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變1063-1086:破解百年大宋由盛轉衰的關鍵真相,還原北宋政爭君臣在歷史大時局的命運與選擇 | 如何做好生意 - 2024年11月
大宋之變1063-1086:破解百年大宋由盛轉衰的關鍵真相,還原北宋政爭君臣在歷史大時局的命運與選擇
中國歷史上第一場馬王政爭!
聚焦北宋英宗、神宗到哲宗的三朝政壇風雲,
看北宋政治家們如何從一場君子之爭,演變成朝野分裂的政治大對決!
北大歷史學系教授、宋史專家趙冬梅,破解百年大宋盛衰轉折的重磅之作!
揭露大宋之變的錯綜因果,探究帝國興衰的深層根源,
帶你讀懂北宋權力運作的歷史智慧!
這是一個朝代的轉折史,作為君王,他們奮發進取:
行新法、伐交趾、收河湟,改制元豐,伐夏開邊……卻無法阻止國家衰亡。
* * *
這是一群有識之士的時代悲歌,作為臣子,他們名震千古:
韓琦、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蘇軾……卻難解當下危機。
* * *
君臣遇合之際,他們積極尋求變革,
卻終將改革變成政治角力,將北宋推向危亡的深淵!
▌一出版即席捲大陸各大好書榜!各大知名公眾號、媒體強力推荐,當當網99.9%讀者五星好評!
▌羅輯思維、得到APP 創始人‧羅振宇‧重磅推荐
從來沒有哪個朝代像宋朝這樣飽受爭議,有人說它積貧積弱,有人說它文明輝煌。本書作者、北京大學趙冬梅教授認為,從一○六三年英宗即位,到一○八六年哲宗初司馬光離世,二十四年間,是宋朝政治由盛轉衰的關鍵轉折,堪稱「大宋之變」。
本書以司馬光的後半生為線索,推演英宗、神宗、哲宗三朝政壇風雲,深入濮議之爭、王安石變法、司馬相業等歷史細節,以人物為經,以事件為緯,刻畫出鮮活的歷史人物與情境,充分展現韓琦、王安石、司馬光、蘇軾等文人政治家在歷史大變局中的抗爭與博弈,再現共治時代末期知識分子的榮光與屈辱。以抽絲剝繭的分析推理,典雅流暢的語言,探究大宋之變的錯綜因果和歷史真相,揭示朝代興衰、帝國統治的深層根源。
從宋朝這段風雲詭譎的政局中,我們清楚地看到,當士大夫群體分裂成利益集團,當集團的利益超越國家的整體利益,集團之間於是黨同伐異,互相攻擊,甚至水火不容,終致掌權者開始政治大清洗,鬥敗者淪為政治黑名單,國家領導人也失去了超越性的視野,不得不跟更擅於玩弄權勢的集團結合。北宋滅亡的禍根,也正是在這二十幾年間的國家紛擾中埋下。
▌本書特色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宋史專家、「百家講壇」特邀主講人趙冬梅治宋史之作。講透「大宋之變」的深層根源和歷史邏輯:在以皇權為根基的帝制時代,寬容政治消亡、君臣共治打破,北宋政治走向不可逆轉的腐敗。
◆以人物串聯歷史,以細節關照全局。以推動歷史發展的樞紐性人物司馬光後半生行跡為切入點,來勾勒北宋政治的演變軌跡,還原北宋由盛轉衰的歷史真相,探討帝制王朝的政權格局與歷史命運。
◆深入歷史過程,還原歷史事件中的「情與理」。對許多宋代歷史上的重要問題,如王安石變法、司馬相業等,重新回到歷史情境中去同情和理解,從宋代的歷史背景和實際運作的效果予以評析,為讀者提供新的看待歷史的方式。
◆以史料為據,從人性角度,充分還原了北宋君臣在歷史大時局的命運與選擇。
◆附有《大事記年》《宋朝官制簡表》,人物關係、歷史脈絡清晰可循。
▌以史為鑑
當朝野在政治正確的內鬥中逐漸淪喪,
政治糾錯批評的機制失效,終於埋下國破家亡的禍根!
◆宋朝如何從開國初期的包容走向皇帝和宰相的專制?
◆如何站在當時的歷史情境公平地評斷王安石變法?
◆宋神宗、王安石對宋朝政治文化造成哪些無可彌補的傷害?
◆一身正氣的司馬光在萬眾歡呼聲中登相,為何最終一事無成?
