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房振興經濟?混淆開發與營建差別的誤解| 章定煊/ 房市勾 ... | 土地開發公司是什麼

建設公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建商」,在國外是稱之為「開發 ... 商」,主要在從事的是土地開發行為,而「開發」行為是以「投資」為主體。

社會觀察炒房振興經濟?混淆開發與營建差別的誤解作者章定煊2015-11-25圖片來源:天下資料,劉國泰攝。

以振興經濟的名目讓台灣重回貧富差距拉大的老路台灣近期經濟成長率陷入困境,2015第3季主計處公佈經濟成長率是-1.01%,讓各界開始想一些救經濟的「奇招」。

在經濟堪慮的氛圍下,立法院11月17日朝野立委大團結,順勢就把證券交易所得稅廢了。

在這次修正案投票中,朝野立委不分黨派的投下87票贊成票,4票棄權票中,包括國內財政權威的曾巨威教授,唯一投下反對票是金融專業學者的親民黨不分區立委李桐豪教授。

曾巨威教授事後痛批這是「稅改受難日」(風傳媒,20151117)。

接下卻沒有多少人願意探討廢除證券交易所得稅對振興經濟是否真正有效果,朝野立委所聲稱的股市能上萬點是否能實現。

反正廢了就廢了,政治上大家都開心。

學術論文經常使用「事件分析法」(EventAnalysis)來探索一個政策的效果,也就是股市的累積異常報酬率(AccumulatedAbnormalReturn)高低與持續的時間,來看政策或是事件對經濟的影響。

如果是一個有效果的事件,累積異常報酬率不但在事件發生時就有強烈反應,而且還可以持續累積,效果長達數個月。

即使不需要統計分析,光是從11月17日至11月20日的股市表現來看,廢證所稅這個事件在台股只有在11月17日的一日行情,接下來立刻陷入盤整,尤其到了11月20日,亞股中日韓香港全部小漲,唯有台股小跌,證明了廢除證所稅對於經濟毫無助益,只是讓我們的稅制改革又倒退一大步。

當天投下贊成票的立委會對這個錯誤立法決策道歉嗎?道歉不但不可能,而且還磨刀霍霍尋找下一個「振興經濟」的標的。

張勝和部長認為下一個標的是「富人稅」(20151119風傳媒),個人則認為更大的下手標的應該是修正「房地合一」稅與重起購置住宅利息補貼政策。

因為有心人士早就開始散播支持這種政策的說法,為接下來顛覆居住正義路線進行鋪路。

台北市柯市長10月23日早就說「他是不會打房的,台灣營建業是台灣經濟重要產業,亂打房會影響台灣經濟,這不是我們承擔得起,打房的話,營造業會垮掉,台灣會完蛋」(20151023聯合報)。

以柯市長的專業來看,很難讓人相信這樣的政策調整是他自己發想出來的,應該是有「專業人士」向他進言,並被柯市長採納才是。

隨著國內經濟不景氣擴大,不斷有人透過各式管道醞釀出「炒房振興經濟、補貼防堵危機」的氛圍,所以個人認為修正房地合一稅與購屋住宅利息補貼政策很快就會被端上檯面。

以下我們就來探討「炒房可以振興經濟」與「房價下滑釀成經濟風暴」是否成立。

供給住宅主要是開發(投資)行為無特別經濟帶動效果很長的一段時間,大家朗朗上口的「營建業是火車頭工業」的說法,各界人士用以作為炒房正當性與抗拒房市改革的藉口。

最近連台北市長柯文哲都端出這個說詞,做為政策轉向的藉口。

房市改革會拖垮經濟,這是真的嗎?在這裡做個簡單的分析,火車頭工業的說詞根本只是內行人唬弄外行人的說法。

過去價格炒得如火如荼的建商推案市場,商業運作叫做「開發」(Development);大家認為有經濟帶動效果的「營造」(Construction),只是「開發」環節中的一部分而已。

再進一步的說,所謂的「建設公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建商」,在國外是稱之為「開發商」(Developer),在香港則稱之為「地產發展商」,主要在從事的是土地開發行為,而「開發」行為是以「投資」為主體。

所以過去台灣行業分類將建設公司分類為「建築投資業」。

當進一步的去分析住宅的「開發」行為,很快就能了解熱炒住宅對於總體經濟的帶動效果有限。

土地開發案的源頭,就是尋找土地素材,也就是找到適當的投資機會。

在處理土地素材時,第一個環節就是投入資金承擔風險。

這部分的資金來源不見得來自建商本身,可能以土地抵押自金融體系融資,或是以工程合約承諾換取,所以我稱它是承擔風險,而不是單純的資金投入。

第二個環節,建商就是有一大段必須去「喬」的過程。

就處理土地素材本身而言,要去與其他權利人去「喬」複雜的產權關係;在取得興建許可上,更得去跟主管官署去「喬」各種的細如牛毛的法令規定。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