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資訊化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保險業使用大數據分析的潛在監理議題

大數據分析技術可以輔助保險人在核保風險分類、行銷、定價、理賠等階段,獲得更加精確分類與資訊,進而打造客製化保險商品,滿足保險 ...首頁最新評論論壇ESG重要嗎?RCEP來了台灣產業發展揭開數位時代名家群編採線上我要投稿訂閱電子報工商時報簽到歡迎!登錄到您的帳戶您的用戶名您的密碼忘記密碼了嗎?找回密碼找回密碼您的電子郵件搜尋名家評論–工商時報首頁最新評論論壇ESG重要嗎?RCEP來了台灣產業發展揭開數位時代名家群編採線上我要投稿訂閱電子報工商時報首頁金融保險FacebookLINETelegramEmail圖/美聯社陳豐年/執業律師、前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評議處處長台灣保險業目前已逐漸採用大數據分析技術(BigDataAnalytics,BDA),保險產業價值鏈也因此造成重大衝擊與重組。

該技術固然可令保險業獲得遠勝傳統分析技術下可取得資訊,但也潛藏下列諸多缺點與風險,值得保險監理機關與消費者注意:一、保險保障的適當性、可獲得性與可負擔性考量大數據分析技術可以輔助保險人在核保風險分類、行銷、定價、理賠等階段,獲得更加精確分類與資訊,進而打造客製化保險商品,滿足保險商品「適當性」、「可獲得性」需求。

但是,更精確的分析結果同時也意味著將導致「保險孤兒」(insuranceorphans)的出現,也就是保險業者不願意對某種高風險曝險者提供保險保障,抑或對此種潛在保險需求者索取其等無法負擔之保險費。

如此一來,恐會導致廣大社會大眾對保險服務喪失信心。

另外,隨著大數據分析技術而來的,可能產生少數保險公司寡占保險市場的疑慮。

理由是,大數據分析前提是進行分析的保險人手上須擁有大量要保人相關資料,並且必須對大數據分析技術進行高額投資。

一般而言,符合上開條件的保險人往往是大型保險公司,因為其等保戶數量龐大、資金充沛。

長期以往,有能力、資力進行大數據分析的少數保險公司將自保險競爭市場中脫穎而出,進而擁有極高的市場占有率。

如此,將可能引發國際保險監理關協會(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InsuranceSupervisors,IAIS)與學者所擔心的保險市場是否還能進行公平競爭問題。

二、對演算法(algorithm)的治理與監督隨著發展時間的經過,演算法日趨複雜且欠缺透明。

因此,IAIS建議適用現存對演算法風險管理以及公平待客的要求,包含:與客戶溝通與揭露將使用來分析的演算法、個資如何被使用以及相關風險等等。

對於演算法監督部分,IAIS建議保險監理機關能儘速制定有關使用演算法的妥適準則-諸如最佳實務準則、使用道德指引等;要求保險人採取相關措施,以確保盡可能剔除錯誤與偏見;確保演算法可信賴性,以及特定資料群組的精準性與相關性。

例如,應聘請專家過濾各個變數間相關性,以確保不需要或可能孳生偏見的資料進入分析中。

三、第三方風險管理大數據分析涉及的不僅僅是保險人,同時還有保險人以外的第三人,所以保險監理機關亦須一併考量,如何要求保險人有效控管收受要保人個資的第三方。

舉例而言,於提供雲端運算(cloudcomputing)的第三方、協助設計演算法的程式設計公司等外部第三人,都有可能直接或間接獲得保險人手中保管的個人資料或隱私。

所以,監理機關如何要求保險人控管前述相關資訊安全,將成為未來監理機關重要議題。

此外,由於有能力提供大數據分析技術相關服務的提供者數量不多,如何確保有此等能力之服務提供者持續提供服務,避免未來客戶無法獲得穩定服務,也是監理機關須多加考慮的重要課題。

