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了!中國崩潰與否猶未可知但經濟榮景難以再起 | 中國經濟崩潰

對於「中國崩潰」的討論,其實不是這幾年才出現的話題,早在1979年之前,中共採取鎖國政策及內部頻繁的政治動員,導致全國經濟處於嚴重困頓 ...2021年05月17日星期一辛丑年四月六日:::首頁新聞節目影音央主題退休人員專訪系列高塔看台灣說學印泰越與BBC一起學英文藝文館聽音樂台灣選舉專題ASAP永續國際論壇央廣90愛地球英國脫歐新聞專題64三十周年新聞專題關於央廣社群Podcasts關鍵字搜尋繁體中文简体中文EnglishFrançaisDeutschIndonesian日本語한국어РусскийEspañolภาษาไทยTiếngViệt總覽政治國際財經生活兩岸專題回不去了!中國崩潰與否猶未可知但經濟榮景難以再起一帶一路五眼聯盟兩岸專欄時間:2020-09-2417:56新聞引據:採訪撰稿編輯:新聞編輯這一年中國的經濟風險擴大,經濟成長速度明顯減緩,國內又傳出失業攀升、糧食危機、地方擠兌、消費不力等問題,這都增加了「社會動盪」的可能性。

(圖:pixabay)近年來,「中國崩潰論」再次被各界所關注,主要是在2017年開始,中國內部開始建構「L型經濟發展」的認識,這與中國這幾年「進入低速經濟增長」的態勢有關。

所以,中共官方透過「新常態」的名詞解釋來轉移市場信心不足的壓力;無獨有偶,美國在2018年啟動美中經貿的談判,「美中經貿衝突」不如外界預期般如期落幕,加上2020年全球疫情蔓延,政治矛盾擴大,讓雙邊關係急轉直下,中國經濟前景堪憂,甚至出現可能「硬著陸」的風險。

20年前後的崩潰論現已物換星移對於「中國崩潰」的討論,其實不是這幾年才出現的話題,早在1979年之前,中共採取鎖國政策及內部頻繁的政治動員,導致全國經濟處於嚴重困頓的狀態,就連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都曾表示當時的國民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隨後,1989年中國爆發天安門事件,引起國際社會的撻伐,歐美國家紛紛採取經濟制裁的動作,外商直接投資大幅減少也引起各界議論改革開放政策將可能因此中斷,進而讓中國經濟回落到動盪的時期。

不過,在鄧小平定調中國經濟改革路線不變的宣示下,大力推動「招商引資」及「特區經濟」雙管齊下的「點、線、面」漸進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世界工廠」的角色讓「中國崛起」與「中國機會」成了主流聲量;一直到2001年,美籍華人章家敦的書《中國即將崩潰》(TheComingCollapseofChina)引起各界關注,他認為中國會因為制度、政治、社會等問題的爆發,導致經濟在5至10年內崩潰,使得「中國崩潰論」有了較為系統化討論的開始。

當然章家敦並不是第一位對中國發展提出質疑的人,在2000年便有日本學者中嶋嶺雄提出「中國分裂論」,兩位的觀點極為相近,都認為中國將因為制度與社會文化的衝突而分裂,進而結束中國在改革開放後的輝煌成績。

只是,這樣的觀點某個程度上是來自「中國威脅論」的延伸,而他們所預測的結果都沒有發生;當然,這並不是表示中國因此不會崩潰,或是說中國經濟不會泡沫化,而是因為當時國際社會仍懷有「先經濟後政治」的「新功能主義」思維。

科技威權主義國際對中國的不信任持平而論,國際社會對於中國經濟的期待,其實是呈現「現實主義」與「理想主義」之間的擺盪。

面對中國經濟規模與人口紅利的市場誘因下,中國提供世界各國進行國內產業轉型與降低生產成本的機會,隨著國力逐步提升的過程中,中國利用「發展中國家」的領頭羊位階,強化自己在國際社會的話語權;同時,在1990年代民主化浪潮中,西方國家深信經濟對政治的外溢效果及相互學習,認為「經濟自由化將會讓中國走向民主」,積極促進中國與國際接軌。

事實上,中國透過國際參與的機會「忍辱負重」,其實就是為了能「韜光養晦」,進而成為一個「有所作為」的大國。

當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及「亞投行」,形塑中國國際建制的能力;與此同時,對於政治發展的路線上不但沒有改變,更是變本加厲進行言論管控及政治管制,中共利用科學手段逕行「科技威權主義」之實,「經濟開放反而強化了威權體制」,完全與國際社會的期待相逆而行,在威脅意識下讓美國在2018年開始擴大對中國的反制行動。

國際社會對「中國威脅」有了重新的認識,這樣界定不只來自美歐等主要西方大國的擔憂,更有許多「貧窮國家」因為中國的「統一戰線」感到剝奪感,這些接受中國天朝恩澤的國家,不只面對清償貸款的壓力,還有可能被要求讓渡主權或戰略資源的風險;不僅如此,在全球陷入疫情風暴之中,世界衛生組織(WHO)嚴重坦護中國的立場,讓各國無法即時採取正確的防疫措施,中國勢力滲透國際組織的後果,讓許多國家付出慘痛的代價,全球經濟深受其害。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