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分析中國30年經濟發展的原因和後果 | 中國經濟發展原因

首頁>音像>新聞時事>正文專家分析中國30年經濟發展的原因和後果新唐人【獨立評論】(336)更新2008-03-262:02PM人氣423標籤:中國經濟,獨立評論FacebookTwitterLine複製鏈接Print【字號】大 中 小正體简体【大紀元3月26日訊】在線下載伍凡:各位觀眾好,現在是獨立評論時間。

中國經濟界最近正在討論一個引人注目的課題:30年前啟動的改革開放,造就了中國經濟的長期高增長。

如何理解中國長期經濟的高增長,她的現狀和未來的前景如何。

我們今天來討論這個題目。

草庵:目前,在中國經濟界討論這個題目有三位教授的文章和演講比較引人矚目。

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陳志武先生;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教授秦暉先生;香港中文大學財務學系講座教授郎鹹平先生。

這三位教授的觀點不盡相同,但基本上分成兩派。

伍凡:2008-02-21秦暉在南方週末發表了一篇文章:「中國奇蹟」的形成與未來—改革三十年之我見。

在文章中使用「中國奇蹟」這個詞彙來表達中國經濟長期的高增長,是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教授秦暉先生。

他是從褒意的角度來分析30年來中國經濟長期增長的原因。

可是他完全忽視了和輕視了「奇蹟」的嚴重後果。

草庵:秦暉所講的「中國奇蹟」是「資本內逃」與「三順差」。

第一個順差是貿易順差,也就是大量的商品出口。

「入世」後中國的外貿總額5年增加3倍,從2000年的4743億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4221億美元,2007年更達21738億美元。

而順差2004年為320億美元,2005年1019億,2006年達1775億,到了2007年更增長到2622億(這是中國海關的統計,美國海關的統計不同於這個數字。

2007年與2001年相比6年增長11.6倍,而最近三年竟增加了8倍還多! 伍凡:第二個順差是外國資本直接投資FDI—資本輸入。

流入中國的FDI則連續多年居世界第一(按有的統計口徑則僅次於美國)。

中國加入WTO之前,雙順差總額(貿易順差與FDI之和)經常高於外匯儲備增加額,這意味著當時存在嚴重的「資本外逃」,但是中國加入WTO之後,這些年情況完全倒轉:儘管雙順差總額高速增長,但外匯儲備的爆炸式增長更厲害,外匯儲備增加額反過來顯著高於雙順差總額。

這是國際投機資本(「熱錢」)隱蔽地湧入中國的結果,那些非法聚斂的資本也可能仍在「外逃」,只是資本流入額更大,這就形成了第三個順差。

「三個順差」是指大量商品輸出,大量資本輸入和「誤差與遺漏」順差。

草庵:是什麼原因造成上面所指出的三個順差?在文章的開頭,秦暉引用了鄧小平的原話。

1992年開始第二波改革,鄧小平談到中國改革經驗時就認為:現存體制「有個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幹一件事情,一下決心,一作出決議,就立即執行,不受牽扯」。

也就是說,「中國奇蹟」的出現是在中國共產黨專制獨裁的統治下形成的,只顧GDP的發展,不顧中國百姓的生活福利和社會保障。

從歷史上來講,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前蘇聯在斯大林和蘇聯共產黨的專制獨裁統治下,極力剝削和壓?蘇聯農民,獲得發展工業化的資金,高速度的發展重工業和軍事工業,創造了「蘇聯奇蹟」。

但是這種「奇蹟」沒有保留下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蘇聯瓦解消失了。

「奇蹟」有什麼用呢?我深信,「中國奇蹟」也不會保留下來,因為它的根基太淺,是泡沫化的「奇蹟」。

伍凡:第二個原因在秦暉的文章中表明:「十五年來,中國藉助鐵腕體制降低「制度變遷的交易成本」,避免了一些民主轉軌國家疲於應付的各階層頻繁博弈的「拖累」,實現了空前快速的原始積累」。

秦暉所欣賞的藉助鐵腕體制降低「制度變遷的交易成本」出現了如下的景象:「外國人一到中國來就說中國工人多麼聽話,土地可以隨便圈,工人可以隨便使,資源環境也可以隨便弄,沒有國外那些NGO在那??o亂,整個過程使得中國在全球化中成為一個資本吸納機器,又成為一個商品輸出機器」。

可見,中國工人的工資低下,掠奪農民的土地,無償地破壞中國的生態環保。

這就是秦輝所欣賞的優點,藉助鐵腕體制強行霸佔老百姓的利益,降低「制度變遷的交易成本」。

也就是中國是在「低人權」、「低福利」的條件下發展經濟,被秦暉稱之為「北京共識」,具有難以模仿的優點。

草庵:而事實上,中共獨裁統治主導下的以GD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