又大數據分析所需資訊經常須跨境取得,各國的保險監理機關如何透過資訊交換協定與合作,俾以取得監理上所須資訊,也是可預見未來國際保險監理的焦點。

四、所有權與資料來源在涉及外部提供資料給保險人進行大數據分析時,例如汽車製造商提供汽車駕駛人駕駛行為或習慣資料給車險公司,抑或穿戴式裝置資訊所有人將相關生理資訊提供給健康險保險人時,經過分析的成果歸屬於何人?理由是,汽車所有人與穿戴裝置所有人是原始資料所有人,但透過保險人以演算法加以分析後所得資料應歸屬何人?恐有疑義。

更甚者,如果保險人進而以分析之後資料作為拒絕承保或調高保險費之依據時,更是無法認為原始資料所有人於資料移轉予保險人時有默示同意。

從而,IAIS建議在未來監理機關宜與其他個人資料保護機構、主管機關或產業公會等,共同積極研商如何減少此種損及保險消費者權益之資料利用行為。

綜上所述,BDA的使用為保險



2. 2020年保險三大趨勢

InsurTech顛覆了傳統保險營運模式,本文會解說產品類型、銷售模式、核保過程、 ... 七成(72%)年齡介乎24至59歲的受訪者1表示會從網上渠道收集保險資訊。

網誌主頁|保險知識健康資訊理財貼士Blue專欄產品資訊網誌主頁>Blue專欄>2020年保險三大趨勢2020年保險三大趨勢Blue專欄2021-03-012020年保險三大趨勢在過去多年,保險科技(InsurTech)的出現顛覆了傳統保險的營運模式,為行業及消費者帶來全面性的改變,當中包括產品類型、銷售模式、核保過程、理賠程序、客戶服務以至後台操作等。

2020年意味著新一個年代的開始,亦是展望未來的好時機,筆者預期保險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將涵蓋以下三大重點。

網上保險將會越趨成熟,市場接納程度將不斷上升隨著社會越加數碼化,消費者對各類科技的應用更得心應手,當中包括對網上保險的理解和操作。

筆者公司於2019年8月至10月委託研究公司進行「BlueCustomerCouncilTM」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七成(72%)年齡介乎24至59歲的受訪者1表示會從網上渠道收集保險資訊。

表示會考慮於網上購買人壽保險的受訪者中,近八成(79%)人士具大學或以上教育程度;超過六成(63%)人士的家庭月入為50,000港元或以上。

有關數字反映出網上保險或將由受過大學教育或高收入人士率先接納,再逐步擴展至其他群組,而市場的接納程度亦將隨之增加。

市場上以大數據(BigData)及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推動的微型保險(Microinsurance)將陸續出現新的風險種類越趨繁多,為保險公司帶來更多開發新類型微型保險的機會。

微型保險以較實惠的保費,針對特定的風險提供保障。

這類產品在其他市場已經逐漸成熟,例如在中國內地,有些產品以小額保費提供針對性保障,例如女性疾病、微型意外等。

此外,保險公司亦可利用數據並配合人工智能,深入地了解用戶,推出個人化產品及服務。

有些保險產品亦可按用戶的使用情況定價(Usage-basedpricing),簡單而言,使用率愈高,保費愈高;使用率愈低,保費愈低。

以保險科技推動的微型保險需要數碼平台的配合,讓保險公司可以全面收集及分析用戶數據,並讓用戶隨時隨地管理保險方案。

隨著Blue的網上平台將核心系統成功轉移至雲端基礎架構,我們將有能力支援這類新型的保險產品。

跨行業生態系統(Ecosystem)逐漸成形建立跨行業生態系統意味著與不同的行業合作。

我們與科網巨頭騰訊及投資管理公司高瓴資本合作便是好例子,合作讓我們善用其科技及生態系統;而我們與騰訊開發的雲端核心系統,亦讓其他新科技可在平台上快速應用,有助與更多行業融合。

