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的博弈智慧:東西方的千古謀略 | 如何做好生意 - 2024年11月
赤壁的博弈智慧:東西方的千古謀略
中國人講究謀略,西方人研究博弈。這兩者到底是什麼?有什麼不同?是一回事還是兩碼事?博弈論在我們的生活中真的那麼重要嗎?不錯,因為它說的是人類在各個生存領域裡的競爭技巧。
「草船借箭」、「借東風」、「華容道」等情節裡,處處有計,計中藏計。所以我們只須解剖「赤壁之戰」這樣一場具體戰役,就能窺探、領略到中國謀略學的要旨,同時也能領悟西方博弈論的精髓了。
本書採用一面敘述「赤壁之戰」、一面點評其中的謀略運用技法,帶給讀者一個欣賞與品評中國謀略學與西方博弈論的機會。只要能讀懂本書,雖還不足以成為像諸葛亮一般的人物,但起碼也能具有相當的智謀能力了。
作者簡介
王穎
一位嫻熟中國歷史的史學家和文學家,尤好鑽研中國「四大奇書」,性喜比較與綜合中西文化的異同,並從其中歸結出宜於當今所用的「現代精神」,常於報章雜誌發文立論,是一位熱愛中西文學、歷史和科學,並不忘關懷、回饋社會的優質作家。
序言 東方謀略學與西方博弈論中國人講究謀略,西方人研究博弈。這兩者都說了些什麼,是一回事還是兩碼事,博弈術在我們生活中真的那麼重要嗎?不錯,因為它說的是人類在各個生存領域裡的競爭技巧。西方博弈論淺述………001中國是謀略學高度發達的國家………004“博弈論”與“謀略學”的區別在哪里………007
第一章 “三分天下”成竹在孔明胸中當我們要進入一個博弈局前,一定要作好充分的準備,包括資訊的搜集和局勢的判斷分析,尤其是對手情況的瞭解。不能知情,何能言謀?不能知彼,何能言勝?當我們要入局的時候………013掌握與分析資訊是博弈的首要條件………017判斷形勢和分析對手是兩項必要的工作………021
第二章 孫權、劉琮策略的選擇選擇用什麼樣的策略去對付敵方,這是制勝的關鍵。在任何一次博弈中,都可能找到上、中、下三策,但是你想選擇何種策略,肯定包含著你的局限與偏好,如何選擇最優策略,展現出一個人的決策水準。總會有上中下三類馬………029重要的是策略選擇能力………035策略之樹常青…………040第三章 結盟——孫劉抗曹的唯一出路弱者想要反抗強者,只有相互聯合起來。但是兩個或三個合作者能否聯盟,聯盟之後誰占主導地位,誰能當上盟主,這得依他們實力指數的大小而定。正由於這種結合方式內部潛伏著各種矛盾,這些矛盾成為聯盟身邊的不定時炸彈,也將是對手喜于利用的致命點,達到破壞聯盟的目的。從桃園三結義到孫劉聯盟………049劉備在結盟時的實力指數………053合縱為什麼鬥不過連橫………058
第四章 赤壁勝利是怎樣取得的雖然我方是弱勢,敵方是強勢,但只要不斷地做自己的加法而做敵人的減法,那麼,這個均衡的臨界點終會到來。到了那個時候,量變換成了質變,總決戰就開始了。聚勢、借勢以積累自己,再耐心地等待時機,這就是弱者行為藝術的訣竅。增一與減一的積累技巧………065等待著那個階段的來臨………069借勢——增加自己力量的有效方法………074
第五章 戰前語言和信函的博弈一封書信,幾句傳話,在相持狀態下都是一種博弈。或是用語言激怒對手,或是用書信欺騙對手,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關鍵是看誰的思考與智慧更高一籌。所以,在敵我雙方還處於相對靜止的態勢的時候,其實“戰爭”已經開始了。“威脅”與“承諾”的博弈………083激怒性語言的博弈………090欺詐性語言的博弈………094
第六章 捕捉曹操與曹軍的“七寸”“打蛇要打七寸”,這話是說要攻擊到敵人的要害上;同時,敵我雙方都有一個力量消長的週期,一定要在有利於我而不利於敵的時候進行攻擊,懂得了這兩點,也就懂得了戰場與商場的取勝之道。攻擊敵人的“七寸”非常重要………101捕捉戰機其實是尋找“時機七寸”………106“三而竭”就是週期走勢的最低點………110 第七章 赤壁戰中領導者的智算能力赤壁之戰中的曹操、周瑜和諸葛亮三人都是謀略家,所以赤壁之戰可以說成是他們三人之間的戰爭。在謀略對謀略的比賽中,我們可以看出三者智算的高下。是否能有很好的謀略,是否能夠接受部下的好點子,這不但要看他的智算水平,還牽涉到這個人的性格特點和弱點;同時,能否被他人算計和欺騙,這也與這個人的性格弱點有關。提升劉備實力指數的諸葛亮………117周瑜與曹操思路上的博弈………122性格在博弈中的成敗得失………126 第八章 曹操的敗軍會走哪條路呢你賭大,他開小,這種不確定性問題的策略是最難制定的了。就像曹操逃跑的路線,他是走大路還是華容小道,事前能夠預測得正確嗎?諸葛亮又是憑什麼算准了的?這裡面的關鍵之處是如何揣測和運用三段論的推理方法。諸葛亮與關羽的賭博………133對不確定性問題如何決策………138最高的智謀是前期的預測………142揣測——預測的一個重要法則………145
