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礁公投」爭議釐清(下):不蓋三接就要繼續燃煤、重啟核 ... | 核四 三接

上篇請見:〈「藻礁公投」爭議釐清(上):三接已閃開藻礁?不蓋會導致缺電?​〉) 爭議五:「不蓋三接就要重啟核四」 我們認為所有問題,核 ...環境保育「藻礁公投」爭議釐清(下):不蓋三接就要繼續燃煤、重啟核四?作者蔡中岳2021-03-05藻礁連署通過後,會不會讓有心人趁機綁架藻礁公投,推核四重啟公投過關?圖片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已成功複製連結(上篇請見:〈「藻礁公投」爭議釐清(上):三接已閃開藻礁?不蓋會導致缺電?〉)爭議五:「不蓋三接就要重啟核四」我們認為所有問題,核四重啟都無法解決。

核四蓋了20多年,興建過程中弊案重重、蓋到一半淹水、「拼裝車式」地還蓋在斷層旁的老舊核四廠,是這次討論中最不值得一提的。

在供電穩定上,核四在2019年經濟部的評估中,最樂觀的估計是要等N+7年後,才可以蓋好發電。

這個N的影響因素,除了地方居民的不同意,更多是因為機組太過老舊找不到零件。

此外,這個時程因為今年核四建照過期,未來重啟核四,光在建照重新取得合法申請的路徑上,就會拖更長的時間,且因為變成新核電廠建造,就需要符合福島核災後核電廠的規範,保守估計10年內絕不可能發電。

就算不計核四廠的問題、無視核廢料處理困境、不管核災的高風險,核四廠真的要能商轉發電,樂觀評估也至少要等到2032年左右。

也就是說,若現在開始興建新的接收站,跟繼續浪費錢把核四廠蓋下去,是差不多時間完成的,而且核四也只有一部機組可以使用,電力貢獻遠低於大潭電廠。

這就清楚顯示,核四廠的電是無法讓2025年的備用容量率往上加。

簡單來說,就是供電穩定的風險不會因為核四而有好轉。

此外,最近因用過燃料棒的水池爆滿、被迫提前停機的核二廠一號機,更是沒有完成任務就先退場,造成其他發電機組負擔增加,是名符其實的豬隊友。

可見在台灣未來電力發展脈絡的規劃中,依賴核電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

更不用說,減煤期程也同樣因新三接蓋好的時間點與核四高度重疊,所以核四的發電無法解決現在看到的空汙問題,天然氣的供應穩定則與發電廠無關。

在藻礁公投領銜人已再次公開聲明,守護藻礁的能源轉型立場是「非核減煤救藻礁」的方向下,擁核人士不該一再想要綁架這場守護藻礁的公投,不應再用「吃豆腐」的手段叫囂。

傳統集中式發電,註定是「犧牲」的體系在天然氣接收站的興建上,除了三接,在基隆協和電廠也預計要做四接(填海造地,底下也有珊瑚礁);在台中港外海除了既有的接收站,也預計要做五接(可能會影響白海豚的部分棲地)。

三接是否造成藻礁的犧牲,在前文已經說明,更有待政府與民間真正坐下來對話與確認,而所謂四接、五接的議題也都值得好好討論。

而現有電廠的選址,無論是核一二的金山萬里、核四的貢寮,又或者常常被詬病的台中火力發電廠、雲林麥寮電廠、高雄興達電廠、恆春核三廠,都有當地人生活受影響的紀錄與經驗。

若要維持穩定供電,現有的集中式發電──一個大電廠供應給遠方城市電力──註定是一個「犧牲」的體系。

回過頭來,如果我們不希望有人、生物持續被人類的發電而犧牲,如何增加節電的誘因如調整成合理的電價、如何發展相對不造成犧牲且可恢復環境的再生能源,是現階段最該大力推動的。

但現實是,除了節電與發展綠電外,既有的電力系統要如何「選擇」,更值得大家有系統地一起討論。

藻礁議題是天然氣在接收站的位置選擇上,造成了現在藻礁的爭議,事關生物/自然界與人類關係的平衡與選擇,也同時是使用能源上的反思與檢討。

過去,守護藻礁行動有舉辦過音樂會、遊行、現地教育勘查等行動,也不斷在環評、政府會議中溝通。

面對諸多爭議各說各話、無法釐清的情況下,也期待政府舉辦依行政程序法進行的聽證程序,讓公共議題有靠證據說話的機會。

無奈此項訴求一直無法達成,在工程船已經開進了大潭藻礁的情況下,迫不得已才發起公投,希望讓公共對話可以持續。

過去幾個月之間雖在街頭連署、網路宣傳,但直到連署倒數幾日,才突然引起如此熱烈的討論,這當然與政治力介入有關。

不過我們仍一本初衷,堅守「非核減煤救藻礁」的立場,不讓政治力綁架,也促使原來期待的公共討論得以發生。

務實推動能源轉型,讓綠能放在對的地方我所屬的地球公民基金會,除了主張節電與發展綠電,也希望釐清現有各式發電的爭議,讓全民一起思考並做選擇。

接下來,我們會更務實地推動能源轉型。

過去我們參與能源轉型推動聯盟,監督各縣市政府的節電計畫並與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