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危機——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與中國應對-財經新聞-新浪 ... | 2008金融海嘯中國

穿越危機——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與中國應對文/張明十二年前,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給中國政府提供了豐富的教訓與啟示。

微博|客戶服務|新浪網首頁即時政治社會娛樂國際生活旅遊科技體育財經綜合氣象熱門致敬醫護最新雜誌財經新聞>北京新浪網穿越危機——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與中國應對北京新浪網(2020-04-2504:34)分享|  穿越危機——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與中國應對  文/張明  十二年前,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給中國政府提供了豐富的教訓與啟示。

由於美國政府採取極其寬鬆的財政貨幣政策來拯救金融體系,而不顧及這些政策的負面效應,埋下了通貨膨脹與美元貶值的禍根。

  作為美國最大的官方債權人,中國政府發現,在國際貿易、國際資本流動與外匯儲備管理方面過於依賴美元,蘊含著巨大風險。

儘管次貸危機重創了美國,但拜美元的核心貨幣地位及美國國債市場的「安全帶」效應所賜,自2008年第三季度以來,美元兌歐元匯率不降反升。

  廉價資金的流入為美國政府的救市政策提供了融資,而中長期內美元的貶值則將降低美國的實際債務。

換句話說,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處於國際貨幣體系外圍的中國,與處於核心的美國相比,明顯更加被動。

中國不僅要繼續為美國提供融資,還不得不承受未來美元大幅貶值的潛在風險。

  痛定思痛,從2008年年底開始,中國政府在國際金融領域內開展了一系列密集行動,由近及遠可分為人民幣國際化、區域貨幣金融合作與國際貨幣體系重建三個層面。

我們認為,這反映了全球金融危機下中國政府開始重新構築國際金融戰略,其宗旨是在國際範圍內全面提升人民幣與其他種類貨幣的作用,降低中國、東亞區域與全球範圍內對美元的依賴。

  本文將從上述三個層面出發,全方位探討中國政府的這一重大舉措。

  「貨幣國際化」舊話重提  貨幣國際化,是指特定貨幣由國別貨幣成長為國際貨幣的過程。

國際貨幣是指在全球貿易與投資中扮演著交易媒介、記賬單位和價值儲藏手段的貨幣。

它既可能是國別貨幣(如美元),也可能是區域性貨幣(如歐元),或者是某種貴金屬(如黃金)。

  1986年,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理查德·庫珀指出,一種貨幣國際地位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作為資產持有形式的幣值穩定性。

早在1968年,美國經濟學家威廉姆斯就聲稱,英鎊與美元國際化的成功經驗表明,金融部門發展與金融市場自由化程度,是決定貨幣國際化程度的關鍵因素。

1988年,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彼得·凱南也在研究中得出了相似的結論。

  自2002年以來,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人民幣亞洲化等議題,不少中國經濟學者都紛紛發表各自的觀點。

2006年,任職於中國人民銀行及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易綱(2018年3月出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提出,經濟大國不能放棄貨幣主權,貨幣競爭與國家競爭密切相關,也是經濟大國競爭的最高形式。

他主張利用當前的貿易格局,促進人民幣的周邊化與國際化,並建議採取漸進戰略:  首先,讓人民幣在文化相近、經貿關係密切的周邊國家與地區成為主要結算貨幣后,再讓人民幣成為這些國家的儲備貨幣;其次,應該發展以人民幣計價並開放的國際資本市場,為境外投資者提供更多的人民幣資產選擇。

  2007年,巴曙松(現任北京大學滙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提出,人民幣國際化需要經歷自由化、區域化與全球化三個發展階段。

人民幣區域化可以選擇以下路徑:通過邊境貿易加強區域貨幣合作、促進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利用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的輻射作用。

人民幣全球化則可以選擇兩條路徑:一是發行以人民幣計價的國際債券,二是加強人民幣資產的對外直接投資。

  2008年,時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特聘教授的李稻葵(2010年3月成為央行貨幣政策委員)等提出了「雙軌制」的構想:一方面,讓中國香港成為境外人民幣國際化的試驗田;另一方面,在境內實行定向的、漸進的、與中國金融改革同步的資本項目可兌換措施如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等。

此外,也邀請高質量的外國企業到中國A股市場發行股票,並允許部分資金兌換為美元后流出境外,改善中國公司的治理水平及資本市場運行效率。

  借勢「出海」多管齊下  一直以來,有四個因素制約了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

第一,中國尚未全面開放資本項目,人民幣也非完全自由兌換,這限制了中國通過資本項目向外輸出人民幣;第二,人民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