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石油危機 | 第二次能源危機

三次石油危機指20世紀下半葉發生的三次原油價格大幅上漲事件。

第一次發生在1973年至1974年,因此又稱1973年石油危機(1973 oil crisis)。

第二次發生 ...原油知識庫三次石油危機三次石油危機指20世紀下半葉發生的三次原油價格大幅上漲事件,由於原油是工業生產的必需品,這三次石油危機都對世界政治經濟局勢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西德克薩斯中間基原油(WTI)月均價歷史走勢第一次石油危機第一次石油危機發生在1973年至1974年,因此又稱1973年石油危機(1973oilcrisis)。

當時由於第四次中東戰爭的爆發,歐佩克(OPEC)為了打擊敵對國家以色列和支持以色列的國家(美國等西方國家),宣布對這些國家實行原油禁運,並導致原油價格從禁運前的每桶3美元漲至每桶12美元。

這次石油危機對石油進口國,尤其是美國和北約國家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最顯而易見的影響是汽油價格的上漲,美國一加侖汽油的平均零售價格從1973年5月的38.5美分上升到1974年6月的55.1美分,漲幅達43%。

美國的汽車產業也受到了影響,大排量/高油耗汽車銷量劇減,小排量/低油耗汽車銷量上升,這在客觀上導致了日本品牌(豐田、本田等)汽車銷量的上升。

政治上的影響則更為深遠,北約中的歐洲國家大部分都依賴阿拉伯國家的石油進口,禁運造成了這些國家經濟受損,因此,這些歐洲國家的政治立場從危機前的支持以色列轉而變為支持阿拉伯國家。

第二次石油危機第二次石油危機,又稱作1979年石油危機(1979oilcrisis),發生在1979年至1980年。

觸發的主要因素是伊朗伊斯蘭革命引起的石油供給減少。

雖然當時的石油供給從世界範圍來看僅下降了4%,但仍然引起了廣泛的恐慌,並導致原油價格在12個月內從1979年的每桶15.85美元,升至1981年的每桶39.50美元。

和第一次石油危機一樣,這一次危機也引起了美國國內汽油價格的上漲,美國一些州的政府甚至實行了汽油限購措施。

一些美國的產油州(德克薩斯州、路易斯安那州等)則大幅獲益,這些州人口也因此有所增長。

但整體而言,第二次石油危機挫傷了美國經濟,並使其陷入了長達兩年的經濟衰退。

在第二次石油危機初期,因油價走高,歐佩克成員國獲利不少,並通過提升產量彌補了伊朗的份額。

但在危機結束後,非歐佩克國家(墨西哥、尼日利亞、委內瑞拉等)的產油量大幅提高,美國和挪威也勘探發現了更多的石油資源,歐佩克的影響力因此逐漸衰落。

第三次石油危機第三次石油危機,又稱作1990年石油危機(1990oilpriceshock),發生在1990年,前後僅持續了9個月。

這次危機的起因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並導致科威特的石油供給中斷,終於美國等34個國家和伊拉克之間海灣戰爭的結束(伊拉克戰敗並撤出科威特)。

危機期間,油價由1990年7月底的每桶21美元升至1990年10月的每桶46美元。

雖然油價的漲幅、持續時間沒有前兩次那麼長,但也給世界政治經濟局勢造成了不少影響。

美國方面,這次危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90年代早期的經濟衰退,也為之後的伊拉克戰爭埋下了伏筆。

上一頁下一頁開戶登入首頁研究所StockQ分析師專欄財經日曆獨有指標學習交易MT4教學技術分析教學黃金知識庫原油知識庫指數知識庫外匯知識庫Autochartist教學部落格開始交易關於開戶關於入金關於出金活動客戶支援常見問題聯絡我們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