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真的可以規劃嗎?職涯的動態平衡 | 職涯規劃

職涯不是一場階梯式的直線規劃,而是隨時可能衍生變化、永遠都摸索不完的動態平衡。

如果把「選我所愛、愛我所選」當成唯一的參考去定位職涯方向,有些人 ...職涯規劃還記得當初踏入職場的初衷嗎?也許十幾年一晃而過,我們都磨練得更強韌了。

然而,期許自己一展所長、貢獻於世的熱情還在嗎?這趟職涯旅程,你走到哪一站了呢?二十幾歲的時候,我們都徬徨過,怕一開始就選錯路,想把自己準備得更有籌碼再一舉攻入競爭激烈的心儀產業。

沒多久,又怕自己是不是起步比別人晚了,會不會連發展速度都比人家慢。

年過三十之後,似乎越來越多人會感嘆:「其實現在工作蠻穩定的,但我有點後悔二十幾歲時沒有出國唸書,現在會不會太老了?」或是「我還想換個環境多學點新東西,但現在換公司,可能會繼續卡在現在這個level,又要等好幾年才能升中階主管,到底要怎麼選…問題是這兩年沒升上去,怕之後反而被認為是我能力有問題…」慢慢地,跨過人生四十,感覺任何改變的代價都越來越大-「工作不僅僅是工作而已,還要顧慮很多其他責任」。

內心隱隱焦慮著「這輩子是不是就這樣了」,外在又討厭別人隨便評論自己「不要那麼不知足」。

才發現,其實職涯不是「職場發展」的同義詞,而是在寬廣的生命里程中,對「職業與生涯並行」的期望。

原來職涯規劃,不只是年輕時以為的「選你所愛、愛你所選」這麼簡單。

原來人生中多的是意料之外的事,而身心健康、婚姻經營、對父母子女的責任、自我學習成長的渴望、物質需求、社會地位肯定、人際關係拿捏……有好多在一股勁往前衝時,規劃不到的方方面面。

2020-2021年一場突發的疫情,打亂了全球產業的步調,打亂了我們安穩的工作慣性,更打亂了許多人努力經營許久的職涯規劃。

正如狄更斯在雙城記中寫道:“Itwasthe bestoftimes,itwastheworstoftimes,itwastheageofwisdom,itwastheageoffoolishness,itwastheepochofbelief,itwastheepochofincredulity,itwastheseasonofLight,itwastheseasonofDarkness…”我們正在經歷一場巨大的歷史事件,在這之前,在這以後,整個世界乃至我們內心,必將發生重整。

說不定,許多預期之外的狀況此刻已來到你的生活中,迫使你去思索一些以前沒想過的方向,挑戰你去重新檢視對許多事情的定義和看法。

工作佔人生很大的比重,誰沒有過成為職場巨人的企圖心呢?然而此刻,或許我們終將明白人類在未知面前有多渺小:職涯不是一場階梯式的直線規劃,而是隨時可能衍生變化、永遠都摸索不完、總還要提起勇氣適應和開創的動態平衡。

這也是為什麼,我想談一談職涯的動態平衡「選你所愛、愛你所選」不夠嗎?的確,無論是社會新鮮人或資深主管,考慮職涯規劃的時候,一定需要自問:我喜歡什麼?做什麼事會讓我充滿熱忱?我擅長什麼?什麼事情我通常做得比一般人好?但是,若把這兩點當成唯一的參考去定位職涯方向,有些人可能慢慢會發現這個座標出現了盲點–要怎麼持續地「愛我所選」呢?因為一旦時間拉長、經歷拉廣,喜好可以改變,新的能力和優勢也長出來了,又是一場新的牌局。

也可能很不巧,原本的優勢因為潮流變遷竟然過時、做膩了,或做著喜歡又擅長的事,偏偏公司的人際、薪資、頭銜條件難以長久妥協。

總之,變成每隔幾年,就又得重新檢視這兩道題目,選擇的可能性卻越來越僵固的窘境,畢竟有了點年資和生活積累,就比較難隨便轉職到太遠的領域。

「你」值得花一生的時間去認識談到職涯規劃,第一課通常都是「認識自己」。

只是,你相信嗎?其實你比自己想像的更深、更豐富,遠遠不止「喜好、能力」這兩個面向,更值得花一生的時間去認識。

其實,從PersonalBranding個人品牌的角度來看,由一個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所建構的願景和使命感,才是一個品牌能夠建立明確發展軌道、永續經營的動力來源。

而且,每一個人內心投射的理想世界都是獨特的(願景),他能夠且渴望為此理想作出的貢獻也是獨特的(使命)。

因此,我比較認同由「願景和使命感」這兩個生命帶來的禮物,來幫助我們定位職涯方向,而不是當下的喜好或專長。

事實上,當我們領悟到這一點,就會發現,其實我們的職涯幸福與否,並不是建構在「成功」這個概念上,而是建構在「一步步秉著使命感為願景盡善盡美」。

前者是相對於當代主流價值觀的高下評判,後者則是相對於一個生命的存在意義,絕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