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石油危機 | 1970能源危機

由於石油在能源消費總額中的比例下降了17.9%,第二次石油危機對日本經濟造成的危害遠 ... 以美國為例,1970年美國石油進口費用為30億美元,1978年為420億 ...第二次石油危機用手机看条目扫一扫,手机看条目出自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目錄1什麼是第二次石油危機2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的原因分析[1]3第二次石油危機對世界的影響[1]3.1第二次石油危機對發達國家的影響3.2第二次石油危機對第三世界的影響4相關條目5參考文獻[編輯]什麼是第二次石油危機  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伊朗的政局發生劇烈變化,伊朗親美的溫和派國王巴列維下臺,即“伊斯蘭革命”。

1978年12月26日至1979年3月4日,伊朗石油出口全部停止,世界石油供應突然減少了500萬桶/日,造成石油供應短缺,石油價格從每桶13美元猛升至34美元,引發了第二次石油危機。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突襲伊朗,爆發了“兩伊戰爭”。

兩伊戰爭的爆發使兩國的石油出口量銳減,一度還曾完全中斷,全球石油產量從每天580萬桶驟降到100萬桶以下。

隨著產量的劇減,油價在1979年開始暴漲,國際市場石油價格一度暴漲到每桶42美元。

由於1979年以來持續一年多的原油搶購使西方國家有了較充足的原油儲備,加上沙烏地阿拉伯迅速提高了本國石油產量,所以到1981年油價終於穩定在每桶34美元~36美元的範圍內。

  這種狀態持續了半年多,此次危機成為上世紀70年代末西方經濟全面衰退的一個主要原因。

在此期間,美國國內汽油價格從1978年的0.65美元/加侖上漲到1981年的1.35美元/加侖。

這次石油危機再次導致了美國國內經濟的衰退,GDP增長率從1978年的5.6%下降到了1980年的3.2%,乃至1981年的-0.2%。

  在第一次石油危機中汲取了教訓的日本,此前已進行了大規模的產業結構調整,增加節能產業設備的投資,提升核電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

由於石油在能源消費總額中的比例下降了17.9%,第二次石油危機對日本經濟造成的危害遠遠小於第一次,日本國民生產總值反倒增長了33.5%,幫助日本創造了80年代的經濟奇跡。

1985年,日本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

  第二次石油危機開始於1978年底伊朗“伊斯蘭革命”期間石油出口中斷,結束於1981年初,前後歷時兩年多時間。

危機爆發時,國際石油市場每天減少約300萬桶石油供應,相當於市場交易量的5%。

這個缺口本不足以導致一次石油危機,但是由於石油公司和消費國不顧一切尋求石油供應,導致市場進一步緊張和產油國多次提價,反過來加劇了市場對石油短缺的擔心,兩者相互作用,最終導致了第二次石油危機。

這次石油危機主要表現為油價在短時間內大幅度上漲,石油官價從每桶131335美元上漲到41美元,現貨市場價格甚至漲到每桶45美元。

1980年底,經過國際能源機構對能源消費國家的政策協調,石油需求趨緩,危機逐漸平息。

關於第二次石油危機,國內史學界研究有限,關註較多的是國際政治學者和經濟學者,但他們的研究一般側重於石油危機對我國能源政策的啟示方面。

本文將集中探討第二次石油危機的動因及其影響。

[編輯]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的原因分析[1]  錶面上看,第二次石油危機僅僅是由於伊朗石油出口停止而引起的一場石油供應危機,實際上背後隱含著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各種長期和短期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在一定程度上,第二次石油危機的爆發是市場心理預期的自我實現。

1977年4月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發表一份能源報告,宣稱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國家和蘇聯的石油供應能力大約在1985年前後達到頂峰,之後世界石油需求量將超過供應量,石油市場的長期趨勢是石油供應逐漸吃緊。

由於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特殊性質,這一報告對石油業內人士產生了巨大的心理影響。

對石油供應不足的心理預期使得各類石油公司竭盡所能地購買能夠購買到的一切石油,極力增加石油庫存,使油價保持著上升的壓力。

1978年洛克菲勒基金會能源專家發佈了一份類似的能源報告,稱“世界將逐漸經歷石油的長期緊張,或者甚至是嚴重的不足”。

這兩個報告奠定了在近期再次爆發石油危機的心理基礎,在這樣惶恐不安的心理預期之下,一個偶然事件就足以使脆弱的市場迅速陷入混亂。

伊朗石油出口中斷就是這樣的偶然事件,使人感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