第九章 激情給博弈帶來的致命傷博弈論提出了一個前提,參加博弈的人必須是理性的行動者,他思考的是如何使自己的目標最大化,因此,把情感因素排除正是博弈論的局限性。但是,世界上的決策很少是完全理性的。情緒在博弈中起著十分重要的正面作用與負面作用。所以,情緒是博弈中的一把雙刃劍。情緒是理性博弈的大敵………151感情的砝碼究竟有多重………155韓信與楊志給我們的啟示………160
第十章 最好的策略是針鋒相對針鋒相對的策略以合作開局,但從此以後就採取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策略,它實行了獎與罰的原則。它永遠不先背叛對方,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是“善意的”;它會在下一輪中對對手的合作給予回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是“寬容的”;它又會採取背叛的行動來懲罰對手上一次的背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又是“強硬的”;它的策略極為簡單,對手一望便知其用意何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又是“簡單明瞭的”。從囚徒的兩難到針鋒相對………165針鋒相對策略的優越性………169針鋒相對背後的長遠利益原則………173
第十一章 雙贏——孫、劉合作的最佳結果任何合作都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之上。而合作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達到雙贏的效果,但是這種合作局面必須由各合作方共同維護,任何一方稍加破壞都會變成雙輸的局面。合作成功了,也就取得了納什均衡,即得到了利益的最大值。孫、劉兩家在赤壁之戰後都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但隨即也便出現了新的衝突,這也是合作中潛伏著的致命傷。合作的基礎是相互信任………181為什麼合作與聯盟是最好的………185打勝了,孫、劉雙方各有所得………190
第十二章 新的博弈緊隨在赤壁之後赤壁之戰的博弈結束了,緊接著就是新一輪的博弈。荊州就成了三方的必爭之地。關羽的死,致使孫、劉聯盟徹底破裂,因之爆發了夷陵之戰。但是兩個弱國想要不被強魏所滅,它們還得聯合在一起。於是,吳國與蜀國便經歷了這樣一個聯合—背叛—再聯合的過程。從科索沃外爭與內鬥說起………197矛盾升級與結盟的變化………201諸葛亮修復結盟的努力………207第十三章 欺詐是中國謀略的一大特色 附錄附錄之一 赤壁之戰前三方形勢概述…………211附錄之二 赤壁之戰的經過………217附錄之三 赤壁之戰以後形勢概述………223
序言
東方謀略學與西方博弈論
中國人講究謀略,西方人研究博弈。這兩者都說了些什麼,是一回事還是兩碼事,博弈術在我們生活中真的那麼重要嗎?不錯,因為它說的是人類在各個生存領域裡的競爭技巧。
西方博弈論淺述
博弈,英文為game,可以翻譯成“遊戲”。不過,對於英美國家而言,它們的遊戲不同於中國人的遊戲概念。它們把體育競技,甚至總統、國會競選都可以稱為遊戲,獲美國普立策獎的《權力遊戲》一書,講的就是國會裡的權力鬥爭。因此,西方人的遊戲概念並非中國人的“純粹玩玩”的意思。
現在將它譯為“博弈”,我們就更好理解了。博,賭博(賭球、彩票、賭馬等等);弈,下棋(包括遊戲競技、體育比賽競技)。兩者綜合,是指各種競技中的輸贏技巧。
我們可以把這個詞看做是一個比喻,就像中國的象棋,到今天還會寫上“楚河漢界”字樣,它表示的是秦末漢初時楚漢之間的戰爭。那個“將”與“帥”,代表的是項羽和劉邦。
事實上,人類的諸多遊戲都帶著人類真實競爭的痕跡,方寸棋盤之上,代表的是企業間生死攸關的競爭、刀光劍影的交鋒,代表著國會競選和總統換屆等明槍暗箭的搏鬥。無論是在政治、軍事或商場上,還是黨派、集團、民族或國家間,類似棋盤上的遊戲始終在進行著,不斷在重複並更新著,沒有一刻停止過。這就給“博弈論”帶來了極大的現實意義。雖然我們可以命名它為“博弈”,其實它講解的是人類在各個生存領域裡的競爭技藝。
