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是世上最受歡迎的毒品?甜食的愉悅感代價不低 | 糖毒品

糖是世上最受歡迎的毒品?甜食的愉悅感代價不低. 「大英帝國就是建立在糖、尼古丁和咖啡因所激發的衝動上」. 文|劉瑞芬. 過年期間大吃大喝,甜食自然 ...焦點2017.01.2810:28臺北時間糖是世上最受歡迎的毒品?甜食的愉悅感代價不低「大英帝國就是建立在糖、尼古丁和咖啡因所激發的衝動上」文|劉瑞芬過年期間大吃大喝,甜食自然不能少。

從小到大,大概每個人都有過這種經驗,突然很想吃甜食,隨手拿一片餅乾或巧克力,滿足一下吃甜的渴望,似乎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

但你可曾想過,甜食讓人心情愉悅,還可振奮精神,會不會,糖其實是一種危險的嗜好,是一種會讓人上癮的毒品呢?現代生活中,糖幾乎無所不在。

我們也不疑有他,認為糖不過是一種無害、純真的嗜好,只要不過度食用,應無大礙。

但為何必須限制糖的攝取呢?尤其是孩子,如果不加以限制,他們恐怕會吃撐了也不知停止。

其實成人也常和孩子一樣,一開始吃糖,便停不下來,許多人因狂吃糖導致過胖,甚至罹患糖尿病。

GaryTaubes在他的著作《為何不該吃糖?》(TheCaseAgainstSugar)中,回溯歷史,發現幾百年來,隨著糖的價格逐步下滑,人們消耗的糖則直線上升。

即使在1934年,大蕭條過後,美國糖果的銷售量也持續往上走,當時《紐約時報》評論:「大蕭條證實了人們需要糖果,只要手上有一點錢,他們就會購買。

」天底下大概沒有一個孩子不愛糖果,如果不加以阻止,孩子恐怕會吃到肚子痛,也停不下來。

(東方IC)吃太多的糖果,短期內似乎沒有任何不良後果,不像酒精或古柯鹼,會讓人走路顛顛倒倒、暈眩、口齒不清、暈倒或意識模糊、心悸以及呼吸急促,但給孩子吃糖後,卻常發現孩子情緒有如雲霄飛車般,先是開心,下一刻則哭鬧不休,有如毒品戒斷症狀。

糖--18世紀的興奮劑糖是一種營養素,也確實會讓人產生愉悅感。

作家SidneyMintz說,糖是一種「理想的物質,可以讓庸碌的生活顯得不那麼忙碌;讓工作和休息的轉換更順暢;比起碳水化合物,可以更快速提供一種滿足感。

」但我們為了這種愉悅感付出的代價,可能要好多年,甚至幾十年後才能確定。

不少歷史學家認為,把糖果比喻為令人成癮的毒品,相當貼切。

但「我們多數人永遠不會知道我們是否出現了戒斷糖的症狀,因為我們根本無法撐到夠久不吃糖,以確認這個事實。

」蘇格蘭歷史學家NiallFerguson寫道:糖、尼古丁和咖啡因都有一些刺激的特性,有助於提振勞動生產力,這些是「18世紀的興奮劑,可以說,大英帝國就是建立在糖、尼古丁和咖啡因所激發的衝動上。

」但歷來關於糖是否會讓人成癮的研究卻少之又少,而且直到1970年代,衛生當局似乎並未特別考慮到糖和人類健康的關聯性,相關的人類臨床實驗付之闕如,理由很明顯:我們無法比較人對糖、古柯鹼和海洛因的反應,以確定何者更會使人上癮。

如今糖幾乎無所不在,就連火腿等加工肉品,也含有糖的成分。

(東方IC)然而,可以確定的是,糖在大腦內一個叫做「獎賞中樞」(rewardcenter)的區域引發的反應,和尼古丁、古柯鹼、海洛因和酒精一樣。

研究上癮的科學家認為,物種為了生存而必要的行為──進食與性愛,也是在同一個區塊中得到愉悅感,因此,我們不斷地重複這些行為。

糖會釋放同樣的神經傳導物質,尤其是多巴胺。

人類明瞭毒品在大腦誘發的作用,因而學會把毒品提鍊成更純粹的形式,以強化那股滿足感,就好比咀嚼古柯葉僅會感到溫和的刺激,但精煉成古柯鹼後,就變得高度成癮。

糖也一樣,人類早已把糖從原始狀態,精煉成更快發揮功效的形式。

糖有害健康吃越少越好人類之所以會產生毒癮,是因為我們越常使用這些物質,大腦內自然產生的多巴胺就越少,結果就是我們需要更多的毒品,才能得到同樣的愉悅反應,而透過性愛和吃東西等所自然產生的愉悅感,就會越來越低。

早在20世紀初,全球糖的生產以倍數成長,逐漸地,糖成為我們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早餐、午餐、晚餐和零食都少不了糖。

一個世紀後的今天,就連包裝食品或調理包,成分也一定有糖。

除了果醬、冰淇淋、汽水、巧克力這些甜食,其他如花生醬、沙拉醬、番茄醬、烤肉醬、罐頭濃湯、加工肉品、火腿、熱狗、烤花生、罐裝番茄和麵包,也都含有糖的成分。

吃了多少糖才是過量?我們往往等到體重過重了,才知道吃太多糖了。

(東方IC)那麼,究竟吃多少糖才安全?1986年,美國食品藥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