肓的都市轉變成能夠安心養育孩子的好所在。一旦完成都市中心的改造之後,我們就可以把注意力轉向,重建那些為了開墾農地、生產城市所需糧食而遭受砍伐的闊葉森林。永續的都市生活,在技術上是相當可行的,最重要的是,它是人們所嚮往的理想。舉例而言,利用最先進、最乾淨的焚化技術,能輕易將廚餘轉換為能源;而污水也可以轉變成乾淨的飲用水。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