“博弈論”是一門很年輕的科學,到現在不過60餘年。要往上推算它的老祖宗,最遠大約可以追溯到西元1713年,那時有一個英格蘭貴族詹姆斯.沃爾德格雷夫發現了一種能夠在撲克牌遊戲中勝出的方法,其中包含了現代博弈論的許多要素。不過,那還不算是博弈論的誕生。
200年後的另一位撲克牌手、法國數學家埃米爾.博雷達爾提出一種巧妙的方法來處理在遊戲中在不知道對手想法的情況下尋求最佳行為策略的問題:無論對手如何行動,以這種方法行動將會使自己的損失降低到最小。博雷達爾還給出了一些簡單遊戲的經驗法則,比如,在“石頭、剪刀、布”的遊戲中,這三項如何組合能將失敗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否定他的是一位當時的年輕人--25歲的匈牙利數學家馮.諾伊曼,他的結論是:在兩人對抗中,任何一人收穫恰是另一人所損失的,總是存在著一種雙方應使用的可能的最佳對策,他把這稱之為“極小化極大”對策。
馮.諾伊曼用極其複雜的方法表明,要在這種遊戲中獲勝,最好的對策是研究所有的選擇,算出它們可能的最壞結果,然後選取壞處最小的一個策略。
馮.諾伊曼提出的理論同時也存在著局限性。最嚴重的問題是一人所得恰是另一人所失的假設(這在博弈論中稱為“零和遊戲”,就是兩個人本來都無所失也無所得,其中一個人勝利了,把另一個人的利益拿了過來,得一方的所獲正好是缺一方的所失,而兩者相加仍是零),是實際生活中的一部分現象,但還有許多情況並不符合這個原則,例如一筆買賣做成了,一方得到了錢,而另一方得到了急需的貨,這可以稱得上是“雙贏”,即雙方都在這次活動中受益了。反之,當年蘇聯在古巴部署對付美國的導彈,如果雙方打了起來,就可能是兩敗俱傷的雙輸結果。
馮.諾伊曼的理論不適用於上面所說的“非零和”遊戲,那麼,在“非零和”遊戲之中,能不能找到最佳的策略呢?這時,又一位才華橫溢的年輕數學家找到了答案。這個人叫約翰.納許,不久前才到中國來訪問過。在西元1950年,他只有21歲,還是普林斯頓大學的學生時,是他拓展了馮.諾伊曼的“極小化極大”定理,用以處理“非零和”遊戲的情況。納許證明,對任何數目的遊戲者之間進行的任何種類的遊戲,每個遊戲參與者都至少有一個對策可以保證:當其他人不改變策略時,他本人此時的策略是最好的,也就是說,此時如果他改變策略,他只會做得更糟。
這個對策稱為“納許均衡”。很快,納許均衡成為博弈論的核心,也成為爭議的根源。原因之一是這類對策並不見得對那些遊戲者來說是最好的策略。一個真實的例子就是核子軍備競賽。美蘇雙方都知道最好的策略是裁減核子武器,但彼此都不信任對方,結果雙方都在武器上花費了巨額資金,使老百姓的生活品質因軍費的高昂而停滯不前,甚至大幅下降,結果演變成雙虧的局面。
顯然,許多日常生活呈現出更複雜的情況,那裡面包含著兩種以上“納許均衡”,遊戲者不知道應該選用哪一種。
西元1955年,好萊塢一部電影中的一個場景提供了一個生動的例子:吉姆和巴茲駕車比賽,一齊沖向懸崖邊,第一個膽怯而放棄的人算輸。於是,吉姆和巴茲必須在把車急轉彎和繼續向前的二者中擇其一,這個遊戲有四種可能的結果,卻沒有一個最理想的結果。先開車轉向意味著輸,但如果兩人一起繼續向前開,結果都會掉落懸崖而車毀人亡。再就是雙方同時轉向,二人都承認輸,這將是一個較好的結果。但是,令人費解的是,納許的研究顯示,這一明智的抉擇不是納許均衡。
看來需要另外的一些東西來解決這個難題了。比如,吉姆可以在比賽開始前假裝醉酒(這是欺騙對手的戰術,讓對方覺得你什麼都不吝,根本不怕死),從而誘騙巴茲首先急轉車。
總之,納許的工作顯示,馮.諾伊曼在博弈論中得出的結果並不明確。從那以後,博弈論的研究分成兩大陣營:一方集中考察一些經典遊戲來抓住問題的精髓;另一方尋求將博弈論加以拓展,使之能更好的解決現實問題。
西元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包括納許在內的部分博弈論先驅,從而博弈論也受到了人們更加的重視。
由於博弈論是研究人際關係中合作與對抗(不合作)的行為規律,這種行為規律應當是屬於人類生存最基本的活動,因此,它是屬於綜合社會學中一門最基本的學科,它所取得的任何成就,都會引起人們的關注,並在現實生活中產生實際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