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前後中國大陸崛起的變與不變:內部與外部的發展 ... | 2008金融海嘯中國

由2007年起在美國國內逐漸發酵醞釀,到2008年蔓延至全球的金融海嘯,不僅影響了全球經濟,深刻影響了各國對於全球化以及經濟發展趨勢和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DepartmentofPoliticalScience,NationalTaiwanUniversity簡體|English|聯絡我們本系簡介歷史沿革各委員會系所目標本系法規師資陣容專任教師兼任教師名譽教授客座教師109.2學期教師開課地點表行政人員大學部入學辦法修業規定課程資訊進階課程獎助學金常見問題Q&A跨國雙學位計畫研究所入學辦法修業規定課程資訊學生論文獎助學金跨國雙學位計畫杜賓根訪問學人在職專班認識EMPA最新公告招生資訊修業規定課程介紹學生論文學術研究研究中心出版刊物系友聯誼會最新公告關於系友會系友會訊工作與進修機會學術活動公告學術活動公告「金融海嘯前後中國大陸崛起的變與不變:內部與外部的發展」學術研討會由2007年起在美國國內逐漸發酵醞釀,到2008年蔓延至全球的金融海嘯,不僅影響了全球經濟,深刻影響了各國對於全球化以及經濟發展趨勢和產業發展策略的看法,同時也對於作為全球霸權的美國,在不同國際政經議題上的影響力,尤其是相對於中國大陸的影響力,帶來某些明顯可見的變化。

事實上,在金融海嘯的高峰期,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能持續有可觀經濟成長的,就只有中國大陸。

這樣的顯著對比,其實說明了,在金融海嘯之前已經被舉世公認的中國崛起現象,經過金融海嘯後,不但其崛起更為凸顯,而且使其與全球霸權美國的差距,看來更迅速地拉近了。

如今,雖然金融海嘯似已逐漸退潮,多數國家已開始展露穩健的經濟復甦,但從金融海嘯開始席捲全球至今的這種可稱為「加速度式」的中國崛起,從許多事實來看,似乎更不可搖撼改變。

指標性的事實之一,是中國大陸與美國在2009年7月舉行的戰略與經濟對話,以及2009年11月歐巴馬訪問中國大陸,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舉行高峰會易。

在這兩次互動的回合中,基本上在雙邊議題方面,美國對中國大陸採取的是不強調衝突性、零和性議題,而強調合作性議題。

在區域以及全球性議題上,更是如此,美國明顯地將中國大陸視為解決這些問題時,最重要的合作夥伴。

因此,美國與其他國家的社會輿論,將這些互動,稱之為「兩國集團」(G-2),以有別於目前解決全球性問題方面既有的「八國集團」(G-8)或是「二十國集團」(G-20)。

當然,G-2的說法,高度象徵性地顯示了中國大陸幾乎可與美國平起平坐,遙遙領先其他大國的上昇地位。

指標性的事實之二,則是目前全球議題中最重要的全球氣候變遷以及控制碳排放量方面,在2009年12月召開的哥本哈根會議,會議進行到最後的關鍵階段時,整個會議能否達成有約束力、可執行的共識和具體排放標準,完全繫於中國大陸和美國的態度與策略。

中國大陸的總體規模、實力、影響幅度,在2009年當中,比過去三十年來任何時候,都更顯著地展現在全世界人們的面前。

不只在國際舞台上,在中國的國內發展層面,也從金融海嘯至今,發生了許多意義重大而將有長遠影響的變化。

就經濟議題而言,其整體經濟發展策略,受到金融海嘯削弱出口績效的影響而開始愈來愈重視國內內需市場的開拓,許多政策隨之接踵而來。

伴隨著這種改變的,則是國內工資的提高與消費市場的擴張,這些因素綜合地改變了產業發展,以及投資與貿易的型態。

結果之一,就是2010年2月起,出現了在規模上比過去龐大得多的農民工春節返鄉後,不再回到原來外出打工,而留在本鄉就業的情況,亦即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難以覓得足夠勞工的「缺工潮」。

就政治議題而言,2007年12月中共十七大起至今,無論在中央高層或省級和省以下的菁英政治方面,都出現了在菁英拔擢甄補、權力關係上更多的重要變化。

同時,在公共治理改革(包括政治改革)上,無論在中央或地方層次,都有許多創新作法出現。

這些政治變遷,雖然多半不是直接來自於金融海嘯的影響,但在時間進程上,是與前述那些變化共伴發生,交互影響,共同呈現了過去三年當中,中國大陸崛起的延續性與變遷性。

而這些重要的發展,在台灣和國際學界,目前還沒有任何集體性學術努力,來進行較有體系的梳理。

基於這些發展的重要性,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將與陸委會和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中國大陸研究中心、中國政治學會,進行合作,來共同舉辦「金融海嘯前後中國大陸崛起的變與不變:內部與外部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共同討論、分析金融海嘯前後,中國崛起的內涵與現象,在其國內與對外層面的各種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