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長期向好趨勢不會改變的三個因素--理論-人民網 | 中國經濟發展趨勢

從經濟學的一般理論和歷史經驗來看,任何一場疫情引發的經濟沖擊在本質上是外生的、短期的和局部的,不會引起大型經濟體出現經濟發展趨勢性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官網|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網站|中國共產黨歷史網|中組部12380舉報網|中組部黨建研究網|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網統一戰線新聞網|旗幟網|中國人才網|中國人事考試網|工會新聞網|女性之聲|中國僑聯|毛主席紀念堂|周恩來紀念網|鄧小平紀念網高層動態干部論壇人事理論黨建群團獨家視頻部委信息領導活動反腐評論黨史先鋒滾動綜合高層動態干部論壇人事理論黨建群團獨家視頻部委信息領導活動反腐評論黨史先鋒滾動綜合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丨學者聚焦系列文章(22)中國經濟長期向好趨勢不會改變的三個因素周躍輝2020年03月09日08:08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2019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強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全力做好“六穩”工作,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發展質量穩步提升,主要預期目標任務較好完成。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使大家擔心這次疫情會對中國經濟帶來負面影響,筆者認為,這次疫情短期內會對消費、投資等帶來較大負面影響,但從長期來看,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

四個特點總結2019中國經濟發展趨勢第一,中國經濟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

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0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1%,符合年初提出的6%-6.5%的預期目標,明顯高於全球經濟增速。

在1萬億美元以上的經濟體中位居第一,可以說來之不易。

是全球經濟當之無愧的“壓艙石”,實現了新的跨越。

第二,中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升級。

從統計數據看,2019年,三次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分別為7.1%、39.0%和53.9%,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從行業構成看,新動能新產業茁壯成長,帶動相關產業持續發展,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

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金融業增加值領先於其他行業的增長,經濟邁向中高端的態勢十分明顯。

第三,就業持續擴大和價格總體穩定。

2019年,月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都在5.0%-5.3%之間,低於年初提出的5.5%左右的預期目標。

2019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9%,符合年初提出的3%左右的預期目標,從這點也可看出中國經濟運行平穩。

第四,外貿進出口與外資逆勢增長。

統計數據表明,2019年貨物進出口總額比上年增長3.4%,出口增長5%,進口增長1.6%,實現了外貿穩中提質。

根據海關統計,2019年我國貨物貿易順差2.9萬億元,比上年擴大25.4%,服務貿易逆差較上年有所收窄。

這也說明中國經濟的韌性在加強。

三個因素分析為何中國經濟長期向好趨勢不會改變從經濟學的一般理論和歷史經驗來看,任何一場疫情引發的經濟沖擊在本質上是外生的、短期的和局部的,不會引起大型經濟體出現經濟發展趨勢性的偏離。

一個經濟體的實際增長率由潛在增長率所決定,這種疫情“外生變量”不會從根本上改變一個經濟體的潛在增長率。

具體來講,在重大疫情發生時,社會生活和市場秩序往往會受到“人員流動的限制”、“生產要素組合的困難”、“社會輿情的混亂”、“悲觀預期的上揚”和“資源配置扭曲的加劇”等影響,也給餐飲、娛樂、交通運輸以及旅游業等服務性行業帶來較大壓力,當然也包括制造業在內的第二產業,進而影響經濟的運行。

尤其是這次疫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這就更加限制了人員的流動和接觸。

但是,這些都難以從根本上改變一個地區或國家的各種要素及其生產能力,以及由此決定的經濟發展基本面和大趨勢。

經濟理論認為:一個國家中長期的發展趨勢和生產能力主要取決於物質資本、人力資本、技術及制度等因素,具體有以下幾大因素:一是資本存量及其增長速度。

我們的資本不會因為疫情而消失,其積累的方式和更新的速度,更不會因為短期的疫情而發生根本性變化。

二是勞動力及其人力資本積累的狀況。

三是技術進步以及資源配置效率的改進。

從歷史上看,人類技術進步從未因疫情中斷或弱化,反而會刺激人們更加重視技術創新,更加重視新的科技手段,投入更多公共衛生和城市基礎建設。

事實上,當前中國經濟具有巨大的韌性,對當前的疫情沖擊有很強的防御和自愈能力,能較快重返向好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