在未來,公眾、私人企業以致政府將為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參與者。

舉例說,未來若可以在統一的監管和網絡安全框架下,針對不同的用戶情況分享數據,將有助推動跨行業數據生態系統的形成。

社會正在經歷急速數碼轉型的年代,筆者深信未來十年將會是香港保險業急速演變的一個重要年代。

就如筆者去年底在香港金融科技週分享到,保險業的未來將由科技帶動,行業的發展將由顧客主導。

1.調査委託研究公司GfK進行訪問,當中有199名24至59歲,家庭月入30,000港元或以上並考慮於網上購買人壽保險的消費者。

文章刊於《經濟一週》FinTech領袖頻道,由Blue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孔德秋先生撰文熱門文章【強制檢測】新冠病毒檢測方法、政府深喉測試收集點及私家診所測試懶人包健康資訊2021-05-02【旅遊氣泡】新加坡旅遊氣泡疫苗、檢測安排懶人包健康資訊2021-05-01【危疾保險vs醫保保險】兩種計劃功能及賠款模式大不同!認清助你精明投保保險知識2021-03-17【移民保險】移民前保單整合小貼士保險知識2021-02-24【痱滋處理大法】拆解生痱滋原因及舒緩方法健康資訊2021-03-18【儲錢攻略】後生仔儲錢買樓?醒你5大快速儲錢方案理財貼士2021-02-28【24小時門診】香港私家醫院24小時門診收費一覽2021健康資訊2021-04-05Facebook網誌主頁保險知識健康資訊理財貼士Blue專欄客戶服務熱線+85239293929地址香港九龍灣宏遠街1號一號九龍30樓電郵[email protected]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下午5時30分星期六、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版權©2021BlueInsuranceLimit



3. 從保險科技趨勢看未來保險生態系發展

WEF預測在金融科技的發展下,銀行業係最早受到衝擊,而保險業所受的衝擊最大 ... 透過智慧裝置,偵測住家安全及居民健康狀況等資訊,保險公司可更準確地於 ...議題觀點從保險科技趨勢看未來保險生態系發展勤業眾信保險產業/負責人林旺生資深會計師隨著各式新興科技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日益蓬勃發展,引發了金融科技(Fintech)浪潮。

WEF預測在金融科技的發展下,銀行業係最早受到衝擊,而保險業所受的衝擊最大,不僅將面臨保險價值鏈的裂解,由商品基礎轉為客戶基礎,同時,因疫情更加速了數位化腳步,保險科技(Insurtech)的應用層面與場景也會越來越廣。

據Deloitte報告指出,2016-2019年全球對InsurTech的投資規模逐年上升。

自疫情爆發以來,保險業面臨成長挑戰,為尋求更有效率的營運和成本,2020上半年InsurTech的應用層面大多是在企業營運上;其次為客戶接觸點,希望藉由擴大數位管道,來增加與消費者的互動機會。

發展保險科技及異業合作,圈起共存共榮的保險生態系在這樣的數位轉型浪潮下,未來保險公司除了自行開發InsurTech技術、創造各項應用場景外,也可透過與科技公司、新創公司及周邊相關產業合作,建立一個可以進行價值與資源交換的產業生態系,以提供保險以外的服務、客製化的產品及價格,進而提升客戶體驗。

目前常見的保險生態系可分為「車聯網、大健康、智慧家庭」三種。

一、車聯網隨著自動駕駛、車輛共享等趨勢崛起,一方面減少了事故發生及理賠,另一方面也影響民眾對傳統汽車險的需求,使保險公司必須重新設計其產品、服務,以符合客戶期望。

有鑑於此,現在市場上已發展出UBI(UserBasedInsurance,使用者基礎保險)車險,可透過車載裝置和APP蒐集行駛里程、駕駛時段、駕駛習慣等數據,並依此客製化保費及折扣。

