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機1973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第一次石油危機

第一次石油危機從1973年延續至1974年,又稱作1973年石油危機,由於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為了打擊對手以色列及支持 ...第一次石油危機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1974年美國的汽油定量配給票第一次石油危機從1973年延續至1974年,又稱作1973年石油危機[1],由於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為了打擊對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宣布石油禁運,暫停出口,造成油價上漲。

禁運最初針對的國家是加拿大、日本、荷蘭、英國和美國,後來又擴展到葡萄牙、羅德西亞和南非。

第一次石油危機直至1974年3月結束[2],當時原油價格曾從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漲到接近12美元,是20世紀下半葉三大石油危機之一。

目錄1影響2歷史2.1美國石油產量的下降2.2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終結3參見4參考文獻影響[編輯]原油價格暴漲引起了西方已開發國家的經濟衰退,據估計,美國GDP增長下降了4.7%,歐洲整體的增長下降了2.5%,日本下降了7%。

此外也對處於越南戰爭中的南越造成燃料短缺,加劇了其對北越作戰時在經濟及軍事上的劣勢。

歷史[編輯]美國石油產量的下降[編輯]到1969年,美國國內的石油產量已無法滿足需求的增長。

1925年,石油占美國能源消耗的五分之一;到二戰爆發時,石油已滿足了美國三分之一的能源需求。

1920年,美國油田佔全球石油產量的近三分之二。

1950年代後期,美國每年進口3.5億桶,其中絕大部分來自加拿大和委內瑞拉。

中東的石油生產成本很低,儘管美國對石油進口徵收關稅,但公司仍可以獲利。

這傷害了德克薩斯州和俄克拉荷馬州等地區的美國石油生產商,他們原先一直以關稅支持下的價格出售石油,現在不得不與波斯灣地區的廉價石油競爭。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終結[編輯]1971年8月15日,美國單方面退出了《布雷頓森林協定》。

美國放棄了金本位。

此後不久,工業化國家增加了外匯儲備,其數量遠大於以前。

由於石油以美元定價,因此石油生產者的實際收入減少。

參見[編輯]第二次石油危機第三次石油危機參考文獻[編輯]^Smith,CharlesD.(2006),PalestineandtheArab–IsraeliConflict,NewYork:Bedford,p.329.^Milestones:1969–1976-OfficeoftheHistorian.history.state.gov.[2020-08-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06). 閱論編冷戰 美國 蘇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華沙條約組織太平洋安全保障條約東南亞條約組織中部公約組織不結盟運動第二次冷戰時間表1940年代摩根索計劃虎克軍反叛牙買加政治衝突(英語:Jamaicanpoliticalconflict)希臘十二月衝突(英語:Dekemvriana)英蘇百分比協定雅爾達會議波羅的海三國遊擊戰森林兄弟衝浪行動叢林行動(英語:OperationJungle)蘇聯佔領波羅的海三國被詛咒的士兵(英語:Cursedsoldiers)不可思議行動沒落行動波茨坦會議古琴科事件朝鮮半島南北分治支配行動圍困行動(英語:OperationBeleaguer)四十黑名單行動(英語:OperationBlacklistForty)伊朗危機希臘內戰巴魯克計劃(英語:BaruchPlan)科孚海峽事件土耳其海峽危機對德政策的重述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杜魯門主義亞洲關係會議1947年5月危機(英語:May1947crises)馬歇爾計劃莫洛托夫計劃經濟互助委員會捷克斯洛伐克1948年二月事件阿爾瓦思巴起義(英語:Al-Wathbahuprising)第一次中東戰爭1947年至1948年的巴勒斯坦託管地內戰(英語:1947–1948CivilWarinMandatoryPalestine)1948年以色列-阿拉伯戰爭1948年巴勒斯坦人大流亡蘇南衝突柏林封鎖西方盟國的背叛鐵幕南非種族隔離東方集團西方集團國共內戰臺灣戒嚴台灣海峽兩岸分裂馬來亞緊急狀態1949年3月敘利亞政變(英語:March1949Syriancoupd'état)阿爾巴尼亞政變(英語:AlbanianSubversion)1950年代竹幕韓戰麥卡錫主義茅茅起義阿爾及利亞戰爭埃及七月革命1953年伊朗政變東德六一七事件羅森堡夫婦案馬德里條約(英語:PactofMadrid)布里克爾修正案(英語:BrickerAmendment)1954年瓜地馬拉政變