▌名家推薦
「歷經英宗、神宗、哲宗三朝的政治風雲,讀者似乎能跟著時間的推進,目睹大宋的政治資源是怎樣一點一滴地耗盡,讓『共治』的理想變成黃葉滿地,借用書中標題,『沒有贏家的戰爭』。作者『對人事的深刻理解』讓這本書通俗而不媚俗,易讀而亦耐讀,成為難得的寫史佳品。」
──楊早(著名書評人)
「文獻工夫很足,洞察很深刻,但並不故作高深,敘述流暢,文采飛揚。對宋朝為什麼會從仁宗時期的包容走向神宗時期的專制,宋神宗、王安石做了什麼,應負怎樣的責任,交代得很清楚。」
──姜鵬(百家講壇主講人)
作者簡介趙冬梅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大陸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特邀主講人,浙江大學公眾史學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中國宋史研究會理事。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英國牛津大學高級訪問學者,曾任德國維爾茨堡大學漢學系客座教授、法國巴黎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美國史丹佛大學北大分校客座副教授,香港浸會大學「章群中國歷史講座」特邀主講人;致力於宋代制度史、政治文化史、歷史人物傳記的研究、寫作和傳播,主要著作有《文武之間:北宋武選官研究》《武道徬徨:中國古代的武舉和武學》《司馬光和他的時代》《千秋是非話寇準》,譯著《天潢貴冑:宋代宗室史》《中國轉向內在:兩宋之際的文化轉向》。
前言
第一部 父子君臣,1063—1067
一、父死子繼
二、帝后•母子•天下
三、強撤簾
四、「式微」歌
五、濮議:父親名義戰
六、把名字刻入石頭
七、沒有贏家的戰爭
第二部 舊邦新命,1067—1069
八、新皇帝二十歲
九、「大有為」鋒芒初露
十、一朝天子一朝臣
十一、話題人物王安石
十二、四月談話
十三、理財爭論出延和
十四、司法分歧起阿雲
第三部 風雲初變,1069—1071
十五、開封山雨欲來
十六、馬王初較量
十七、王安石的勝利
十八、皇帝愛韓非
十九、去意決絕
二十、青苗法紅線
二十一、登樓不見山
第四部 長安不見使人愁,1071—1085
二十二、勇敢者的墓誌銘
二十三、獨樂園中獅子吼
二十四、新法得失
二十五、書局風波
二十六、遺表真情獻大忠
二十七、神宗的眼淚
第五部 黃葉在烈風中,1085—1086
二十八、開封的呼喚
二十九、言路何難開
三十、「黃葉在烈風中」
三十一、「司馬相公」的體制困境
三十二、神宗舊相
三十三、僵局
三十四、「奸臣」去
三十五、政治中的政策
三十六、病榻上的宰相
三十七、復仇與和解
三十八、人間最是寬容難
三十九、葬禮與哀歌
北宋 (1063—1086)大事記
後記
注釋
前言 一、細節.真實.偶然性 本書所講的,是北宋政治家司馬光和他的時代的歷史,敘事時間上接《司馬光和他的時代》(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4年)。那本書從司馬家世一直講到仁宗朝結束,是以司馬光的成長為主線的真、仁兩朝政治史。本書從仁宗養子英宗委屈糾結的即位開始,一直講到哲宗初年司馬光含恨離世。 英宗荒唐的四年給北宋政治造成了深度傷害,財政困難加劇,官僚集團裂隙橫生。作為英宗之子,血氣方剛的神宗因而背負了為父親和血統「正名」的責任,必欲「大有為」。開疆拓土、治禮作樂都是題中應有之義,然而財政困窘其奈何?王安石「乃能趨赴,以向聖意所在」,施展理財之術,創為青苗、免役諸法,以朝廷而行商賈之事,與富民爭利,多方斂財,乃使國庫充盈,有效配合了神宗的拓邊事業。王安石與神宗先後相繼,變本加厲,「一道德」「同風俗」,斥「異見」「人言」為「流俗」,棄「祖宗之法」於不顧,自熙寧二年(一○六九)二月王安石參政至元豐八年(一○八五)三月神宗駕崩,十六年間,「靡然變天下風俗」,把仁宗朝獨立思考有擔當的士大夫改造成為工具性十足的官僚。理想主義在消逝。北宋前中期朝堂上「異論相攪」的寬容風氣,君主體貌大臣、存恤「大體」的「和氣」氛圍,宰相大臣、侍從台諫敢爭是非的獨立精神,都在崩解消散。「危辱時代」即將來臨。司馬光抗爭不得,自熙寧四年(一○七一)起,退居洛陽十五年,成就了偉大的《資治通鑑》。 神宗駕崩後,哲宗少年即位,神宗之母太皇太后攝政,邀請司馬光還朝主政,更化調整。司馬光對於「神宗的官場」缺乏基本認識,對追隨者毫無約束意願,對國家的實際狀況缺乏調查研究,對政策調整缺乏通盤考慮,無班底,無手段,無能力,無經驗,空懷一腔熱血,以皎皎之身投諸滾滾濁流,執政十六個月即抱憾而終,徒留一曲失敗英雄的悲歌。 司馬光身後,官僚集團的矛盾白熱化,陷入「惡性分裂」,宋朝政治跌入「危辱時代」。士大夫因內鬥自我消耗,集體迷失方向,失去了制衡皇權的力量。皇帝和宰相將個人私欲與派別利益置於王朝整體利益之上,朝有弄權之相,國無「大忠」之臣。大宋朝廷失去了調節社會矛盾、應對內外打擊的能力。最終,女真人兵臨城下,結束了這個可恥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