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權新手入門(實際交易篇) @ 元大期貨林妙鴒:: 痞客邦:: | 選擇權交易

對於選擇權有了基本概念後,卻發現自己還是不清楚要如何下單嗎? 別擔心,今天會以實戰交易的角度告訴大家如何交易選擇權(本文會以台指選擇權做主要的說明 ...關閉廣告元大期貨林妙鴒跳到主文元大期貨國內外期權24小時交易,多樣平台提供客製化服務可以現場開戶也可以線上開戶開戶預約電話:02-87125523(也可以直接加我的line與我連絡哦:tonmiao)部落格全站分類:財經政論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Aug28Fri202012:00選擇權新手入門(實際交易篇)選擇權要如何下單?如果看漲的話要如何決定買進哪個價位的買權?周選擇權跟月選擇權又有什麼不一樣?對於選擇權有了基本概念後,卻發現自己還是不清楚要如何下單嗎?別擔心,今天會以實戰交易的角度告訴大家如何交易選擇權(本文會以台指選擇權做主要的說明哦!) 如果對選擇權的概念還有點模糊的話建議大家可以先參考我整理的文章:選擇權新手入門(基本概念篇)↑↑ 直接點進去就可以囉一、瞭解選擇權基本概念在開始之前幫大家稍微複習一下:選擇權有買權(call)&賣權(put)而你還可以決定你要當買方還是賣方所以總共會產生以下四種情境:看漲的你會買進買權而把這個買權賣給你的人,就代表他對行情的看法與你相反→不看漲買進買權→看漲;賣出買權→不看漲看跌的你會買進賣權而把這個賣權賣給你的人,就代表他對行情的看法與你相反→不看跌買進賣權→看跌;賣出賣權→不看跌其實可以用正負符號來幫助自己理解買權是+;賣權是-買進是+;賣出是-所以買進買權就是++→+(正正得正=看漲)以此類推買進賣權是+-→-(正負得負=看跌)二、看懂T字報價交易選擇權最重要一的步就是先看懂T字報價不論用手機還是電腦下單,選擇權的報價畫面都是長這樣因為中間看起來像一個T,所以就叫做T字報價啦左邊是看漲的買權(CALL),右邊是看跌的賣權(PUT)三、選擇要交易的商品以及月份一般交易台指選擇權就點選「TXO台指」再來選擇要交易什麼周期的選擇權選擇權有「周選擇權」&「月選擇權」周選擇權寫做06月W1:表示六月份第一個禮拜三到期的選擇權同理若06月W2就是六月份第二個禮拜三到期的選擇權月選擇權的話則是固定每個月的第三個禮拜三到期結算(所以不會有W3的周選擇權,因為第三個周三的周選就=月選)因此06月是表示六月的第三個周三到期而07月則表示七月份的第三個周三到期的選擇權(如果巧遇周三放假,則結算日就會順延到下一個營業日哦)四、選擇權的價平/價內/價外假如你今天看漲想買進CALL那麼你接下來要考慮的是「要買進什麼履約價的CALL」再思考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瞭解選擇權的價平、價內和價外分別代表什麼意思Q:什麼是價平?A:最靠近現在市加權指數的履約價就是價平! 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的加權指數是10944(在上圖的右上角我有把他框起來)而最靠近10944的一檔履約價就是10900,所以10900就是價平 Q:什麼是價內?A:以買權(Call)來說,低於價平的履約價就是價內  而以賣權(Put)來說,價內則是高於價平的履約價看不太懂也沒關係,我先為大家簡單的說明一下原因:以買權來說,當然是看漲的人才會買進買權假設我買進10900的買權代表的意義是:若結算當天加權指數收在10900以上我就會獲利同理若買在10500點,則只要加權收在10500點以上我就會獲利而現在加權指數的位置是10944(價平位在10900)因為我買的履約價低於10900,會有點贏在起跑點的感覺所以若現在加權指數已經高於我買的call的履約價了的話→就是價內這時候你心中可能會有幾個疑問,我先為大家解答一下Q1: 是不是我買價內的Call話就一定會賺錢呢?A1:不一定   因為現在加權指數雖高於我們買的履約價,但不代表以後也是會如此  且選擇權的時間價值會逐漸流失     (關於時間價值本文下面會有更詳細的描述)Q2:那這樣誰會買價外的Call呢?  價外選擇權代表「履約價高於現在的加權指數」的選擇權    因為現在加權指數雖低於於我們買的履約價,但不代表以後也是會如此    且價外的選擇權價格會比價內選擇權來的低 (成本低) 同樣的賣權也是如此假設我買進10900的put代表「若結算當天加權指數收在10900以下我就會獲利」所以高於現在加權指數的履約價,對於put來說就算是價內小結論價內的選擇權勝率較高、但成本也較高價外的選擇權勝率較低、但成本較低五、交易選擇權損益計算買進選擇權價格就是下圖框起來的成交價然後因為選擇權一點=新台幣50元所以11200的買權成交價83點=83*50=4150元你的保證金專戶裡需有4150元才買的起一口11200的買權接下來你一定想問,那交易選擇權我要怎麼計算我賺了多少,或賠了多少錢呢?其實非常的簡單就跟交易小台很類似直接使用(你賣出的點數-你買進的點數)*50就可以計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