2. 博客來-大國能源決策︰解密1973-1974年全球石油危機

書名:大國能源決策︰解密1973-1974年全球石油危機,語言:簡體中文,ISBN:​9787509744079,頁數:368,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作者:劉悅, ...選擇語言English繁體中文简体中文:::相關網站博客來售票網企業採購福利平台海外專館:::會員服務|快速功能0結帳您好 ( 登出 )    登入    加入會員購物金購物金 0儲值金 0E-Coupon 0 張單品折價券 0 張會員專區電子書櫃線上客服繁體關閉廣告展開廣告回博客來首頁客服公告:配合防疫政策各項服務暨國內出貨資訊調整詳情移動滑鼠展開全站分類:::全站分類全站分類旗艦店:::網站搜尋全部展開全部圖書電子書影音百貨雜誌售票海外專館禮物卡搜尋熱門關鍵字詮釋學世界大歷史萌繪色鉛筆超級文案簡體書兒童暑期閱讀2021曬書祭新到貨精品珍藏新書排行榜特價書讀者書評出版社專區分類總覽博客來簡體書商業理財經濟/趨勢經濟研究/報告商品介紹看大圖!上頁下頁試閱大國能源決策︰解密1973-1974年全球石油危機作者:劉悅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日期:2013/04/01語言:簡體中文定價:408元優惠價:87折355元使用購物金最高可抵100% 詳情1點OPENPOINT可兌換1點購物金,1點購物金可抵1元,實際點數依您帳戶為準。

如何獲得OPENPOINT點數?如何兌換購物金?詳見OPENPOINT說明查詢我的購物金?登入會員專區運送方式:臺灣與離島海外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可配送點:全球可取貨點: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折價券 查詢我的折價券載入中...我要寫評鑑分享 內容簡介本書主要內容包括︰二戰後到1973年前的美國石油政策;從十月戰爭到石油禁運;石油危機和美國的對策;石油危機後美國石油政策的調整等。

劉悅,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博士後。

 目錄引言第一章二戰後到1973年前的美國石油政策第二章從十月戰爭到石油禁運第三章石油危機和美國的對策第四章石油危機後美國石油政策的調整第五章研究價值評估與展望附錄參考文獻致謝看更多 詳細資料ISBN:9787509744079規格:平裝/368頁/普通級/1-1出版地:中國本書分類:商業理財>經濟/趨勢>經濟研究/報告會員評鑑TOP會員評鑑等級,共 1 位評分。

我要寫評鑑感謝您為本商品發表您的看法,這是專屬於博客來會員的發表園地。

看更多書評請前往【讀者書評】專區全部(1)良好(1)普通(0)極差(0)無評鑑(0)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購物說明溫馨提醒您:若您訂單中有購買簡體館無庫存/預售書或庫存於海外廠商的書籍,建議與其他商品分開下單,以避免等待時間過長,謝謝。

大陸出版品書況: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書況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封面老舊、出現磨痕、凹痕等均屬常態,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請注意,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CODE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調貨時間:若您購買海外庫存之商品,於您完成訂購後,商品原則上約45個工作天內抵台(若有將延遲另行告知)。

為了縮短等待的時間,建議您將簡體書與其它商品分開訂購,以利一般商品快速出貨。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

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同類商品新上架1.趨勢的力量:分化時代的投資邏輯2.預售爆發式成長——喚醒你的人生能力3.美國創新簡史4.科學:無盡的前沿本類新品熱銷1.趨勢的力量:分化時代的投資邏輯2.美國創新簡史3.科學:無盡的前沿4.預售爆發式成長——喚醒你的人生能力本類暢銷榜1.多空轉折一手抓2.狼道3.羊皮卷4.價值:我對投資的思考5.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修訂版)訂閱電子報想獲得最新商品資訊,請訂閱免費電子報關於我們關於博客來關於PCSC隱私權政策服務條款人才募集利害關係人專區會員服務加入會員新



3. 第一次石油危机

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年10月16日,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

