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機時間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能源危機

能源危機(Energy Crisis)能源危機是指由於能源短缺導致能源供應緊張,能源價格不斷上漲而形成的危機。

迄今為止,國際上已經爆發了四次石油危機,中東戰爭 ...能源危機用手机看条目扫一扫,手机看条目出自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能源危機(EnergyCrisis)目錄1什麼能源危機[1]2能源危機的特征及其原因[2]3能源危機的類型[3]4能源危機和金融危機的關係[2]5參考文獻[編輯]什麼能源危機[1]  能源危機是指由於能源短缺導致能源供應緊張,能源價格不斷上漲而形成的危機。

[編輯]能源危機的特征及其原因[2]  迄今為止,國際上已經爆發了四次石油危機,中東戰爭引發的1973年石油危機、伊斯蘭革命引發的1979年伊朗的石油危機和海灣戰爭引發的1990年石油危機都是因為戰爭,2008年的能源危機與以往能源危機有著明顯的不同,其主要特點如下:  一是持續時間長,但價格增長相對緩慢。

從2003年的每桶30美元上升到2008年7月的147.27美元,歷時五年時間。

  二是世界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絲毫感覺不到能源危機爆發的氣息。

  三是此次能源危機是世界對石油的需求首次超過了供給導致的結果。

如果未來不進行能源政策的調整,最終能源危機的爆發將會導致人類的毀滅和地球的毀滅。

而能源危機的根源就在於以化石能源為主的全球經濟生產和消費模式不可持續,以及化石能源的碳排放帶來的生態環境的惡化。

因此,只有轉變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建立綠色經濟發展模式,系統地解決能源經濟面臨的各種矛盾,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危機。

[編輯]能源危機的類型[3]  能源危機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一是能源轉化的方向性,即並不是所有的能源都能夠被人類利用;  二是能源分佈的不均性;三是日益增加的人口導致能量分配不足。

  由於石油、煤炭等目前大量使用的傳統化石能源枯竭,同時新的能源生產供應體系又未能建立而在交通運輸、金融業、工商業等方面造成的一系列問題統稱能源危機。

[編輯]能源危機和金融危機的關係[2]  第一,能源危機對金融危機的引發作用。

制度危機導致的生產過剩和超前消費使得經濟的發展嚴重失衡,而能源危機又進一步加劇了這種失衡。

能源是經濟發展的基礎,能源價格上升勢必導致相關產品價格上漲,最終導致通貨膨脹,造成消費者剩餘減少;而美聯儲為了應付通貨膨脹連續提息,又造成了還款數額的大幅度上升,最終導致貸款者因無力還貸而發生次貸危機。

可見,能源價格的高漲是金融危機爆發的潛在原因之一,那麼能源價格飆升的原因又是什麼呢?實際上,能源供需不平衡仍是能源價格上漲的根本原因。

隨著全球經濟進入穩定發展階段,對能源需求愈加迫切,而產油國仍是原有的國家及地區,新探明能源儲量沒有顯著增加,因此供需陷入嚴重矛盾,已經不可避免地進入“高油價”階段。

為了應付能源危機,進行生物能源的開發,糧食價格暴漲,進一步引發糧食危機,糧食危機又進一步加劇金融危機。

新世紀以來,虛擬經濟比重越來越大,能源金融化,石油貿易定價權逐漸轉移到期貨市場。

而作為100%結算貨幣的石油美元,其超額供給並通過雙赤字導致了全球貨幣過量增長,是國際大宗商品和資產價格巨幅波動的始作俑者,也是國際投機資本瘋狂炒作的根源。

資本炒作、杠桿效應、投機套利等金融工具的使用,帶來了石油價格的非理性上漲。

  第二,金融危機對能源危機的引發作用。

2009年5月,國際能源署發佈的《金融危機對全球能源投資的影響》報告顯示,受金融危機引起的經濟疲軟影響,大多數國家能源需求下降,並埋下能源危機的伏筆。

首先,生產、消費能力降低,使得工業、生活對能源需求下降,能源行業的收入、利潤大幅減少。

其次,能源需求減少使能源企業遭受沉重打擊,紛紛放緩在建項目,取消計劃中項目,甚至關井、減產、裁員以削減資金成本的投入,影響了能源行業的長遠發展。

再次,能源儲量勘探難度加大,而世界能源危機沒有改變經濟增長與能源需求的互動關係,能源消費的剛性問題無法得到解決,需求在長期是看漲的。

最後,金融危機暫時緩解了能源危機和糧食危機,投機資本抽離期貨市場,需求降低使得價格下降;同時,能源投資減少,能源消費的剛性孕育著未來能源危機的爆發。

這幾方面的共同作用必然導致今後數年能源供應減少,而能源消耗的剛性可能再一次抬高能源價格,引發能源



2. 第一次石油危機

第一次石油危機從1973年延續至1974年,又稱作1973年石油危機,由於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為了打擊對手以色列及支持 ...第一次石油危機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1974年美國的汽油定量配給票第一次石油危機從1973年延續至1974年,又稱作1973年石油危機[1],由於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為了打擊對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宣布石油禁運,暫停出口,造成油價上漲。

