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邁向綠能家園的能源現況 | 台灣能源現況分析

為了達到2025年非核家園,減少骯髒的燃煤發電,蔡政府設定2025年電力結構為「​煤:氣:綠=30:50:20」的目標,並規劃逐年的能源結構配比 ...JumptoNavigationJumptoMaincontent台灣邁向綠能家園的能源現況您在這裡首頁»能源轉型»抗暖減碳文/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蔡卉荀2020年03月09日您在這裡首頁»能源轉型»抗暖減碳2016年民進黨執政後,啟動了「非核減煤」的能源轉型。

為了達到2025年非核家園,減少骯髒的燃煤發電,蔡政府設定2025年電力結構為「煤:氣:綠=30:50:20」的目標,並規劃逐年的能源結構配比(圖一),可以看到這是一條逐年「減煤、增氣、展綠」的能源轉型路徑。

按照這個規劃,2025年台灣將同時達到非核、減煤、及增加再生能源的轉型願景。

圖一能源轉型路徑圖(圖片來源:107年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為了達成這個目標,蔡政府推動了許多法制和政策的打底工作,雖然無法在短期內反映到電力轉變上,但能夠為能源轉型奠下基礎,例如:《電業法》與《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法、成立再生能源憑證中心、完成離岸風電遴選與競標作業、首度結合產官學民協作完成能源轉型白皮書等。

那麼台灣實際能源轉型的狀況如何呢?我們可以透過圖二與表一來觀察台灣電力結構的轉變。

說明如下:圖二2018年與2019年各類電力變化(圖片來源:懂能源)表一2019年電力發展與政策規劃比較(表格提供:台大風險中心趙家緯博士)核電進入除役前的發電高峰:由於核二恢復全力運轉,因此2019年核能發電量比2018年多。

不過,由於目前核二、核三已達最大發電量,預料2020年也不會有太大變動,而2021年三月,核二廠一號機除役後,核電就會再下降。

減煤已確實發生:自2016年來,燃煤發電首度下降,2019年比2018年少了48億度,也比政策規劃值多減了7億度,而中火與興達燃煤電廠也各減少了85億度(降幅22%)、20億度(降幅14%),顯示大家期待的減煤已開始發生!減煤的原因是再生能源與核能的發電量都有增加,燃煤管制措施與總體電力消費下降,也都是促成減煤的原因。

燃氣發電持續成長,但去年未達預期:去年台電系統的燃氣發電已比燃煤多,但台灣整體燃氣發電卻比目標值少了1.5%,這是因為越來越多工業鍋爐從燒煤轉為燒氣,在天然氣總量的限制下,使電廠可用的燃氣受限。

在天然氣接收站卸收與輸儲能力提升前,燃氣難以替代燃煤,這也是減煤快不起來的主因。

再生能源進度落後:再生能源發電量增加了28億度,佔比也從4.6%提高到5.6%,可惜增長幅度太少,落後預期目標15.5%。

雖然屋頂型光電已提前達標,但作為光電主力的地面型光電卻落後進度,原因是地面光電遭遇生態保育與農漁產業競合的問題,需要政府改善現有的機制,設法引導綠能業者找到友善生態環境、在地居民能接受的地方開始推動,才能加速光電發展。

我們可以再從圖三、圖四來觀察其他方面的表現。

圖三台灣各部門電力消費(圖片來源:懂能源)圖四台灣供電充裕天數(圖片來源:懂能源)節電開始顯現成效:去年氣溫平均增加0.5°C、冷氣時數也增加27小時,但總體用電並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0.44%,服務業與工業部門都有下降,研判邁入第二年的新節電運動與縣市共推住商節電政策開始顯現成效,應持續推動節電政策。

供電穩定、台灣不缺電:去年電力供應綠燈(備轉容量率超過10%)高達235天,比馬政府時期還多,且核電比例比馬政府時期還少,顯示燃氣與再生能源的成長是供電穩定的功臣,請別再說台灣缺電啦!電價偏低需要調漲:2018年4月公告電價至今,台灣的電價未再調整過,台灣電價長期無法反映真實的用電成本,未來仍有調整的必要。

蔡政府修改《電業法》後,每年兩次電價調整時,漲跌幅都不得高於3%,再加上電價平穩基金,因此,可以穩定電價,減緩對物價及經濟之衝擊。

預料到2025年,平均電價會從現況每度2.5元增加到3.2元,大約是馬政府時期的最高電價,但屆時的電力結構卻會比現在更乾淨、更安全。

民間團體評比縣市節電治理效能。

新節電運動開始展現成效,但計畫只到2020年但計畫只到2020年,應持續辦理。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提供)台灣已走在「非核減煤」的轉型路上,能源結構的體質也正在改善中,只要堅定走下去,目標指日可期,但若要因應全球進入「氣候緊急狀態」,台灣能源轉型的腳步還需再加快。

地球公民認為,要邁向綠能家園,台灣需要趕緊完成以下三點:一、落實2025年綠能20%。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