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高雄美術館新建案2020?推薦回答

作者:林佳禾余青勳

作者:吳慧芳李虹枚謝宇婷

  透過石晉華的大型回顧展「線」,我們將看到當代一位行者對於藝術與宗教精神的一次完美結合,彰顯出「當代宗教藝術」最佳的範例。

作者:柯念璞/編

  本展藉由高雄市立美術館現代至當代典藏作品,以身體作為思辨台灣後殖民歷史處境文化、政體及集體意識等面向的觸媒,探索自1920年代殖民時期台灣發展視覺形式所展開的現代性身體,及其視覺語言的綿延性在時間差異中不斷產生之轉譯,身體如何作為探測、中介歷史與他者、事件的切片。陳澄波、邱潤銀、郎靜山、楊英風、陳夏雨、顧福生、張照堂、陳界仁、侯俊明、謝春德、許淑真與陳瀅如等藝術家的闡釋、剝離、並將之轉化...

作者:簡正怡陳美智

  高美館《一個都不放過:當代藝術的推理事件》特展(And Then There Were All)發想自於英國推理小說女王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Mary Clarissa Christie, 1890-1976)的作品《一個都不留》(And Then There Were None)。展覽以深受大眾喜愛的推理小說為靈感,集結近30組國內外藝術家的精彩創作,將展場打造為充滿謎團的神...

作者:羅潔尹/編

  本書採輕鬆、詼諧的方式進行書寫,以台灣重要的當代藝術家許自貴之創作自述為基,進行故事性的編撰,並透過同名展覽的研究過程,集結其45年(1973到2018年)來的各階段系列,向讀者鄭重介紹這位資深藝術家畢生的創意精華。

作者:倫敦設計博物館

  本書內容記錄並呈現高美館《老而彌新》 特覽相關內容。本展係由倫敦設計博物館所策畫,旨在探討與人口統計及設計相關的種種議題。展覽包含六個主題:老化、認同、居家、社群、工作、行動力。在每一主題下皆有六個主導之設計工作室規劃新穎且具巧思的計畫,展現設計的潛力,進而協助人們在步入老年之時能過著更充實、更健康、更有意義的生活。一個逐漸遠離年輕人而走向老年人的世界對設計師是一大挑戰。然而,面對老化,...

作者:張艾茹

  展出劉耿一創作初期迄今作品約100組件,含繪畫、家具及建築設計等。展覽以6個單元建構:第1單元,探掘潛藏的個人特質,對美的想像與追尋;第2單元,敘事風格的建立:應對社會劇變進行情感的紀錄;第3單元,另一個家園的生命經驗-紐西蘭的人生旅程;第4單元,光與影-記憶與現實交錯;第5單元,以疑慮之眼面對未來情狀,跟時空進行對話;第6單元,與畫作共構心靈景緻的木作和建築。

作者:余青勳

作者:魏鎮中

  本專輯為藝術家郭昭吟創作的麻繩軟雕塑作品圖錄。

作者:李元程

  高雄市立美術館「市民畫廊」展覽《皺折語境—李元程陶藝創作展》展覽專輯。「皺折語境」為長榮大學李元程副教授近期柴燒陶藝創作之匯集。此系列性作品展現了柴燒陶原始的肌理質地,以「皺折」為獨特之造形語彙與表現意象,於褶曲、擠壓、扭轉等手法中匯聚有機之形體,形成相互翻褶、彼此穿透之空間景貌。藝術家復返於陶藝過程中的偶然性與直覺性,以有意的行動帶出無意的形狀,沉浸在質料與紋理的感性痕跡裡。陶塑在此成...

作者:

作者:彭健安/編

  本書收錄高美館2017年入藏之作品,包含購藏13件、捐贈56件、高雄獎6件以及1件委託創作,共76件作品。本次典藏目錄特邀專家學者針對「關鍵典藏」撰寫專文賞析,期許擴延典藏之影響力。

作者:吳慧芳

  什麼是「當代」?又該如何定義「水墨」?言人人殊,《水墨曼陀羅》展覽選擇跳脫沉重的美術史包袱,捨棄作繁複的字面定義,卻用最大化的包容與開放去觀察、去呈現,反映水墨藝術的當下現象。曼陀羅是一個法轉的球體,球體圓融運行不息。展覽借用曼陀羅的概念,共分五個主題:從中心「炁」(在地性)出發,以觀照高雄在地脈絡為核心,向四方發散出「形‧意‧空‧間」四項子題,亦即企圖透過「材質」、「精神性」、「虛/實...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