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機的反思 | 能源危機

首頁>新聞>國際要聞>正文能源危機的反思更新2007-07-269:29AM人氣1657標籤:能源危機FacebookTwitterLine複製鏈接Print【字號】大 中 小正體简体【大紀元7月26日訊】能源危機的反思上個世紀,世界經歷了三次石油危機,但是人們都走過來了。

如今,車輛還在高速公路上奔馳,石油化工業仍然源源不斷地為我們提供著各類商品。

世界經濟的發動機仍然靠能源推動,而人們對堪稱能源之首的石油的依賴也依然嚴重。

但是和以往明顯不同的是,人們對石油似乎已經沒有信心,開始認真的考慮石油的替代品了。

究竟是什麼促使人們去這樣思考﹖是對地緣政治和經濟原因的擔憂﹖還是出於環境保護的考慮﹖或是憂心石油總有耗盡的那一天﹖詳見《新紀元周刊》第27起封面故事《能源危機的反思》。

全文轉載如下:================================人類能源出路和後石化時代的替代能源文◎方洪當代文明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能源和資源的基礎上的。

沒有了能源的消費,人類的生活方式可能會倒退到中世紀去。

而能源問題之所以成為一個問題,是我們選擇了一條依賴機器和技術進步的發展道路的必然結果。

而當能源危機出現時,我們又求助於技術革新來解決問題。

結果呢,在解決舊問題的同時製造著新的問題;而新問題往往比舊的問題還要棘手。

能源危機的警鐘已經敲響,石油經濟時代終將過去。

當一個又一個爭議不斷的替代能源方案問世時,讓我們從具體的技術細節中跳出來,想一想……二零零三年八月十四日大停電期間,紐約人只得步行。

沒有了電力,現代城市陷入癱瘓。

看著懸掛在各加油站油價牌上居高不下的數字,每個人都在思考:這樣的油價會持續多久,會不會變得更糟?上個世紀,世界經歷了三次石油危機,但是人們都走過來了。

如今,車輛還在高速公路上奔馳,石油化工業仍然源源不斷地為我們提供著各類商品。

世界經濟的發動機仍然靠能源推動,而人們對堪稱能源之首的石油的依賴也依然嚴重。

但是和以往明顯不同的是,人們對石油似乎已經沒有信心,開始認真的考慮石油的替代品了。

究竟是什麼促使人們去這樣思考?是對地緣政治和經濟原因的擔憂?還是出於環境保護的考慮?或是憂心石油總有耗盡的那一天?不論原因如何,人們真的從沒有像今天這樣關心這個話題:後石化時代我們靠什麼──清潔的、可持續利用的能源究竟在哪裏?無論是政治家、科學家、大公司和民眾,很多人都在思考著。

各種各樣的新想法、新技術在醞釀,在開發著。

但是在這一切之外,我們可曾換個腦筋思考一下問題的另一面:這些新技術究竟能為我們帶來什麼?是解決問題的長遠之道?還僅僅是解一時的燃眉之急?我們尋求乾淨的終級能源的願望究竟能不能實現?祖先和我們誰更富有?人類能夠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不僅因為這裡具有我們生存的基本條件:適宜的溫度、陽光、水、廣堥的陸地和浩瀚的海洋;同時還為我們提供了可以在一定限度內發展、繁榮所需要的資源,包括種類繁多的動植物、和儲量豐富的礦藏。

在歷史的大部份時間裏,人類對資源的利用是比較有限的。

除了賴以維生的食物和水,對其它資源的消耗很少。

生一把火也僅僅是為了取暖和煮食,加上人口有限,因此幾乎沒有什麼大規模的資源開發。

那時候,最大的能源可能就是人的體力了。

我們的先人們雖然生活很清貧,但是他們卻擁有清新的空氣、潔淨的水、燦爛的陽光和茂密的森林。

相比而言,今天的我們享受著現代化帶來的便利交通、通訊,卻也漸漸失去了良好的自然環境。

尤其是對資源、能源不可逆轉的開發利用,使許多人聯想到了一個憂心的課題:資源、能源總有耗盡的一天,到那時候人類靠什麼生活?石油危機與經濟世界夜晚太空照片:經濟發達地區燈火通明。

能源是經濟的支柱。

人類對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是在工業革命以後,起初主要是煤碳。

以蒸汽機、煤碳和鋼鐵為主導因素的技術革命推動了社會生產,從依靠人力、畜力到依靠機器的變革。

其實直到二十世紀中期,煤碳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燃料,但石油的消耗量增長迅速。

特別是近半個世紀以來,石油化工和交通業的發展使石油對世界經濟和日常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並開始成為影響國際關係和世界格局的主要因素之一。

石油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有時有點綠色的)液體。

地殼上層部份地區有石油儲存。

它由不同的碳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