由于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了打击对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 ...百度首页网页新闻贴吧知道音乐图片视频地图文库百科首页历史上的今天百科冷知识图解百科秒懂百科懂啦秒懂本尊答秒懂大师说秒懂看瓦特秒懂五千年秒懂全视界特色百科非遗百科恐龙百科多肉百科艺术百科科学百科用户蝌蚪团热词团百科校园分类达人百科任务百科商城知识专题权威合作合作模式常见问题联系方式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即将播放重播本词条的相关视频复制链接成功点击“不再出现”,将不再自动出现小窗播放。

若有需要,可在词条头部播放器设置里重新打开小窗播放。

不再提示不再出现关闭本次相关视频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已投票0第一次石油危机语音编辑锁定讨论上传视频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年10月16日,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

由于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了打击对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造成油价上涨。

当时原油价格从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是20世纪下半叶三大石油危机之一。

[1] 中文名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时间1973年10月16日导火索第四次中东战争发起国家石油输出国组织打击国家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目录1定义2背景3影响4收获5事后反应6相关事件7意义第一次石油危机定义编辑语音石油危机是指经济危机在世界石油领域的一种表现。

所谓经济危机是指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衡或产生剧烈震荡。

[2] 第一次石油危机背景编辑语音1973年石油危机石油价格变化图[1]1950~1973年期间,原油价格被七大公司人为地压得很低,平均每桶约1.80美元,仅为煤炭价格的一半左右。

经过OPEC的斗争,到1973年1月才上升到2.95美元一桶。

产油国对资本主义旧的石油体系,特别是价格过低很不满。

西方世界对石油的需求急剧增长,但是,西方石油公司却不肯对主要生产石油的发展中国家的提价要求作出让步,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大有剑拔弩张之势。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纷纷要求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改变对以色列的庇护态度,决定利用石油武器教训西方大国。

1973年10月16日,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提高石油价格,1973年10月17日,中东阿拉伯产油国决定减少石油生产,并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石油禁运。

当时,包括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西欧和日本用的石油大部分来自中东,美国用的石油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中东。

石油提价和禁运立即使西方国家经济出现一片混乱。

提价以前,石油价格每桶只有3.01美元,到1973年底,石油价格达到每桶11.651美元,提价3~4倍。

石油提价大大加大了西方大国国际收支赤字,最终引发了1973~1975年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

[2] 第一次石油危机影响编辑语音这次石油危机对美国等少数依靠廉价石油起家的国家产生极大冲击,加深了世界经济危机。

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生产力增长都明显放慢。

1974年的经济增长率,英国为-0.5%,美国为-1.75%,日本为-3.25%。

但发动石油战争的阿拉伯国家却因此增强了经济实力,数百亿石油美元流向中东据统计,仅提价一项,就使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收入由1973年的300亿美元猛增到1974年的1100亿美元。

自从发现石油以来,中东人的命运就开始改变了。

特别是经过这次石油危机之后,巨额财富潮水般涌入中东,仿佛一夜间,中东产油国就从赤贫过渡到了暴富。

全球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的政府财政收入,1971年只有14亿美元,而石油危机爆发后已超过1000亿美元。

随着石油美元滚滚而来,中东产油国过去几十年间以令人难以置信的资金投入和超过寻常的建设规模,开始了全方位的经济大开发,大幅增加国家福利待遇。

这一地区现代工业初具规模,沙漠农业搞得有声有色,现代化城市拔地而起,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

由于财政收入增加,中东产油国纷纷把财政盈余用于偿还国内债务和建设基础设施。

在沙特和阿联酋等海湾国家,外国企业参加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开工,项目融资的资金需求十分庞大。

在沙特阿拉伯,单是电力项目,十余年就需要1000



4. 台灣、日本、韓國在1974年與近年能源危機期間之經濟與物價 ...

