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的快與慢:日本咖啡飲用習慣給中國咖啡大戰的參考 | 日本咖啡市場

我們研究了同樣擁有深厚茶飲文化和自成一體的飲食文化的日本,作為全球第三大咖啡消費國,深入瞭解其咖啡飲用習慣發展的過程,希望可以給中國咖啡市場 ...MdEditor咖啡的快與慢:日本咖啡飲用習慣給中國咖啡大戰的參考語言:CN/TW/HK時間 2019-05-1709:28:19新浪創業主題:飲品創業歡迎關注“創事記”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文/劉博來源:清流資本(ID:CrystalstreamCapital)LuckinCoffee成立不到兩年準備上市,每日優鮮打算推出類似模式的“小紅杯”,咖啡外賣市場正醞釀激戰;百勝集團推出了獨立的COFFii&Joy咖啡品牌,而旗下肯德基的K咖啡在2018年共賣出了9000杯咖啡。

雖然麥當勞早在2009年就推出了麥咖啡,直到最近才頻頻更新選單,並在2018年推出了冷翠咖啡單品,快餐連鎖巨頭正把目光盯向飲品市場;711、羅森、便利蜂相繼依託自己已有的便利店網路推出咖啡機咖啡,“便利咖啡”也想在咖啡市場分一杯羹;可口可樂最近宣佈進入咖啡市場,推出可樂咖啡,與此同時大自然的搬運工——農夫山泉推出即飲碳酸咖啡產品,即飲咖啡市場進入了新玩家;就連受年輕人喜愛的奶茶們也紛紛推出咖啡因類產品,無疑,在中國這個茶飲大國正在上演一出精彩的每日咖啡爭奪戰。

2008年-2018年中國的咖啡銷量已經從30萬袋增長了快13倍,即便是這樣中國人均年咖啡消費量仍不足6杯,而歐美日韓市場的年人均消費量近500杯,在飲用習慣和口味基因差距下,讓中國變成一個每人每日一杯咖啡的國家,是否是一場妄念?我們研究了同樣擁有深厚茶飲文化和自成一體的飲食文化的日本,作為全球第三大咖啡消費國,深入瞭解其咖啡飲用習慣發展的過程,希望可以給中國咖啡市場發展的未來帶來一點啟發。

不同於日本的“便利咖啡”,我們看好中國的“品質咖啡+外賣”模式。

咖啡是個長生命週期的消費品,飲用習慣可以從青年到老年,因此在各大巨頭及創業公司紛紛搶奪市場,爭取新使用者的時候,誰能把握住高留存使用者誰是贏家。

每日咖啡國度——日本人的咖啡引用習慣日本平均每週每人咖啡飲用量在11杯左右,早在1983年以前就是個“每日咖啡”國度,但我們認為的快生活節奏的“社畜”們並不是主力軍,重度咖啡飲用人群集中在40-59歲,每週在14杯以上,相當於每天兩杯。

後面我們會談到,70年代和60年代的人主導咖啡消費的原因有一定的歷史性。

從年齡分佈上可以看出,作為一種致癮性產品,儘管人們的生活節奏已經隨著年齡增長變慢,但咖啡已經融入人們的生活習慣中,脫離了單純的功能性需求。

日本人喝咖啡的主要場景是在家裡(佔比62%),在學校和工作場所飲用咖啡也顯著提升(佔比26%),但在專業的咖啡廳喝咖啡卻逐年下降,只佔到3%。

從飲用咖啡的形態來看,日本人消費最多的要麼是便捷的速溶咖啡,要麼是費時費力需要自制的咖啡豆,所以家庭飲用場景佔比最高。

以2016年的每週咖啡11.09杯為例,速溶咖啡佔比35%,咖啡豆佔比35%,罐裝咖啡佔比15.7%,新鮮咖啡(主要由專業咖啡廳提供)佔比13.6%。

但從增速上來看,這三十多年時間裡,罐裝咖啡和新鮮咖啡的形態帶來了每週咖啡增量。

作為一種西化飲品的代表,咖啡在日本落地生根並得到普及離不開歷史和文化兩個原因:1.西化的生活方式——理性之風颳來的咖啡香17世紀之前,歐洲人的日常飲品不是啤酒就是葡萄酒,酒精有防毒作用,比直接飲用有細菌的自來水更加健康,但更讓人著迷的是酒精帶來的興奮感。

在這條華麗的分割線之前,人們的精神生活充斥的是宗教、神學、哲學、文學和宿醉。

20世紀60年代開始,新理性主義在荷蘭和英格蘭盛行起來,由此引發了科學革命,在最後的兩個世紀裡,追求理性主義的精神逐漸成為了西方思想的主流,科學成為了可與文學媲美的學科,那時的科學家被稱作“自然哲學家”。

伴隨理性之翼在歐洲風靡的是一種新飲品——咖啡。

咖啡有提神醒腦的功能,因此它成為了商人、科學家及律師群體的熱愛,也區別於使人頹靡的酒精,成為了理性時代的代言飲品。

除了與“理性”文化的契合,咖啡的普及靠的是帶有社交屬性的咖啡館,那時歐洲的咖啡館可以被看作是理性時代的因特網角色,人們在將咖啡館作為“第三空間”交流政治、經濟以及生活。

歐洲的科學革命包裹著經濟動機進一步在全球擴大了影響範圍——殖民和貿易邁開了東方西化的步伐,經濟的進步進一步推動了技術的進步,技術又促進了科學的發展。

18世紀末,科學革命後的工業革命帶動了東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