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指數型基金? | 指數型基金是什麼

指數型基金和ETF有什麼差異?為什麼你不該用ETF「買低賣高 ...Mr.Market市場先生今天市場先生要來談談2個名字很相似的商品,分別是指數型基金(TIFs),還有指數股票型基金(ETFs)。

目前在台灣大多數我們談到指數型基金,指的都是ETFs,比方說大家常聽到的0050ETF、0056ETF、S&P500ETF等等,反而比較少去談指數型基金。

這兩者意義上非常地像,以下市場先生會告訴你它的差異,以及為什麼你應該要知道它的差別,如果搞錯了,很可能你會誤以為自己在做穩定的投資,實際上卻是在做高風險高成本的交易。

先了解什麼是指數型基金(TIF)?指數型基金就是不透過經理人主觀判斷,而是由一個固定的指數規則做買賣的基金,是一種被動式投資方式。

可閱讀:什麼是被動投資?指數:根據某種規則計算的數值,可以用一個數字來代表當前某市場的整體狀況,例如:台灣加權指數、道瓊指數、S&P500指數指數型基金:指數只是個數字不是商品,而指數型基金是追隨著指數去調整成分股,讓績效表現盡可能和指數一致指數型基金其實就是ETF的前身最早是由約翰柏格(JohnBogle)發明,他是先鋒集團創始人(VanguardGroup)。

為了把指數型基金和後來的ETF做區別,因此柏格發明了一個詞叫做TIF(traditionalindexfunds),意思是傳統指數型基金,簡單來說柏格認為指數型基金才是被動投資的正統,但ETF不是,原因下面會提到。

第一檔指數型基金成立於1975年,是Vanguard500IndexFund(標準普爾500指數基金),如今這檔基金的總規模是4315億美金,僅一檔基金的規模就相當於台灣所有股票總值的一半。

在當年市場上有眾多的共同基金,管理費用都非常的高,但其中長期能戰勝指數的基金卻非常少。

柏格當年成立的指數型基金目的是「用最便宜的成本,追蹤整體市場的報酬率」一般股票型共同基金的管理費普遍落在每年1%~3%之間,而指數型基金的費率普遍在0.5%以下,甚至可以低到0.1%~0.2%或更低。

以今天Vanguard官網上的數字顯示,目前標準普爾500指數基金的費用率是0.14%,遠低於其他同類基金平均費用率0.95%,如果投資10000美元,經過10年期間,一般基金需要開銷2155美元(等於吃掉你21%的原始投資),而指數型基金總費用只要329美元,省下1826美元。

,指數型基金需透過基金的交易平台做申購買賣指數型基金早年需透過基金公司(在台灣稱為投信)或是由銀行做信託中介才能做交易,到今天則是因為有網路,因此可以透過網路基金平台做交易,成本相對比較低。

可閱讀:基金申購通路平台比較懶人包隨著指數型基金問世後,後來在1990年開始出現了一個新種類的指數型基金,也就是ETF,他不像基金一樣需要申購,而是可以像股票交易一樣被買賣。

ETFs出現:能在股票交易所買賣的基金在1993年,南森(NathamMost)創立了美國第一檔指數股票型基金,叫做標準普爾信託憑證(Standard&Poor’sDepositaryReceipts,簡稱SPDRs),很多投資人稱它叫做Spider。

ETF是一種憑證,同樣一檔指數型基金可以有ETF,例如上面提到Vanguard500IndexFund就有對應的ETF,管理費比指數型基金更低只有0.04%。

對投資人來說,ETFs和指數型基金,內容物基本沒有不同,唯一的差別就是他可以在股票交易所被交易。

可閱讀:什麼是ETF?ETF在股票交易所交易,有2個很大的好處:1.買賣比較方便,流動性很好2.股票證券買賣的交易成本比基金申購的交易成本低以台灣為例,ETF在證交所買賣的交易成本(手續費+交易稅)打折後約0.25%左右而基金透過基金平台手續費打折後大約0.3%~0.6%左右可閱讀:1.ETF要怎麼買?2.基金要怎麼買?ETFs和指數型基金差別在哪裡?ETFs這個看似方便的特性,卻也衍伸出2個很大的問題:問題1.因為ETF太容易交易買賣,所以真的很多人把它當股票在「買低賣高」在指數型基金的時候很少人會頻繁買賣,因為大家是真的把它當成一個投資組合,且傳統基金交易成本較高,所以很難頻繁交易。

但ETF就不一樣了,在今天你甚至會聽到有人用ETF做當沖或短線的交易,但這完全違背了當初指數型基金發明出來是為了「用低成本被動投資、賺取整個市場報酬率」的原意。

以前有聽網友分享0050ETF的操作策略,例如KD20以下向上突破買進80以上向下突破賣出之類,乍看之下買低賣高,但實際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