(一)1973年10月爆發中東戰爭,引發1973~1974年第1次石油危機,國際油價飆漲,1974年漲幅達350%,影響全球經濟成長。

當時全球農業生產因氣候不順調,​ ...網頁置頂跳到主要內容區塊電腦模式:::回首頁 | 網站導覽 | 雙語詞彙 | ENGLISH | 兒童版 | 行動模式便民服務重大政策線上申辦關於農委會農業政策農業法令新聞與公報休閒與生活農業科技統計與出版品資料下載農委會計畫研提政府資訊公開主題網站臺灣農業故事館相關網站連結所屬機關網站網站地圖雙語詞彙ENGLISH兒童版電腦模式農業科技統計與出版品資料下載農委會計畫研提政府資訊公開主題網站臺灣農業故事館相關網站連結所屬機關網站全站搜尋版本本單元內容搜尋中文版英文版兒童版關鍵字搜尋查詢:::便民服務重大政策線上申辦關於農委會農業政策農業法令新聞與公報休閒與生活農業科技統計與出版品資料下載農委會計畫研提政府資訊公開主題網站臺灣農業故事館相關網站連結所屬機關網站:::現在位置:首頁>統計與出版品>農業出版品>農政與農情>97年(第187-198期)>97年10月(第196期)>台灣、日本、韓國在1974年與近年能源危機期間之經濟與物價統計與出版品  97年10月(第196期)版本本單元內容搜尋中文版英文版兒童版關鍵字搜尋查 詢台灣、日本、韓國在1974年與近年能源危機期間之經濟與物價企劃處 蕭彩鳳一、國際石油與糧食價格變動趨勢  (一)1973年10月爆發中東戰爭,引發1973~1974年第1次石油危機,國際油價飆漲,1974年漲幅達350%,影響全球經濟成長。

當時全球農業生產因氣候不順調,生產減少,加上國際石油價格大幅上漲的影響,進口糧食運費亦漲,致國際糧食價格飆漲。

1975年國際糧價回跌,之後價格上下波動,1980年至2001年間國際糧食價格大致呈微幅下跌趨勢(如圖1 DOCX /pdf/odt)。

石油價格於1975~78年持穩,之後歷經1979~1980年伊朗革命及兩伊戰爭引發第2次石油危機,及1990年波灣戰爭引發第3次石油危機,1990年代石油價格大致呈微幅下跌趨勢(如圖2 DOCX /pdf/odt)。

  (二)國際原油價格於2000年開始緩慢上漲,國際糧食價格亦自2002年逐漸回升,原油與糧食價格回升的主要原因之一,係開發中國家經濟快速成長且人口增加,對石油及糧食需求增加。

至2004年國際原油與糧食價格回升至1980年代中期水準,自2006年初漲幅擴大,2007年續大幅上漲,2008年持續飆漲。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編製之國際價格指數,2008年5月糧食價格指數較2005年平均上漲72.5%,其中小麥上漲116%,玉米147%,大豆119%,稻米250%;2008年5月原油價格指數較2004年平均上漲225%(如表1xls/pdf/ods)。

二、國際石油與糧食價格上漲的原因  (一)1974年石油與糧食價格上漲主要是中東產油國禁運石油及農業生產遭天然災害等短期因素影響,因此僅持續一段時間,1975年國際糧價即告回跌,油價持穩。

  (二)近年國際石油與糧食價格上漲情形與1974年的情形不同,不僅價格上漲幅度大、持續期間長,且將來市場之不確定性高,預期未來價格可能持續上漲或持高。

此波石油與糧食價格上漲的原因,除造成短期供需吃緊的因素(如穀物主要出口國受災減產、穀物出口國限制出口及進口國積極進口等)外,主要的原因之一是開發中國家經濟成長強勁且人口持續成長,能源與糧食需求快速成長的長期趨勢。

未來在在經濟發展與人口成長之趨勢下,能源與糧食需求將持續成長,在資源有限及氣候變遷等因素下,一般預期供需仍將吃緊,價格持高。

三、台灣、日本、韓國經濟與物價變動情形  台灣、日本、韓國為石油進口國,經濟發展對石油進口依賴大,國內穀物需求除稻米自給能力較高外,多依賴進口,因此1973~1974年與近年能源與糧食價格上漲對台灣、日本、韓國之經濟發展及物價造成相當的衝擊(詳表2xls/pdf/ods),惟影響情形不一。

  (一)1974年台灣、日本、韓國經濟成長率大幅下降,國內物價及食品價格大幅上揚。

台灣:經濟成長率由1973年之12.8%降為1974年之1.1%,1975年回升為4.2%;躉售物價指數增加率由1973年之22.9%擴大為1974年之40.6%;1974年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47.5%,其中食品類上漲47.4%。

 日本:經濟成長率由1973年之9.9%降為1974年之-1.2%;1974年躉售物價指數上漲31.4%,消費者物價指數上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