然而,UBI車險目前仍面臨誘因機制不足的挑戰,以致於缺乏足夠資訊量來準確定價。

展望未來,建議建立起車聯網生態系,串聯周邊相關服務如停車、道路救援等,提升附加價值,以吸引客戶買單。

二、大健康隨著超高齡時代即將到來、民眾保健意識抬頭、智慧醫療技術進步,發展出新型態商品「健康外溢保單」。

例如,保險公司透過與健身房、醫院等異業合作,自追蹤裝置蒐集客戶運動數據,給予獎勵回饋,或提供醫療諮詢,鼓勵民眾主動做好健康管理,同時也降低理賠給付風險。

目前台灣有八家壽險公司推出外溢保單,2020年前6月「運動健走型」外溢保單比重高達9成,保費收入成長逾7倍。

預期保險業可在大健康生態系中找到新機會,此將伴隨著客戶關係的改變,客戶將從付款人轉換為合作夥伴,與保險公司共同預防風險;而保險公司的角色則化被動為主動。

三、智慧家庭全球智慧家庭市場不斷成長,依領域不同可分為保全、照護、娛樂、能源等,其中保險業最大的機會預估會是在保全領域。

透過智慧裝置,偵測住家安全及居民健康狀況等資訊,保險公司可更準確地於事前評估風險,並於意外發生後做出反應。

就像AXA與PHILIPS合作,連結手機APP讓保戶隨時隨地進行能源與照明控管,避免竊盜等出險情事發生。

在InsurTech催化下,保險業的價值定位也已逐漸轉型、進化,傳統保險旨在「彌補風險」,而現在保險卻可有效「消除風險」。

展望台灣保險科技的發展,未來銷售通路將愈趨數位化、服務會更以客戶為導向。

而在技術應用方面,目前「保全/理賠聯盟鏈」已正式開辦,預期AI及區塊鏈會更廣泛應用在減少人力成本、改善作業流程以及銷售、核保、定價及理賠;物聯網則將改變風險辨識的基礎,翻轉保險業過往的定價方式。

最後,保險公司應透過與合作或併購的方式,並建構整體價值鏈的數位化,以整合多方資源、增加客群及提升服務。

 (本文已刊登於2021-01-27工商時報A12稅務法務版)更多內容請詳勤業眾信通訊2021年3月號聯絡我們金融服務產業是否找到您要的資訊?是否延伸閱讀金融機構數位轉型的九大挑戰保險面面觀相關主題TechnologyTrends金融服務數位轉型Fintech保險



4. 專家教你保/保險服務數位化保障不漏接

例如,國泰產險就有線上車險投保的智能服務,透過大數據資訊及客戶反饋,開發出聰明的線上投保小幫手,即使是保險新手,透過問卷填答使用 ...Bye



5. 保險業的未來

反之,已經著手規劃轉型的保險業者,將有很大的機會主導著未來市場的成長, ... 的資訊量給業者,這不僅給了業者機會去分析這些龐大的數據,同時也讓個人化的 ...產業市場零售業消費品業金融業運營製造業汽機車業我們的服務Gene行銷與銷售Flow數據生態與AIRipple品牌與設計Tide數位轉型聯絡我們關於關於我們CareerMenu產業市場零售業消費品業金融業運營製造業汽機車業我們的服務Gene行銷與銷售Flow數據生態與AIRipple品牌與設計Tide數位轉型聯絡我們關於關於我們Career保險業的未來–保險機構如何應用九大科技驅動數位轉型?October2019ByMasaChenShareonlinkedinShareonfacebookShareontwitterShareonemail龐大的客戶資料、地方政府的規範、產品的複雜性、以及品牌與客戶間所建立的長年關係一直以來都是保險業者最為仰賴的護城河,這一直都是新進者難以進入市場的核心因素,即便台灣的保險業過去數十年來都有著穩健成長且滲透度達到世界第一,但保險機構的數量卻不增反減。

過往產業護城河守護著保險業的穩健發展,我們的研究卻發現,同樣的公式將無法支撐業者在未來10年間的成長。

尚未確立轉型策略的業者將會發現自己陷入窘境當中;數位破壞的浮出與有效應用數位科技的競爭者將會導致既存企業落入以下三種情況:失去競爭性的營運成本、無法提供同等或更好的客戶體驗、難以從既存業務當中定義出新的獲利渠道。

反之,已經著手規劃轉型的保險業者,將有很大的機會主導著未來市場的成長,轉型的迫切性已然不可忽視,在不遠的未來,即便是保險業,競爭者也許就真的「Justoneclickaway」。

