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喝茶之副作用 | 長期喝茶壞處

筆者行醫多年以來,臨床上常見長期飲茶之患者,其脈象多表現為胃脈虛弱,或心陽不足。

併有以下之症狀。

1.筋骨痠痛無力、腰膝痠軟; 2.或易疲勞、頭暈血虛(茶葉之 ...網路掛號祥寧中醫02-2926-6869祥同中醫祥寧瑜伽預約02-8921-3311醫師文章ARTICLE>Article中醫減肥內科婦科兒科針傷科其他科別藥材介紹所有資料回上頁2014.0209不當喝茶之副作用-祥寧祥同中醫團隊刊載於燃燈雜誌191期2009年3月文/祥寧與祥同中醫團隊 廖昭銘院長茶乃是中國人最喜愛喝的一種飲品。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不僅講究喝名茶、喝好茶,也更重視茶葉的美容保健作用。

「喝茶有益健康」的關念,在媒體不斷的宣傳之下,已然被大多數人所認同。

然筆者在臨床上,每當告訴患者:「服藥時不應喝茶,或您的體質不適合喝茶」時,患者多投以疑問:「茶不是很好嗎?可以消脂、提神、抗老化、保護心血管…等?」為此常常需花時間解釋很久。

因此筆者結合了千年來醫家對茶的記載與現代科學之研究,提供一些飲茶的相關知識,期以本文與大家交流。

「茶」是中華民族對人類飲食文化的重大貢獻之一。

歷代醫家文人對茶飲的認識註解,係經由多年的傳承經驗法則中得到結論:孫星衍《神農本草經》:「茶味苦,飲之使人益思,少臥,輕身,明目」華陀《食論》:「苦茶久食,益意思。

」陸羽《茶經》:「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

」李時珍《本草綱目》:「茶味苦甘微寒無毒,主治廔瘡,利小便,去痰熱,止渴令人少眠,有力悅志,下氣消食。

…茶苦而寒,陰中之陰,沉也,降也,最能降火。

火為百病,火降則上清矣。

然火有五次,有虛實。

若少壯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與茶相宜。

…茶體輕浮﹐採摘之時﹐芽櫱初萌﹐正得春升之氣。

味雖苦而氣則薄﹐乃陰中之陽﹐可升可降。

….」汪昂《本草備要》「苦甘微寒。

下氣消食,去痰熱,除煩渴,清頭目,醒昏睡。

解酒時油膩,燒炙之毒,利大小便。

多飲消脂,寒胃。

」古人認為飲茶有益思少睡、清熱降火、解毒止渴、消脹氣、消除疲勞、增強耐力、去痰治痢、利尿明目等優點。

現代科學也證實茶葉成份中含有如:茶多酚類(TeaPolyphenols內含兒茶素及其氧化縮合物(cateahins&itsoxidativecondensedcompounds))、黃酮醇類(Flavonol)、咖啡因(caffeine)、雜鏈多醣類(Hetero-chainPolysaccharide)、維生素C(VitcC)、維生素E(VitcE)、胡蘿蔔素(carotene)、皂素(Saponin)、氟(Fluorine)、鋅(Zinc)、硒(Selenium)、錳(Manganese)…等對健康有益之物質。

茶葉雖有以上之優點,但一般認為人人皆可飲茶養身,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觀念。

如李時珍《本草綱目》卷32《果部·茗(茶)》記載:「若虛寒及血弱之人,飲之既久,則脾胃惡寒,元氣暗損,土不制水,精血潛虛;成痰飲,成痞脹,成痿痺,成黃瘦,成嘔逆,成洞瀉,成腹痛,成疝瘕,種種內傷,此茶之害也。

」「時珍早年氣盛,每飲新茗必至數碗,輕汗發而饑骨清,頗覺痛快。

中年胃氣稍損,飲之即覺為害,不痞悶嘔逆,即腹冷洞瀉。

」及《本草備要》:「茶,多飲,寒胃。

」此處所指的「胃」泛指整個消化系統,非單單是解剖學的胃部。

多飲係指長期飲用過量。

脾胃(中焦)為人後天之根本,醫言「培土固本」,人納五穀之氣,皆由脾胃運化到全身。

一旦脾胃功能受損,營養吸收不良,血虛及正氣不足則易生病。

古代醫家針對茶葉所著述的各項內容,目前雖無法完全以科學角度解釋,但李時珍在描述了脾胃虛寒之人,長期飲茶所帶來的弊端後,又從自己的飲茶經歷,描述了他早年的豪飲和中年的病痛,其經驗值得重視,在今日臨床表現亦可相互印證。

筆者行醫多年以來,臨床上常見長期飲茶之患者,其脈象多表現為胃脈虛弱,或心陽不足。

併有以下之症狀。

1.筋骨痠痛無力、腰膝痠軟;2.或易疲勞、頭暈血虛(茶葉之成份會影響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及鐵質吸收導致營養不均);3.或腹脹、胃酸過多(茶會刺激胃酸分泌);4.或伴有心悸、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