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月號:選擇權的價內、價外怎麼選? | 價外選擇權

再來說到近月的履約價部分,選擇權交易當月起連續三個月份,加上兩個季月,共有五個月份的契約可供交易,而近月份選擇權價外1檔、2檔的交易量比較大,流動性 ...技術分析>技術分析>期權教室>2019.07月號:選擇權的價內、價外怎麼選?期權教室技術教學2019.07月號:選擇權的價內、價外怎麼選?瀏覽人數:2130人選擇權最大的商品特性就是以小博大,不管你是看多還是看空,買價外、近月份的選擇權就是小散戶的最佳選擇條件。

先來談談價外的部分,「價外買權」代表買權履約價大於指數目前的價格,因為未來的履約機會小,付出的權利金成本很小,「價外賣權」代表賣權履約價小於指數目前的價格,因為未來的履約機會小,付出的權利金成本很小,一旦碰到行情急漲或是急跌,選擇權的槓桿特性放大獲利倍數,就像買樂透一樣。

再來說到近月的履約價部分,選擇權交易當月起連續三個月份,加上兩個季月,共有五個月份的契約可供交易,而近月份選擇權價外1檔、2檔的交易量比較大,流動性風險比較少,指數行情也較容易預測。

舉例來說:6/5大盤收盤指數在10461,如果你看好大盤後市,你可以買進買權(Call)價外1檔的10500Call;或是價外2檔的10600Call;同樣的,如果你看壞大盤後市,你可以買進賣權(Put),價外1檔的10400Put;或是價外2檔的10300Put。

散戶作買方因為「風險有限、希望無窮」,的確有助於控管風險,但是背後也不是沒有代價。

作買方要賺大錢,一定要指數波動很大,可是市場一年能出現幾次大漲大跌?多半的時間都在盤整。

買方如果要用少少的資金,來拚個無限獲利,大部分時間最好有賠錢的心理準備;反之作選擇權賣方的法人大戶、期貨商最多只能賺到權利金,交易時要繳交保證金,還得負擔「無限」的風險,看起來似乎很吃虧。

可是,只要大盤不出現巨幅反轉,權利金就可安全落袋,賺錢的機會比較大。

作選擇權買方和賣方最大的差別就是:勝率的不同;「賣方賺錢的次數跟機率比較高,可是一次虧得多。

買方虧損的次數會比較多,可是一次賺得很多。

這兩個剛好是對作,」隨著選擇權熱度一直再增加,有愈來愈多的投資人對「做莊」的賣方策略躍躍欲試,許多人可能作賣方一個月沒事,賺了一點錢,於是繼續作賣方,儘管選擇權市場目前仍以散戶居多,但隨著市場波動越來越大,包含外資內資法人股票、期貨、選擇權一起做,衍生性商品的操作將是影響大盤的重要力量,一般投資人根本摸不清全局。

散戶要知道,在專業機構法人上下其手之下,做賣方要特別小心。

距離最近的0206的選權權大屠殺就是最好的例子總括來說,選擇權就是一種零和遊戲,這是選擇權觀念的核心、也是精隨,有人賺多少,就有人輸多少,市場的總和是不會變的;有人看漲,就有人看不漲;選擇權是投機,並非投資,資金控管的規則,比判斷漲跌的技巧重要太多,如果沒有資金控管概念,選擇權就像賭博,即便一開始押中贏錢,總有一天也會連本帶利輸回去。

維持平穩的操作口數與步調,一旦押錯邊,尤其是遇到系統性風險、黑天鵝事件的時候才可以挺得過去;再一次強調,作交易不在於你一次能賺多少,而在於你每一筆的交易,風險是否能夠控制,所以要作選擇權賣方,資金太少絕對不要嘗試;或許好幾年才會爆掉一次,但一次可能會賠掉好幾年的獲利。

 上一篇返回上頁下一篇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