以下我們將進一步解析保險機構們如何透過自己的自然優勢來維持著成長,以及浮出水面的數位科技會如何破壞這原有的平衡,最後,我們將會帶進業者將要如何正視這次的挑戰,並定義出屬於保險業者的轉型策略。

現下保險業者的核心優勢,是否還會是未來的成長支柱?我們在這篇數位破壞中探討過,數位破壞會通過以下三種方式破壞市場既有的平衡,成本價值、體驗價值、以及平台價值,倘若新創或是既存的保險機構能夠在任一項能力具備絕對優勢,尚未轉型的組織將會出現被取代的風險。

 產品的複雜性、地方政府的規範、以及保險機構龐大的資產負債讓新進者的入場券極其昂貴,同時業者所擁有的客戶資料以及保險經紀人與客戶間的強烈連結讓新進者難以跨越體驗價值這關,而最後,出於產品的複雜性、規模化經營的問題以及保戶不易替換承保公司的特性,也讓其他業者難以建立起一個提供用戶價值的平台。

然而,我們已經看到這些一直以來保護著既存保險機構的護城河出現崩塌徵兆,也許不是崩塌,但至少已經沒有鱷魚了,很快連水都會乾枯。

近年來我們看到與保險產業有直接關係的新創公司越來越多,且VC投資的金額也越來越龐大,全球保險科技的投資從2012年的3.5億美金,到2018年已經成長到了41.5億,且光是2019年的前半年,我們看到另外30億美金的投資進入保險科技業中。

日本的軟銀也在近年投資了三家保險科技公司近八億美金。

新創開始湧入這個市場已是不爭的事實,然而我們的研究發現,將在近期創造出破壞性潛力的並非新創。

雖然當我們提到數位破壞時,往往腦海中浮出的畫面皆是Airbnb或是Uber等的新創公司,然而,破壞性的創新並非新創的專利,倘若有效結合數位科技至原本的營運流程,許多時候,既存企業更有可能創造出破壞市場平衡的力量。

以1890年創立的安聯為例,貴為全世界最大的金融機構之一,於2015年時喊出了「DigitalbyDefault」的口號,其後不斷地在數位領域上創新。

例如與百度搜尋引擎合作,去分析其龐大用戶的線上行為模式,以提供個人化的Offer,以及將原有的業務線與百度機票訂購結合等都是當時的保險市場未曾見過的。

在2016年底時,歐洲的保險龍頭Aegon、Allianz、MunichRe、以及SwissRe更是共同企劃的一個名為B3i的專案,以研究如何在保險業中有效且安全的應用區塊鏈。

浮出水面的數位科技在我們的研究中,於整個保險業務的五個價值層面中(產品研發、行銷、通路、定價、以及理賠),有九種科技具備著龐大的潛能去破壞現有的市場平衡,其中高階分析、物聯網、以及雲端為最為重要的幾種科技,現在我們也看到其應用於保險市場的各個層面中。

 大數據/機器學習數據一直以來都是保險機構的核心優勢,現在受物聯網、社群媒體、與其他網路活動驅動所導致的數據爆發更是讓業者具



6. 保險科技7大趨勢來襲,臺灣保險業者如何出招應對?

政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在一場活動上提出保險科技的7大發展趨勢,並指出,保險已經從標準化的商品基礎,逐漸走向個人化的服務。

對 ...移至主內容按讚加入iThome粉絲團文/翁芊儒|2019-10-24發表圖片來源: 攝影/翁芊儒政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在一場活動上提出保險科技的7大發展趨勢,並指出,保險已經從標準化的商品基礎,逐漸走向個人化的服務。

對此,業界的臺灣人壽、國泰人壽、明台產險,也分別就自家經驗,來說明保險科技在各類場景的應用。

王儷玲提到,保險科技未來的7大趨勢,一是新保險通路的出現。

比如現今被廣泛使用的社群媒體、電商平臺,還包括生活中可能接觸到保險服務的場景,如旅遊網站、機票訂購網站等,都可以成為銷售保險新通路。

二是保險事後補償逐漸走向事前風險預防,以往保險公司都是在理賠事件發生之後,才開始提供服務,「但保險公司跟保戶之間的關係可以更親密,提前回饋資訊降低保戶的理賠風險,這類型的服務在興起。

