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淨能源系統整合與應用人才培育計畫 | 能源危機通識

... 燃燒化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溫室氣體已明顯地帶來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嚴峻危機,熱浪、 ... 經濟部能源局發行的能源統計手冊顯示民國105年台灣的整體能源供給面,自產能源 ... 藉由基礎通識,提升節能減碳認知,落實能源知識普及化。

Togglenavigation關於計畫計畫介紹執行團隊推動中心中小學推動學校聯絡我們前期計畫今日    活動日Close關於計畫計畫介紹臺灣能          作者:林大惠教授 一、臺灣的能源窘境二十世紀化石燃料的大量開採與消費大幅增進人類的工業與民生發展,惟其衍生的能源短缺及污染排放效應,卻成了二十一世紀人類急需解決的難題。

尤有甚者,燃燒化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溫室氣體已明顯地帶來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嚴峻危機,熱浪、酷寒、暴雨、洪水或乾旱等災害不再依季節而來,不僅規模擴大且發生頻率也急遽攀升。

在人員死傷和經濟損失雙重壓力下,「節能減碳」成為本世紀的全球運動。

台灣是個能資源極端短缺的國家。

經濟部能源局發行的能源統計手冊顯示民國105年台灣的整體能源供給面,自產能源占2.05%而進口能源占97.95%;其中,自產能源包括慣常水力發電(0.43%)、太陽光電、風力及沼氣發電(0.17%),太陽熱能(0.08%)、生質能及廢棄物(1.12%)、及少量的天然氣(0.19%);進口能源則包括煤炭(29.36%)、石油(48.93%)、天然氣(13.47%)及核能(6.25%),其中石油有52.08%用於非能源消費。

維基百科(Wikipedia)資料也顯示台灣曾經是全球第五大煤炭進口國(2010年)及全球第十一大石油進口國(2006年)。

台電資料進一步顯示民國105年總發電量中,火力發電占81.9%(燃煤發電45.4%、燃氣發電32.4%、燃油發電4.1%)、核能發電占12%、再生能源發電占4.8%、抽蓄水力發電占1.3%;再生能源發電4.8%中包含慣常水力發電52.1%、廢棄物能發電25.8%、風力發電11.6%、太陽光電9.0%、生質能發電1.5%。

很顯然的,由上述新近資料得知,台灣逐步走向非核家園,近期內能源的需求將大幅倚靠進口的化石燃料,未來在自主擁有再生能源的發展必須有重大突破。

維基百科依據歐盟執委會(EuropeanCommission)及荷蘭環境評估局(NetherlandsEnvironmentalAssessmentAgency)資料揭露2013年世界各國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台灣以11.8噸人均排放量排名世界第12名,為全球5噸人均排放量的2.4倍。

全球排碳地圖(GlobalCarbonAtlas)也顯示2014年台灣以11噸人均排放量排名世界第26名,為全球4.9噸人均排放量的2.2倍;值得注意的是從2003年開始台灣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皆維持在11噸微幅震盪,沒有明顯的削減現象。

現階段台灣在再生能源的開發與利用進展有限,大幅倚靠進口的化石燃料,未來將面臨二氧化碳排放減量遲滯不前的窘境。

相較於世界各國,台灣面對「節能減碳」的嚴苛挑戰,不僅需要從技術發展和產業轉型著手,全民化且本土化的能源教育確是刻不容緩。

政府需要正確教育民眾認識台灣的能源窘境與環境挑戰,進而尋得全民共識,齊心投入「節能減碳」全民運動。

二、臺灣能源教育推動的延續依據第8次全國科技會議、第28次科技顧問會議、產業策略會議、全國能源會議之結論及行政院六大新興產業政策,教育部研擬科技計畫推動策略,其中「促進綠色節能永續」即為重要推動策略之一,而提升人才素養及創新人才培育更是施政重點。

教育部自99年起推動能源科技人才培育計畫,期能有效呼應節能減碳政策,提升全國國民的節能減碳素養,以培育各界所需能源科技人才。

99-102年教育部「能源國家型科技人才培育計畫」建置大專科技人才培育資源中心、高中職能源科技教育推動中心及國中小能源科技教育推動中心;前者著重於跨領域之人才培育,後二者則做為高中職與K-12能源教育推動平臺。

103-106年教育部「能源國家型科技人才培育計畫」接續前期推動成效,持續規劃培養我國下一代學子對於能源的前因後果的綜合理解,提升整體節能環境素養,使未來我國的節能政策得以順利施行,節能減碳策略若有成效,自然環境面臨的衝擊程度將可降低。

本期計畫(107至110年)延續前兩期奠定基礎,調整計畫目標至「潔淨能源系統整合與應用」,既要掌握世界趨勢,也加強本土永續發展之理念,並以應用於產業、社會為標的之能源系統人才培育為發展方向。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