禁運最初針對的國家是加拿大、日本、荷蘭、英國和美國,後來又擴展到葡萄牙、羅德西亞和南非。

第一次石油危機直至1974年3月結束[2],當時原油價格曾從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漲到接近12美元,是20世紀下半葉三大石油危機之一。

目錄1影響2歷史2.1美國石油產量的下降2.2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終結3參見4參考文獻影響[編輯]原油價格暴漲引起了西方已開發國家的經濟衰退,據估計,美國GDP增長下降了4.7%,歐洲整體的增長下降了2.5%,日本下降了7%。

此外也對處於越南戰爭中的南越造成燃料短缺,加劇了其對北越作戰時在經濟及軍事上的劣勢。

歷史[編輯]美國石油產量的下降[編輯]到1969年,美國國內的石油產量已無法滿足需求的增長。

1925年,石油占美國能源消耗的五分之一;到二戰爆發時,石油已滿足了美國三分之一的能源需求。

1920年,美國油田佔全球石油產量的近三分之二。

1950年代後期,美國每年進口3.5億桶,其中絕大部分來自加拿大和委內瑞拉。

中東的石油生產成本很低,儘管美國對石油進口徵收關稅,但公司仍可以獲利。

這傷害了德克薩斯州和俄克拉荷馬州等地區的美國石油生產商,他們原先一直以關稅支持下的價格出售石油,現在不得不與波斯灣地區的廉價石油競爭。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終結[編輯]1971年8月15日,美國單方面退出了《布雷頓森林協定》。

美國放棄了金本位。

此後不久,工業化國家增加了外匯儲備,其數量遠大於以前。

由於石油以美元定價,因此石油生產者的實際收入減少。

參見[編輯]第二次石油危機第三次石油危機參考文獻[編輯]^Smith,CharlesD.(2006),PalestineandtheArab–IsraeliConflict,NewYork:Bedford,p.329.^Milestones:1969–1976-OfficeoftheHistorian.history.state.gov.[2020-08-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06). 閱論編冷戰 美國 蘇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華沙條約組織太平洋安全保障條約東南亞條約組織中部公約組織不結盟運動第二次冷戰時間表1940年代摩根索計劃虎克軍反叛牙買加政治衝突(英語:Jamaicanpoliticalconflict)希臘十二月衝突(英語:Dekemvriana)英蘇百分比協定雅爾達會議波羅的海三國遊擊戰森林兄弟衝浪行動叢林行動(英語:OperationJungle)蘇聯佔領波羅的海三國被詛咒的士兵(英語:Cursedsoldiers)不可思議行動沒落行動波茨坦會議古琴科事件朝鮮半島南北分治支配行動圍困行動(英語:OperationBeleaguer)四十黑名單行動(英語:OperationBlacklistForty)伊朗危機希臘內戰巴魯克計劃(英語:BaruchPlan)科孚海峽事件土耳其海峽危機對德政策的重述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杜魯門主義亞洲關係會議1947年5月危機(英語:May1947crises)馬歇爾計劃莫洛托夫計劃經濟互助委員會捷克斯洛伐克1948年二月事件阿爾瓦思巴起義(英語:Al-Wathbahuprising)第一次中東戰爭1947年至1948年的巴勒斯坦託管地內戰(英語:1947–1948CivilWarinMandatoryPalestine)1948年以色列-阿拉伯戰爭1948年巴勒斯坦人大流亡蘇南衝突柏林封鎖西方盟國的背叛鐵幕南非種族隔離東方集團西方集團國共內戰臺灣戒嚴台灣海峽兩岸分裂馬來亞緊急狀態1949年3月敘利亞政變(英語:March1949Syriancoupd'état)阿爾巴尼亞政變(英語:AlbanianSubversion)1950年代竹幕韓戰麥卡錫主義茅茅起義阿爾及利亞戰爭埃及七月革命1953年伊朗政變東德六一七事件羅森堡夫婦案馬德里條約(英語:PactofMadrid)布里克爾修正案(英語:BrickerAmendment)1954年瓜地馬拉政變



