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贈與、死後繼承,哪一種好? 50後該了解的遺產節稅規畫 ... | 遺產規劃

文/李雪雯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編按:錢財是身外之物,來到50歲無論是繼承自父母,或是規劃日後如何轉移給子女,都宜提早規劃試算以便 ...下一篇上流太難,下流太慘!「中流老人」做8件事,老後不怕沒錢理財退休理財生活百科贊助我們生前贈與、死後繼承,哪一種好?50後該了解的遺產節稅規畫遺產稅節稅規畫,提早試算比較好。

share119794share文/李雪雯圖片來源/Shutterstock編按:錢財是身外之物,來到50歲無論是繼承自父母,或是規劃日後如何轉移給子女,都宜提早規劃試算以便節稅。

生前贈與、死後繼承,哪一種比較節稅呢?年屆50這個階段,你可能會由父母這邊繼承到遺產,也有可能是自己累積了不少資產,想轉移給子女。

若想要以最低的稅負,進行財富的移轉,那麼,不管是遺產稅或贈與稅,我建議處在50歲這個階段的讀者們,不妨提早進行了解與規畫。

記得之前有看過一位經手過非常多場葬禮的殯葬業者表示,在看盡人生百態之後,他非常能體會要提早進行財產分配的重要性。

當然,遺產可以在被繼承人(例如父母)生前,就開始進行移轉,不僅具有一定的節稅效果,也能避免多位繼承之間的紛爭。

只不過,「生前移轉財產」一旦處理不當,既有可能節稅不成反被罰款,也可能因為財產移轉給不肖子女,反而造成自己變成「被棄養」的對象。

所以,都有必要提前了解正確的遺產稅規畫的重點。

簡單來說,遺產稅節稅規畫方式,總共以以下3種為主,分別是生前贈與、死後繼承與買保險。

有關第3種方式(買保險),我會在「用保險節稅要注意的眉角」中詳細討論。

這裡,就先只談前2種方式:生前贈與及死後繼承。

說到底,民眾適合採取「生前贈與」或「死後繼承」中的哪一種,其實可以參考以下2大評量的指標:評估指標1:人性首先,會與「人性考量」有關。

因為,雖然透過生前贈與方式,有一定的免稅額可以進行節稅規畫。

但要提醒讀者的是:提前贈與,除非採取一定的法律行動(例如向法院提出訴訟),否則,雖然可以減免一些稅負,但可能是「送出去,就要不回」了!特別是看在精通稅法的專家眼裡,父母們選擇在「生前」,就處理掉所有財產,也並不是那麼全然順心如意及無風險。

因為其一,太早將財產給孩子,通常只會引起紛爭。

就算是將現金,平均分配給所有子女,也會有人覺得不公平。

因為,總會有人說:「我照顧的時間與心力比較多,不應該分到的跟其他人一樣的金額。

」其二,太早將財產贈與給子女,可能讓自己面臨被掃地出門的境地。

一直以來,媒體社會版面就不缺類似的新聞:子女在提早拿到父母的財產之後,因為已經「喪失了所有的利用價值」,就把父母遺棄。

就算有些個案,還能夠經由法律訴訟的管道,將財產重新奪回。

但是,曠日廢時不說,當父母已經失能或失智時,誰有那個時間與精力,能與子女對簿公堂?評估指標2:試算選擇「生前贈與」或「死後繼承」的第二個指標,就是依實際試算出的「稅負高低」進行估算。

儘管遺產稅及贈與稅稅率,都有經過修法,且都在2017年5月12日之後開始適用。

但兩者同一稅率的「淨額」計算不同(詳見表1)。

從以上表格可以看出,在同等「淨額」之下,由於贈與稅的稅負較重、遺產稅的稅負較輕,因此,採取「死後繼承」的方式,理論上會比「生前贈與」要來得「划算(具節稅效果)」一些。

當然,由於贈與稅與遺產稅可扣除的「免稅額」及「扣除額」都不同(詳見表2),再加上贈與稅採「分年贈與」的方式可以拉高免稅的空間。

所以,當事人應該「生前贈與」或是「死後繼承」,都應該隨時透過實際的試算,才能得出「最適解」,也就是最適合採取的方式。

在進行遺產稅規畫之際,最務實的做法就是拿「生前贈與」及「死後繼承」的公式進行試算,並且採用「最節稅」的哪一個方法因應之。

但是,我要在此提醒讀者的是:相關遺贈稅法常常在變,所以,以上的「試算」,應該是一個必須時常進行的動態決策過程,絕不能只在一次的計算比較及決定之後,就此「萬年不變」。

實際以現行的遺產稅的計算方式為例,如果當事人留有一配偶及2位已成年子女,光是「免稅額」、「配偶扣除額」、「直系血親卑親屬扣除額」及「喪葬費扣除額」,就可以從遺產總額中,扣掉近2,000萬元(免稅額1,200萬元、配偶493萬元、2位已成年子女各50萬元、喪葬費扣除額123萬元,共計1,916萬元)的免稅額與扣除額。

且遺產淨額要超過1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