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一位證券分析師的醒悟> | 證券分析心得

證券分析師因為種種外力而需要競相產出報告,但作者坦言,關於股市的走向,最明確的預測其實是「我不知道」:在短期內的任何預測,其實都是徒勞!這些「雜 ...讀書心得:<2030健保大限>讀書心得:前言:多年後的領悟     作者張化橋是科班出身,在中國與澳洲共讀了九年的經濟學課程,還在澳洲的大學教授了三年的金融學。

他做了十二年的分析師,連續五年被評為「最佳中國分析員」。

但在他離開證券分析師的崗位近十年後,他才對股市開始有了些「感覺」。

也就是說,雖然他修過「正統」的經濟學,在「世人」眼中也是個知名的「成功」分析員,但他想跟你說的是:很多事情,像他這樣的人,其實也不知道! 證券分析師的告解:其實我…「不知道」!      身為連續數年被評選為「最佳中國分析師」的他,不少篇幅是在跟大家「告解」:如果可以重來一次,他會選擇怎麼做。

證券分析師是一個產能很過剩的行業,會需要一點「叫賣」。

所謂「叫賣」隱含的意思是,為了滿足客戶需求,不免有誇大的成份在裡面。

最關鍵的原因是,證券分析師、基金經理、客戶間的互動,會讓證券分析師不得不生產自己其實也不知道自己在幹嘛的產品(投資分析報告)。

例如,一個證券分析師討論一家公司後,其他人會不得不跟進(因為客戶會想要知道關於那家公司的投資分析)。

另外一方面,股民的投資哲學(短期炒作),其實也會反過來形塑證券分析師的行為模式(「現在賣方的問題全部是消費者導致的」)。

證券分析師因為種種外力而需要競相產出報告,但作者坦言,關於股市的走向,最明確的預測其實是「我不知道」:在短期內的任何預測,其實都是徒勞!這些「雜訊」,其實過個幾個月、或是幾年後,就只會顯得可笑!至於所謂的「專家」?其實都是剛好運氣好,矇對的(包括作者本人)! 別瞎忙!「時機」不重要,長期持有才是王道!     書中反覆出現的兩個重點是:1.「時機」不重要2.「長期」才是重點。

其實這兩者是一體兩面。

每天緊盯股市走勢,慌張地吸收各種分析報告還有小道消息的那些浮躁股民,本質上是抱持著僥倖的「投機」心態,而不是在「投資」。

關於股票,作者強調,「世界上唯一確定的事情就是世界上的事情無法確定」。

想要預測什麼「時機」,是最蠢也最不該做的事情。

首先,基本面的展現,有時要數年,甚至十年才會展現出來。

再來是,「首先不虧錢,然後才是賺錢」,股民「惹不起,躲得起」。

以靜制動,也許會讓你錯失一點賺錢的機會,但你可以因此避開讓你再也無法翻身的虧損地獄。

另外,別忘了,頻繁的交易費用也是很可觀的!一個鮮明的比喻是:挖黃金的人不見得賺錢,但生產還有銷售鏟子以及鐵鍬的人可以賺大錢。

股市交易的陷阱就是進出太便利了,所以才會虧!在看股票時,試著用「合資企業」的眼光去檢視這間公司以及你自己的決定:當你願意花這間公司市值的價格來買這間公司,你才應該買這間公司的股票。

       股民作為一個群體,「必然跑輸大市」。

那該怎麼做呢?「定期定額,長期持有,減少交易費用」,中長期持有(永不出售)指數基金。

最高境界:一家公司永遠不能上市,你永遠無法退出,你還覺得這是一個有利可圖的好投資,那它就是真正的好投資! 數字:可以輕易被操縱!      另外一個感想是,看數字要很小心,因為還需要考量其他脈絡。

本益比?現金流折現?淨值比?這些都可能被「人為」地操控,或是因為其他的條件而阻礙你選到好股票。

哪些方法可以從會計上,讓公司「人為」地看起來有價值?為什麼帳面上看起來不錯,你當了多年股東後卻仍然還是個窮股東?為什麼不要只看「估值表」來買股票?增加稅收,股民會生氣;增加通膨,會讓股市實際的回報率減少,但股民不會生氣。

     所以要怎麼做才好?其實還是要回到企業本身!「股市沒有什麼好分析的,該分析的是企業!」短期內,股市必然是「零和遊戲」。

股民要賺錢,要在中長期,靠股票背後的「企業」為你爭氣! 投資:是藝術,不是科學    作者告訴你,現在的他,每天很踏實悠哉,他選擇的投資方式,讓他無需不停追風捉影,不再焦慮,多出來的時間與精力可以跟家人相處以及做其他事情。

作者也叮嚀,投資是藝術,不是科學。

在基本知識以外,需要經驗與心態才能得到成果。

投資也許會有哲學還有派別的不同,但投資能力的養成,絕對是沒有捷徑的。

相關文章讀書心得:讀書心得:喜歡Mona的文章嗎?請Mona喝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