3. 三次石油危機

三次石油危機指20世紀下半葉發生的三次原油價格大幅上漲事件。

第一次發生在1973年至1974年,因此又稱1973年石油危機(1973 oil crisis)。

第二次發生 ...原油知識庫三次石油危機三次石油危機指20世紀下半葉發生的三次原油價格大幅上漲事件,由於原油是工業生產的必需品,這三次石油危機都對世界政治經濟局勢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西德克薩斯中間基原油(WTI)月均價歷史走勢第一次石油危機第一次石油危機發生在1973年至1974年,因此又稱1973年石油危機(1973oilcrisis)。

當時由於第四次中東戰爭的爆發,歐佩克(OPEC)為了打擊敵對國家以色列和支持以色列的國家(美國等西方國家),宣布對這些國家實行原油禁運,並導致原油價格從禁運前的每桶3美元漲至每桶12美元。

這次石油危機對石油進口國,尤其是美國和北約國家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最顯而易見的影響是汽油價格的上漲,美國一加侖汽油的平均零售價格從1973年5月的38.5美分上升到1974年6月的55.1美分,漲幅達43%。

美國的汽車產業也受到了影響,大排量/高油耗汽車銷量劇減,小排量/低油耗汽車銷量上升,這在客觀上導致了日本品牌(豐田、本田等)汽車銷量的上升。

政治上的影響則更為深遠,北約中的歐洲國家大部分都依賴阿拉伯國家的石油進口,禁運造成了這些國家經濟受損,因此,這些歐洲國家的政治立場從危機前的支持以色列轉而變為支持阿拉伯國家。

第二次石油危機第二次石油危機,又稱作1979年石油危機(1979oilcrisis),發生在1979年至1980年。

觸發的主要因素是伊朗伊斯蘭革命引起的石油供給減少。

雖然當時的石油供給從世界範圍來看僅下降了4%,但仍然引起了廣泛的恐慌,並導致原油價格在12個月內從1979年的每桶15.85美元,升至1981年的每桶39.50美元。

和第一次石油危機一樣,這一次危機也引起了美國國內汽油價格的上漲,美國一些州的政府甚至實行了汽油限購措施。

一些美國的產油州(德克薩斯州、路易斯安那州等)則大幅獲益,這些州人口也因此有所增長。

但整體而言,第二次石油危機挫傷了美國經濟,並使其陷入了長達兩年的經濟衰退。

在第二次石油危機初期,因油價走高,歐佩克成員國獲利不少,並通過提升產量彌補了伊朗的份額。

但在危機結束後,非歐佩克國家(墨西哥、尼日利亞、委內瑞拉等)的產油量大幅提高,美國和挪威也勘探發現了更多的石油資源,歐佩克的影響力因此逐漸衰落。

第三次石油危機第三次石油危機,又稱作1990年石油危機(1990oilpriceshock),發生在1990年,前後僅持續了9個月。

這次危機的起因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並導致科威特的石油供給中斷,終於美國等34個國家和伊拉克之間海灣戰爭的結束(伊拉克戰敗並撤出科威特)。

危機期間,油價由1990年7月底的每桶21美元升至1990年10月的每桶46美元。

雖然油價的漲幅、持續時間沒有前兩次那麼長,但也給世界政治經濟局勢造成了不少影響。

美國方面,這次危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90年代早期的經濟衰退,也為之後的伊拉克戰爭埋下了伏筆。

上一頁下一頁開戶登入首頁研究所StockQ分析師專欄財經日曆獨有指標學習交易MT4教學技術分析教學黃金知識庫原油知識庫指數知識庫外匯知識庫Autochartist教學部落格開始交易關於開戶關於入金關於出金活動客戶支援常見問題聯絡我們