」三是結合大數據與AI輔助的保險智能決策,目前大多用於精算、理賠與核保的業務中,未來也能擔任顧問的角色,進一步輔助業務員銷售保險,比如當面對客戶諮詢時,能即時產生分析圖表來提供服務。

四是透過物聯網(IoT)提供加值服務,尤其外溢保單興起,保險公司也開始運用IoT蒐集個人健康資訊或車輛資訊,來發展諮詢服務或預警機制,甚至鼓勵民眾達成特定任務,來換購商品或降低保費。

五是透過區塊鏈精簡保單作業流程。

以區塊鏈作為事件存儲的基礎工程,不僅可以降低保險詐欺機率,也能降低核保的理賠風險,比如透過智能合約執行理賠並自動入帳,能讓業務流程更安全。

六是新興保險商品崛起,如無人車、資安保險、智慧財產保險、UBI(Usage-BasedInsurance)外溢保單、寵物險等。

最後則是保險生態系模式興起。

以南非保險公司Discovery推動的「活力健康險計劃(Vitality)」為例,保險公司結合客戶日常生活中的運動、飲食、睡眠習慣等資料推出任務,客戶再藉由完成任務累績健康點數,來換取有機商品、健康食品、運動器材,甚至旅遊的機會,「他的成果非常明顯,不僅醫療成本下降10-35%,保戶的住院成本、慢性病成本也較非保戶下降,健康指數也有所提升。

」王儷玲表示,該服務與零售、運動、食品、娛樂、航空、信用卡異業結合,正是以保險公司為核心來串連生態系。

臺灣人壽、國泰人壽、明台產險,各別分享自家應用保險科技的成果台灣人壽總經理莊中慶表示,AI不會取代保險業務員,因為每個人的保險規畫會依據生活習慣、工作、飲食而不同,無法用簡單數據來計算風險,「所以,我們用數據只做一件事情,就是蒐集更精準的客戶資料,協助業務員更專業的貼近客戶,進而提升客戶滿意度。

」比如說,臺灣人壽從2017年底推動行動投保,透過該服務來縮短填寫保單的交易過程,讓業務員有更多時間與客戶互動。

比如客戶本來需要在紙本簽名多次,還有漏簽的可能,現在可以直接用數位簽章來解決,也減少了誤填、誤勾的機會。

此外,臺灣人壽也運用大數據分析每月超過一萬通的客服電話,來歸納客戶諮詢的問題類型,進而從根本改善業務流程,降低問題發生機率。

國泰人壽副總經理林佩靜,則是分別從產品面、通路面、運營面、客戶面來說明科技對保險的影響。

比如在產品面,國泰人壽在2018年推出行動計步AppCathayWalker,串聯便利商店、電子票券、健康社群等異業,只要保戶只要走路達到一定步數,就會有特定商店的回饋金,甚至有機會獲得免費的AppleWatch,「這也說明,保險科技帶來的影響,不只是單點、流程或功能面,而是整個保險業商業模式的轉變。

」在通路面,林佩靜認為,僅管近年來民眾透過數位通路透買保險的比例上升,但實體面對面的交易還是大宗,他甚至預估,數位通路在三年內仍難以突破1%的交易量;因此,國泰人壽選擇策略性的發展場景金融,也就是透過客戶在買機票、買旅遊套裝行程時,去觸發他購買保險的意識,達到線上融合線下通路OMO(OnlinemergeOffline)的目的,也藉此發展場景金融生態圈。

運營面,則是將核保、理賠人員的專業知識,轉化AI風險評估模型,來加快審核流程的效率、提高服務品質。

而在客戶面,國泰人壽官網除了能讓客戶自主查詢資料,也有Chatbot智能客服與客戶雙向互動;此外,也建置了「PeopleLikeMe」推薦服務,立基於過去超過800萬的保戶投保歷程,來分析不同類型客戶可能需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