4. 能源危機的過敏反應|天下雜誌

無人能否定未來某一時間將再度出現石油價格迅速上升的可能。

事實上,此事是一定會發生的。

不過,經過第一、二次能源危機之後,石油生產國 ...回首頁English關鍵的時刻訂閱支持好媒體免費訂閱電子報搜尋頻道分類財經貿易戰財經焦點財經週報投資理財產業製造服務金融科技國際兩岸四地東南亞亞洲歐洲美洲非洲紐澳管理管理行銷創新創業人才職場競爭力環境永續發展氣候變遷環境能源教育教育趨勢創新教育親子教養人物大師觀點CEO觀點人物特寫政治社會政治政策社會現場調查排行2000大調查兩岸三地1000大快速成長企業100強CSR天下企業公民標竿企業金牌服務業調查縣市調查2000大調查資料庫健康關係健康醫療兩性關係心靈成長時尚品味時尚精品旅行設計藝文影視運動生活運動生活重磅外媒經濟學人BBCNews中文日經中文德國之聲路透社專欄作者多媒體數位專輯互動專題深度專題品牌專區數據圖表資料新聞數字說話圖表動畫調查報導聽天下重磅封面財經週報國際聚焦天下好讀記者開講好主管的12樣禮物創新突圍軍師四端看天下大數據,熱品牌天下書房天下影音雜誌策展企業突圍傳承接班數位轉型創新突圍經營管理Off學風格文化旅行美食特色頻道未來城市@天下[email protected]天下獨立評論@天下創新學院天下學習我讀網換日線天下影音微笑台灣粉絲專頁官方instagram官方Line天下晨間新聞臉書、Google為什麼說不惜退出香港?財經財經焦點能源危機的過敏反應28369瀏覽數分享其他文灌園天下雜誌63期1986-08-0128369瀏覽數 石油生產國家競相生產石油的結果,油價正向一九七○年代開始時的水準迫近。

如果沒有特別的支持力量,可預見的是,石油價格將落到六、七美元一桶或甚至更低。

無庸置疑,如此的低油價將迫使探油活動停頓;尋覓其他能源的努力遲緩;煤炭產量降低;以及高成本油井停閉。

所有這一切因素共同指向一個結果:第三次石油危機可能於未來某一時間出現。

國內許多人,包括政府的策畫人員,都以第三次石油危機必將重臨為前提,作出種種因應方略。

此事甚關重要。

因為類此的因應策略都是很昂貴。

例如多建核能電廠;儲備石油;以政府津貼開闢其他能源來源,包括地熱、風力、海浪……等等。

過當的「因應」勢必加重整個經濟的負擔。

因此,以現實眼光評估第三次石油危機出現的可能及其深廣度,應該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無人能否定未來某一時間將再度出現石油價格迅速上升的可能。

事實上,此事是一定會發生的。

不過,經過第一、二次能源危機之後,石油生產國已經充分了解石油不可能用作政治武器,而且漲價稍一過分即將召來大幅減少消費的效果。

而石油消費國,除了已學會如何節省石油之外,更已學會如何注意石油市場動態。

稍有久缺,其他能源的開發與節省石油的方法將立即實行,使得石油雖然會漲價,卻再也不會成為「危機」。

廣告七月八日香港版的前鋒論壇報上刊出一篇利用地心熱力發電的所謂「熱乾岩」方法(hotdryrockprocess),這是美國能源部與日本人合作,在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木斯進行的一項試驗。

這個方法是在石層中鑿一組兩口井,達到地下溫度極高的石層,自一井中注水,水被灼熱的岩石加熱,在高壓下,以華氏三百五十度,或攝氏一百七十六度的高壓蒸氣,自另一井口放出。

此高壓蒸氣既可推動汽渦輪發電,亦可直接用於工業動力。

這種方法不是舊式的在溫泉地域方可開挖的地熱。

而是「在華府大街上也可以開井」的新方法。

用此新方法將可得到無污染、取之不盡的新能源。

目前的一組試驗井已可供給一個二千人口小城所需全部電力。

美國將在康華爾郡開挖一組更深的井;歐市則已選定法德邊界一處地方,日本將獨力在東京以北二百哩一個地方各自開挖試驗井。

地心熱力之成為專業化能源已是可期望之事。

或許比氫反應爐更早進入市場。

廣告無論如何,新能源之出現已絕非空言。

石油的重要性顯將降低。

將來石油和其他重要物資一樣,會漲價,也可能會有短期缺乏,然而它絕不會成為重大危機,用不著過度反應的。

下一篇二王對談:台幣升值,不利美國 美國不在乎逆差,在乎公平—王作榮.王永慶訂閱天下電子報(每週三發送)天下新聞室精選最具時效性、最重要的深度內容,每週三發送訂閱天下電子報精選當週熱文,週三寄送訂閱感謝您的訂閱!請查看您的信箱,我們將寄送驗證信給您,確保未來信件會送到您



5. 展現絕對的影響力——能源危機後生活發生的變化

讓我們將時間拉回到1970年代,由能源危機後的世界,來看看人類的生活因為能源 ... 1970年代,世界連續掀起兩次能源危機,造成全球性的經濟衰退,西方世界 ...:::首頁點閱人次:字型:小大文章分類網站選單關於能源報導全文搜尋舊期刊物我要投稿聯絡我們友站連結FB粉絲專頁網站導覽經濟部圖文懶人包×Go!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